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云涌(3)(1/2)
巫崇曜部惨败的消息比以往任何军情传递到承阳城的速度都要快。在凭着仅仅三千人的前锋部队彻底击溃巫崇曜的一万骑兵后,紫辰军团加快了他们的行军速度。巫崇曜的败兵在逃窜的过程中彻底失去了组织度,他们四散逃到了周围的乡村地区和城池里,而通过他们这些亲身经历的人的口吻,紫辰军团显得越发不可战胜起来。
晫郡,大部分晏国人对它的印象就是晏国最大又最不发达的一个郡。它的大小基本上相当于两个别的郡加起来的大小,但又有一半的土地是森林或者沼泽。商旅很少会前往这里,晫郡因此很少与外界往来——这里像是一个国中之国一样。要是别的郡的应征入伍的新兵得知自己要去晫郡服役,一定会哀声怨道叫苦连天。
恶劣的居住条件并不影响它丰富的物产,晫郡境内有着富饶的基础资源。但恶劣的居住条件实实在在得为晫郡边军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人们的心中,似乎落后地区出来的士兵会更加凶狠一些。再加上巫崇曜这史无前例的惨败,原先许多想抵抗的城主也冒出了投降的念头。
骆韶华深知攻心的重要性,他特地雇佣了一大批人,在各个地方宣传紫辰对于投降城池的政策。从晫郡一路到承阳城,几乎所有的城池和农村里的人都开始知道,紫辰军团军纪严明,不但对民众秋毫无犯,还主动接济生活困难的百姓。
倒戈的奖金也是让很多城防军心动。城防军并不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大部分的士兵喝酒都不敢放开了喝,以免一顿酒喝上头把自己喝破产。二两银子能让他们花上好几个月,给晏国当城防军是当城防军,给宇朝当城防军是当城防军的同时多得二两银子,何乐而不为呢?边军镇压不住叛军,就是宇朝输了,再怎么清算也清算不到自己头上吧?
只有一个地方的城防军不会投降。那就是承阳城的城防军——在晏国的兵制中,国都的城防军是由边防军中遴选出的精锐组成的,和御林军一样直接听命于国君。这支精锐的军队负责保卫整个国都的安全,但在这项工作上,他们的表现很是让国君不满意。
或者说,是让国君愤怒——短短一个月内,承阳城内发生了数十起刺杀,晏国的朝臣换了几乎一半。而在对刺客的搜捕行动中,城防军的表现可谓是差到了极点,他们只抓住了三名刺客,还付出了惨重的伤亡。许多重臣被迫搬进了皇宫,由御林军防卫的皇宫才能保障这些重臣的人身安全。
这些刺客让国君很是头疼。他们人数众多,但对皇宫毫无想法。他们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但他们绝对是和叛军是合作关系,他们的目标就是晏国的官员。费尽千辛万苦抓到的刺客的嘴像是被钉上了一般,任何方法都撬不开。国君只能下令把这些刺客斩首,起码解一解心头之恨。
可偏偏斩首还出了意外。在将前两名刺客在被押解到法场的途中,押解队的士兵们见到了无数的刺客,他们从街边的餐馆,茶馆和商店中涌出来,在押解刺客的士兵反应过来前取走了这些士兵的性命,随后救走了自己的同伴。
在抓到第三名刺客后,恨得牙痒痒的国君立刻下令在牢中就地处决这名刺客。在刺客的头被装在盘子里送到他面前后,晏君长长舒了一口气,似乎是了却了一桩心头大事。
刑部的报告中估计有四十到五十名刺客在承阳城内活动。他们武艺高强,下手狠毒,而且相互之间配合默契无间——这是最棘手的。好在他们只在夜间行动,因此宵禁能让城防军的压力小上很多。
除了刺杀,这些刺客还有一个让晏国君臣们很是头疼的问题——他们会到处散播战争的近况。
本来承阳城的城门已经完全封闭了,只有使者和运送补给的马车可以出入。使者直接对接国君,自然不会泄露外面的消息;而补给马车则由城防军严加盯防,车夫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生怕他们说出什么消息来。
但这种举措很快就被发现是没有意义的——承阳城里的民众每天都能知道宇军打到哪里了,离承阳城还有多远。这些刺客用鸟类传信,随后在酒馆里在大街上悄悄地撒下写着战争信息的纸条。城防军目睹过好几次载着信件的飞鸽飞进城中,但他们对此无能为力,这些传信的小鸟灵活又迅捷,弓箭实在是难以命中。
