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贾府元宵夜宴(2/3)
丫头知道是小解,就赶忙先出去到茶房里去准备了。这时候宝玉刚转过来,就看见两个媳妇子迎面走来,问是谁,秋纹说:“宝玉在这儿呢,你大呼小叫的,小心吓着人。”那两个媳妇子赶忙笑着说:“我们不知道,大过节的可别惹祸了。姑娘们这几天可辛苦了。”说着,就走到跟前了。麝月等人问:“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媳妇子们说:“是老太太赏给金、花二位姑娘吃的。”秋纹笑着说:“外面唱的是《八义》,又不是《混元盒》,哪里跑出来‘金花娘娘’了。”宝玉笑着说:“揭开让我看看。”秋纹和麝月赶忙上去把两个盒子揭开。两个媳妇子急忙蹲下身子,宝玉看了看,两个盒子里都是席上有的上等果品和菜馔,就点了点头,迈步就走。麝月和秋纹赶忙胡乱把盒盖一扔,就跟了上去。宝玉笑着说:“这两个女人还挺和气的,很会说话,她们天天都累得很呢,还说你们连日辛苦,不是那种自夸功劳的人。”麝月说:“好的人是挺好,那些不懂礼的可就太不懂礼了。”宝玉笑着说:“你们是明白人,就把那些粗笨可怜的人当成是不懂事的,包容一下就好了。”一边说着,一边就来到了园门。那几个婆子虽然在喝酒打牌,却不停地出来打探,看到宝玉来了,也都跟上了。来到花厅的后廊上,只见那两个小丫头,一个捧着小沐盆,一个搭着手巾,还拿着沤子壶在那儿等了好久了。秋纹先赶忙伸手到盆里试了试,说道:“你越大越粗心了,这弄的是什么冷水呀。”小丫头笑着说:“姑娘你看看这天,我怕水冷,特意倒的是开水,这还冷了呢。”正说着呢,恰巧看见一个老婆子提着一壶开水走来。小丫头就说:“好奶奶,过来给我倒上点吧。”那老婆子说:“小少爷,这是老太太泡茶用的水,劝你到别处去舀吧,走几步路又不会把脚走大了。”秋纹说:“不管是谁的,你不给是吧?我可就把老太太的茶吊子拿来洗手了。”那老婆子回头一看是秋纹,急忙提起壶来就倒。秋纹说:“够了。你这么大年纪了怎么还这么没眼力见儿,谁不知道这是老太太的水呀!要是不应该用的人,敢要吗?”老婆子笑着说:“我眼花了,没认出这姑娘来。”宝玉洗了手,那个小丫头拿小壶倒了些沤子在他手里,宝玉擦了擦。秋纹和麝月也趁着热水洗了一回,擦了擦,跟着宝玉进来了。
宝玉就要了一壶暖酒,也从李婶和薛姨妈这儿开始斟酒,两人也让他坐。贾母就说:“他还小呢,让他斟去,大家都把这杯干了。”说着,自己就先干了。邢夫人和王夫人也赶忙干了,让他们两个。薛姨妈和李婶也只好干了。贾母又吩咐宝玉:“把你姐姐妹妹们的酒也都斟上,不许乱斟,都要让她们干了。”宝玉听了,答应着,一个一个按照顺序斟了酒。到了黛玉面前,偏黛玉不喝,拿起杯子,放在宝玉的嘴唇上,宝玉就一口气喝干了。黛玉笑着说:“多谢。”宝玉又替她斟上一杯。凤姐儿就笑着说:“宝玉,别喝冷酒,小心手发抖,明天写不了字,拉不了弓。”宝玉急忙说:“没有喝冷酒。”凤姐儿笑着说:“我知道没有,不过就是白嘱咐你一下。”然后宝玉把里面的人都斟完了酒,只有贾蓉的妻子是丫头们斟的酒。宝玉又出来到廊上,给贾珍等人也斟了酒。坐了一会儿,才又进来回到原来的座位上。
不一会儿,上汤之后,又接着端上元宵来。贾母就吩咐把戏先停一停,说:“这些小孩子怪可怜见的,也给他们些热汤热菜吃了再唱吧。”又吩咐把各种果子、元宵之类的东西拿些给他们吃。戏停了一会儿,就有婆子带了两个经常在门下走动的女先生进来,在那边放了两张杌子让她们坐下,把弦子和琵琶递给她们。贾母就问李婶和薛姨妈想听什么书,她们两个都说:“随便什么都好。”贾母又问:“最近有没有添些什么新书啊?”那两个女先生回答说:“倒是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贾母问叫什么名字,女先生说:“叫《凤求鸾》。”贾母说:“这个名字倒挺好的,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起的这个名字,你先大概说说原因,如果好的话再说下去。”女先生说:“这书上说的是残唐的时候,有一位乡绅,本来是金陵人氏,名叫王忠,曾经做过两朝的宰辅。