第135章 武松再显大将之姿,李逵初会西云小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武松与完颜金弹子初次交锋,正打得起劲呢。

    却迫于金兀术大军在后,被部下辽军将领拉扯着草草撤退。

    此刻武松在大同府城外军营里,各处巡查完毕,派出探马往泽州城方向打探金军动向。

    正坐在中军大帐里,等待探马回报消息,心中思索着抗敌方略。

    各位看官,心中肯定有所疑惑,打虎武松的心胸里,能有什么抗敌方略可言,岂不是笔者在此胡诌?

    其实不然,且听在下细细道来,仔细阅读过水浒原着的小伙伴,肯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

    因为从武松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为兄报仇一事中,就能看出他是一个妥妥的将才。

    首先武松前往东京出差前,就已经预感到事情不妙,嘱咐武大郎晚出早归,守好家室。

    此乃为将者必备素质之一,审时度势之明也!

    武松东京出差回来,往家里走的时候,一路都是街坊邻里的异样目光,他就觉察到不对劲。

    回家看到武大郎灵位,武松已经知道事有蹊跷,但并没有失了方寸、暴起乱杀。

    此乃为将者必备素质之二,冷静沉着之度也!

    随后各方调查取证,安排人手堵住前后门,以答谢街坊送丧为由,置办酒席。

    请何团头、郓哥等关键证人到武大郎灵前,又请四邻街坊做见证人。

    在武大郎灵前审讯潘金莲和王婆,二人供认罪状后,武松才动手杀了潘金莲。

    随后又让手下衙役将众人滞留在二楼,武松亲自前往狮子楼杀了西门庆。

    带着西门庆的头回到武大郎家,将潘金莲和西门庆的头供奉在武大郎灵前。

    最后带着两位关键证人和四位见证人,押着王婆,拿着供词、证物,到县衙投案。

    这整个过程,武松布局周密、环环相扣、有理有据、目标明确、行动果断。

    此乃为将者必备素质之三,排兵布阵、把控全局之能也!

    俗话说于小事处见大节,武松能把为兄报仇这件事,干的如此完美。

    足可见他是一位懂得谋略和布局的将帅之才。

    多的不说,少的不闹,此刻正在武松思索间,一骑快马奔向营门:

    “报!”

    一身穿兽皮衣甲,背插令旗,头上留着“髡(kun)发”的辽军小校,翻身下马,急匆匆跑进中军大帐里来。

    所谓“髡发”, 就是剃掉头顶部的头发,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装饰。

    或将耳边鬓发披散下垂,或编成小辫,也就是现在所讲的“地中海”发型。

    那名“地中海”辽军小校来到中军大帐,小跑到武松面前,单膝跪地,拱手道:

    “禀告上使大人,前方探得消息,完颜金弹子率领十万人马,来攻大同府,已在二十里处安营扎寨!”

    武松听罢,微微一笑,动动手指,淡淡地说一句:

    “本使知道了,再探,去吧!”

    那名辽军小校答一声“诺!”,飞速退出大帐。

    翻身上马,打马出了营门,正好遇见五骑人马到来。

    那辽军小校恭敬地道一声“上使好!”,待五人中为首的摆手示意后,才疾驰而去!

    随即五人来到营门口,才看清原来是李逵、樊瑞、鲍旭、项充、李衮前来助阵。

    李逵远远地跳下马来,提着双板斧,哈哈笑着走进营寨来,呼喊道:

    “武松哥哥,俺铁牛给你打头阵来了!”

    话音未落,王雷从一旁营帐里闪出来,说道:

    “铁牛师傅,你可别大吵大叫了,我们现在可是礼仪之邦、天朝上国大民的使臣啊!”

    樊瑞等四人也呵呵笑着打趣李逵,王雷说话间,前头带路,将五人引至中军大帐。

    武松一见五人,大喜,即刻就要组织人马,前往完颜金弹子大营讨战。

    王雷却担忧地说道:

    “师父,金军全都是马军,我们七人,好像都不太擅长马战,我们不占优势啊!”

    武松呵呵一笑,说道:

    “你师父我不会虎拳呢!还不是照样打死那大虫!以步对马,只要用对方法,同样能打出优势!”

    “好!说得好!”李逵等人听得连声叫好,异口同声说道:

    “我等一切听从哥哥差遣!”

    “好!”武松回身取下武器架上的双刀,即刻点了五千人马,来打完颜金弹子营寨。

    武松率军来到完颜金弹子营寨前的时候,金弹子早已探知消息,率领兵将在营寨外迎战。

    二人正是仇人见面、分外脸红,金弹子率先叫骂道:

    “你这不知羞耻的南蛮,老夫的手下败将,有何颜面再来我军阵前?”

    武松听罢,脸上没有一丝表情,冷冷说道:

    “金狗,废话少说,你可敢与我再战一场?!”

    武松表情冷峻、语气冰凉,雪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