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2/3)
底。不过现在就不在暖阁下轿了,过了大厅,就转弯向西,到贾母这边的正厅上下轿。众人簇拥着一起到了贾母的正室之中,也是锦裀绣屏,到处都是新崭崭的。当地的火盆里烧着松柏香和百合草。贾母坐定后,有老嬷嬷来回话:“老太太们来行礼了。”贾母赶忙又起身要去迎接,只见两三个老妯娌已经进来了。大家挽着手,笑了一会儿,互相让了让。喝完茶后,贾母只送到内仪门就回来,重新坐好。贾敬、贾赦等人领着子弟们进来了。贾母笑着说:“一年到头的,辛苦你们了,就不用行礼了吧。”一边说着,一边男的一起,女的一起,一批一批地都行过礼了。左右两旁摆好了交椅,然后又按照长幼顺序依次归坐接受行礼。两府的男女、小厮、丫鬟也按照差役的上中下等级都行完礼后,就开始散发押岁钱、荷包、金银锞子,接着摆上合欢宴。男的在东边,女的在西边依次坐好,献上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之后,贾母起身到内间去换衣服,众人这才各自散去。
那天晚上,各处的佛堂、灶王前都焚香上供了,王夫人正房的院子里也设着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的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两边还有两溜高照,各处都有路灯。上上下下的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整夜都是人声嘈杂,欢声笑语不断,爆竹声也是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到了第二天五鼓的时候,贾母等人又按照品级盛装打扮,摆好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同时也祝贺元春生日。领完宴回来,又到宁府祭过列祖列宗,这才回来接受众人行礼,然后就换衣服休息去了。所有来贺节的亲友一概不见,只和薛姨妈、李婶二人聊聊天,或者和宝玉、宝琴、钗、玉等姐妹们下围棋、玩抹牌。王夫人和凤姐可是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那边厅上院里都是戏酒,亲友来来往往的,这一忙就忙了七八天。
很快元宵佳节就快到了,宁荣二府都张灯结彩的。十一日的时候贾赦请贾母等人,第二天贾珍又请,贾母都去随便坐了半天。王夫人和凤姐儿连日被人请去吃年酒,都记不清被请了多少次了。
到了十五这天晚上,贾母就在大花厅上让人摆了几桌酒席,还定了一班小戏,到处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漂亮花灯,带着荣宁二府的子侄孙男孙媳等一大家子人举办家宴。贾敬一向不喝酒,所以也没请他,到了十七日祖祀结束后,他就又出城去修养了。就是这几天在家的时候,他也是在净室里静静待着,对外界不闻不问的,这些就不多说了。贾赦稍微领了贾母的赏赐,也就告辞走了。贾母知道他在这儿大家都不自在,也就随他去了。贾赦回到自己家里和门客们一起赏灯喝酒,那自然是歌舞升平,满眼都是锦绣繁华,他这种取乐的方式和这边又不一样了。
这边贾母的花厅上一共摆了十来桌酒席。每一桌旁边都设了一个小几,几上摆着炉瓶三事,烧着御赐的百合宫香。还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的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上面都是新鲜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盘,里面放着旧窑茶杯和十锦小茶吊,茶吊里泡着上等的名茶。这些东西都是一色的紫檀透雕,上面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和草字诗词的璎珞。原来绣这个璎珞的是一个姑苏女子,名叫慧娘。她出身书香宦门之家,本来就精通书画,只是偶尔绣一两件针线活当作消遣,并不是拿来卖的东西。这屏上绣的花卉,都是模仿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所以格式配色都很雅致,根本不是那些一味浓艳的工匠作品能比的。每一枝花旁边都用古人题这种花的旧句,诗词歌赋都有,而且都是用黑绒绣出草字来的,那字迹的勾踢、转折、轻重、连断都和笔写的草书没什么两样,也不像市面上绣品的字迹那么死板僵硬。她不靠着这个手艺赚钱,所以虽然天下人都知道,但真正拥有的人很少,那些世宦富贵之家,没有这个东西的可太多了,现在大家都称这个为“慧绣”。没想到现在竟然有那些唯利是图的人,最近模仿她的针法,骗那些不懂的人赚钱。可惜这慧娘命短,十八岁就死了,现在想再得到一件这样的东西都不可能了。凡是有这个东西的人家,就算有一两件,也都珍藏着舍不得用。有一群翰林文魔先生们,因为特别爱惜“慧绣”的精美,就觉得这“绣”字不能完全体现它的妙处,这样的笔迹要是说一个“绣”字,好像有点贬低它了,于是大家商量了一下,就把“绣”字去掉,换成了一个“纹”字,所以现在都称为“慧纹”。要是有一件真正的“慧纹”之物,那价格可就没边儿了。贾府最兴盛的时候,也只有两三件,去年把其中两件进贡上去了,现在就只剩下这一副璎珞了,一共十六扇,贾母当成宝贝一样,不放在请客用的各种陈设里面,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的时候拿出来赏玩。还有各种旧窑小瓶里都点缀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鲜花草。