现在告老还乡了,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字叫做王熙凤。”众人听了,都笑了起来。贾母笑着说:“这和我们的凤丫头重名了。”旁边有媳妇赶忙上去推那女先生,说:“这是二奶奶的名字,别乱说。”贾母笑着说:“你说,你说。”女先生赶忙笑着站起来,说:“我们真是该死了,不知道是奶奶的名讳。”凤姐儿笑着说:“怕什么,你们尽管说就是了,重名重姓的多着呢。”女先生又接着说:“这一年,王老爷打发王公子上京赶考,那天遇到大雨,就进到一个庄上避雨。谁知道这个庄上也有个乡绅,姓李,和王老爷是世交,就把这个公子留在书房里住下了。这个李乡绅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千金小姐。这位小姐芳名叫雏鸾,琴棋书画,没有不通的。”贾母急忙说:“怪不得叫《凤求鸾》呢。不用说了,我都猜到了,肯定是这个王熙凤要娶这个雏鸾小姐为妻。”女先生笑着说:“老祖宗原来听过这一回书啊。”众人都说:“老太太什么没听过呀!就算没听过,也能猜到了。”贾母笑着说:“这些书都是一个套路
宝玉就要了一壶暖酒,也从李婶和薛姨妈这儿开始斟酒,两人也让他坐。贾母就说:“他还小呢,让他斟去,大家都把这杯干了。”说着,自己就先干了。邢夫人和王夫人也赶忙干了,让他们两个。薛姨妈和李婶也只好干了。贾母又吩咐宝玉:“把你姐姐妹妹们的酒也都斟上,不许乱斟,都要让她们干了。”宝玉听了,答应着,一个一个按照顺序斟了酒。到了黛玉面前,偏黛玉不喝,拿起杯子,放在宝玉的嘴唇上,宝玉就一口气喝干了。黛玉笑着说:“多谢。”宝玉又替她斟上一杯。凤姐儿就笑着说:“宝玉,别喝冷酒,小心手发抖,明天写不了字,拉不了弓。”宝玉急忙说:“没有喝冷酒。”凤姐儿笑着说:“我知道没有,不过就是白嘱咐你一下。”然后宝玉把里面的人都斟完了酒,只有贾蓉的妻子是丫头们斟的酒。宝玉又出来到廊上,给贾珍等人也斟了酒。坐了一会儿,才又进来回到原来的座位上。
不一会儿,上汤之后,又接着端上元宵来。贾母就吩咐把戏先停一停,说:“这些小孩子怪可怜见的,也给他们些热汤热菜吃了再唱吧。”又吩咐把各种果子、元宵之类的东西拿些给他们吃。戏停了一会儿,就有婆子带了两个经常在门下走动的女先生进来,在那边放了两张杌子让她们坐下,把弦子和琵琶递给她们。贾母就问李婶和薛姨妈想听什么书,她们两个都说:“随便什么都好。”贾母又问:“最近有没有添些什么新书啊?”那两个女先生回答说:“倒是有一段新书,是残唐五代的故事。”贾母问叫什么名字,女先生说:“叫《凤求鸾》。”贾母说:“这个名字倒挺好的,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起的这个名字,你先大概说说原因,如果好的话再说下去。”女先生说:“这书上说的是残唐的时候,有一位乡绅,本来是金陵人氏,名叫王忠,曾经做过两朝的宰辅。现在告老还乡了,膝下只有一位公子,名字叫做王熙凤。”众人听了,都笑了起来。贾母笑着说:“这和我们的凤丫头重名了。”旁边有媳妇赶忙上去推那女先生,说:“这是二奶奶的名字,别乱说。”贾母笑着说:“你说,你说。”女先生赶忙笑着站起来,说:“我们真是该死了,不知道是奶奶的名讳。”凤姐儿笑着说:“怕什么,你们尽管说就是了,重名重姓的多着呢。”女先生又接着说:“这一年,王老爷打发王公子上京赶考,那天遇到大雨,就进到一个庄上避雨。谁知道这个庄上也有个乡绅,姓李,和王老爷是世交,就把这个公子留在书房里住下了。这个李乡绅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千金小姐。这位小姐芳名叫雏鸾,琴棋书画,没有不通的。”贾母急忙说:“怪不得叫《凤求鸾》呢。不用说了,我都猜到了,肯定是这个王熙凤要娶这个雏鸾小姐为妻。”女先生笑着说:“老祖宗原来听过这一回书啊。”众人都说:“老太太什么没听过呀!就算没听过,也能猜到了。”贾母笑着说:“这些书都是一个套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