上面两桌是李婶和薛姨妈坐的。贾母在东边设了一个透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子都齐全。榻的一头又设了一个非常轻巧的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吊、茶碗、漱盂、洋巾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个眼镜匣子。贾母斜靠在榻上,和众人说笑了一会儿,又自己拿起眼镜朝着戏台上看了看,然后朝着薛姨妈和李婶笑着说:“
那天晚上,各处的佛堂、灶王前都焚香上供了,王夫人正房的院子里也设着天地纸马香供,大观园的正门上也挑着大明角灯,两边还有两溜高照,各处都有路灯。上上下下的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一整夜都是人声嘈杂,欢声笑语不断,爆竹声也是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到了第二天五鼓的时候,贾母等人又按照品级盛装打扮,摆好全副执事进宫朝贺,同时也祝贺元春生日。领完宴回来,又到宁府祭过列祖列宗,这才回来接受众人行礼,然后就换衣服休息去了。所有来贺节的亲友一概不见,只和薛姨妈、李婶二人聊聊天,或者和宝玉、宝琴、钗、玉等姐妹们下围棋、玩抹牌。王夫人和凤姐可是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那边厅上院里都是戏酒,亲友来来往往的,这一忙就忙了七八天。
很快元宵佳节就快到了,宁荣二府都张灯结彩的。十一日的时候贾赦请贾母等人,第二天贾珍又请,贾母都去随便坐了半天。王夫人和凤姐儿连日被人请去吃年酒,都记不清被请了多少次了。
到了十五这天晚上,贾母就在大花厅上让人摆了几桌酒席,还定了一班小戏,到处都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漂亮花灯,带着荣宁二府的子侄孙男孙媳等一大家子人举办家宴。贾敬一向不喝酒,所以也没请他,到了十七日祖祀结束后,他就又出城去修养了。就是这几天在家的时候,他也是在净室里静静待着,对外界不闻不问的,这些就不多说了。贾赦稍微领了贾母的赏赐,也就告辞走了。贾母知道他在这儿大家都不自在,也就随他去了。贾赦回到自己家里和门客们一起赏灯喝酒,那自然是歌舞升平,满眼都是锦绣繁华,他这种取乐的方式和这边又不一样了。
这边贾母的花厅上一共摆了十来桌酒席。每一桌旁边都设了一个小几,几上摆着炉瓶三事,烧着御赐的百合宫香。还有八寸来长、四五寸宽、二三寸高的点着山石布满青苔的小盆景,上面都是新鲜花卉。又有小洋漆茶盘,里面放着旧窑茶杯和十锦小茶吊,茶吊里泡着上等的名茶。这些东西都是一色的紫檀透雕,上面嵌着大红纱透绣花卉和草字诗词的璎珞。原来绣这个璎珞的是一个姑苏女子,名叫慧娘。她出身书香宦门之家,本来就精通书画,只是偶尔绣一两件针线活当作消遣,并不是拿来卖的东西。这屏上绣的花卉,都是模仿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所以格式配色都很雅致,根本不是那些一味浓艳的工匠作品能比的。每一枝花旁边都用古人题这种花的旧句,诗词歌赋都有,而且都是用黑绒绣出草字来的,那字迹的勾踢、转折、轻重、连断都和笔写的草书没什么两样,也不像市面上绣品的字迹那么死板僵硬。她不靠着这个手艺赚钱,所以虽然天下人都知道,但真正拥有的人很少,那些世宦富贵之家,没有这个东西的可太多了,现在大家都称这个为“慧绣”。没想到现在竟然有那些唯利是图的人,最近模仿她的针法,骗那些不懂的人赚钱。可惜这慧娘命短,十八岁就死了,现在想再得到一件这样的东西都不可能了。凡是有这个东西的人家,就算有一两件,也都珍藏着舍不得用。有一群翰林文魔先生们,因为特别爱惜“慧绣”的精美,就觉得这“绣”字不能完全体现它的妙处,这样的笔迹要是说一个“绣”字,好像有点贬低它了,于是大家商量了一下,就把“绣”字去掉,换成了一个“纹”字,所以现在都称为“慧纹”。要是有一件真正的“慧纹”之物,那价格可就没边儿了。贾府最兴盛的时候,也只有两三件,去年把其中两件进贡上去了,现在就只剩下这一副璎珞了,一共十六扇,贾母当成宝贝一样,不放在请客用的各种陈设里面,只留在自己这边,高兴摆酒的时候拿出来赏玩。还有各种旧窑小瓶里都点缀着“岁寒三友”“玉堂富贵”等鲜花草。
上面两桌是李婶和薛姨妈坐的。贾母在东边设了一个透雕夔龙护屏矮足短榻,靠背、引枕、皮褥子都齐全。榻的一头又设了一个非常轻巧的洋漆描金小几,几上放着茶吊、茶碗、漱盂、洋巾之类的东西,还有一个眼镜匣子。贾母斜靠在榻上,和众人说笑了一会儿,又自己拿起眼镜朝着戏台上看了看,然后朝着薛姨妈和李婶笑着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