因此,巫崇曜部惨败的消息在承阳城造成了无与伦比的恐慌。巫崇曜部是距离承阳城最近的边军,而巫崇曜部骑兵惨败,主将被俘,后继的步兵作鸟兽散的结果是承阳城的居民们万万不能接受的。所有人都开始认为宇军将很快抵达承阳城,在国君看样子不太可能投降或者出逃的情况下,围城是不可避免的了。
一旦围城,遭殃的一定是老百姓。恐慌散布了开来,大量的民众拖家带口带着行李,聚集在各个城门口要求出城。他们紧紧堵住了城门,补给马车因此没法进城,而城内又因为大规模的罢工而各行各业纷纷停摆。一时间整个承阳城瘫痪了。
晏君对巫崇曜部的惨败大发雷霆。光是惨败就足够让晏君动怒,更别说是巫崇曜擅自行动——按照发出去的诏令,巫崇曜部应该和别的晏军先汇合成十余万人的
晫郡,大部分晏国人对它的印象就是晏国最大又最不发达的一个郡。它的大小基本上相当于两个别的郡加起来的大小,但又有一半的土地是森林或者沼泽。商旅很少会前往这里,晫郡因此很少与外界往来——这里像是一个国中之国一样。要是别的郡的应征入伍的新兵得知自己要去晫郡服役,一定会哀声怨道叫苦连天。
恶劣的居住条件并不影响它丰富的物产,晫郡境内有着富饶的基础资源。但恶劣的居住条件实实在在得为晫郡边军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人们的心中,似乎落后地区出来的士兵会更加凶狠一些。再加上巫崇曜这史无前例的惨败,原先许多想抵抗的城主也冒出了投降的念头。
骆韶华深知攻心的重要性,他特地雇佣了一大批人,在各个地方宣传紫辰对于投降城池的政策。从晫郡一路到承阳城,几乎所有的城池和农村里的人都开始知道,紫辰军团军纪严明,不但对民众秋毫无犯,还主动接济生活困难的百姓。
倒戈的奖金也是让很多城防军心动。城防军并不是一个高收入的职业,大部分的士兵喝酒都不敢放开了喝,以免一顿酒喝上头把自己喝破产。二两银子能让他们花上好几个月,给晏国当城防军是当城防军,给宇朝当城防军是当城防军的同时多得二两银子,何乐而不为呢?边军镇压不住叛军,就是宇朝输了,再怎么清算也清算不到自己头上吧?
只有一个地方的城防军不会投降。那就是承阳城的城防军——在晏国的兵制中,国都的城防军是由边防军中遴选出的精锐组成的,和御林军一样直接听命于国君。这支精锐的军队负责保卫整个国都的安全,但在这项工作上,他们的表现很是让国君不满意。
或者说,是让国君愤怒——短短一个月内,承阳城内发生了数十起刺杀,晏国的朝臣换了几乎一半。而在对刺客的搜捕行动中,城防军的表现可谓是差到了极点,他们只抓住了三名刺客,还付出了惨重的伤亡。许多重臣被迫搬进了皇宫,由御林军防卫的皇宫才能保障这些重臣的人身安全。
这些刺客让国君很是头疼。他们人数众多,但对皇宫毫无想法。他们不知道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但他们绝对是和叛军是合作关系,他们的目标就是晏国的官员。费尽千辛万苦抓到的刺客的嘴像是被钉上了一般,任何方法都撬不开。国君只能下令把这些刺客斩首,起码解一解心头之恨。
可偏偏斩首还出了意外。在将前两名刺客在被押解到法场的途中,押解队的士兵们见到了无数的刺客,他们从街边的餐馆,茶馆和商店中涌出来,在押解刺客的士兵反应过来前取走了这些士兵的性命,随后救走了自己的同伴。
在抓到第三名刺客后,恨得牙痒痒的国君立刻下令在牢中就地处决这名刺客。在刺客的头被装在盘子里送到他面前后,晏君长长舒了一口气,似乎是了却了一桩心头大事。
刑部的报告中估计有四十到五十名刺客在承阳城内活动。他们武艺高强,下手狠毒,而且相互之间配合默契无间——这是最棘手的。好在他们只在夜间行动,因此宵禁能让城防军的压力小上很多。
除了刺杀,这些刺客还有一个让晏国君臣们很是头疼的问题——他们会到处散播战争的近况。
本来承阳城的城门已经完全封闭了,只有使者和运送补给的马车可以出入。使者直接对接国君,自然不会泄露外面的消息;而补给马车则由城防军严加盯防,车夫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生怕他们说出什么消息来。
但这种举措很快就被发现是没有意义的——承阳城里的民众每天都能知道宇军打到哪里了,离承阳城还有多远。这些刺客用鸟类传信,随后在酒馆里在大街上悄悄地撒下写着战争信息的纸条。城防军目睹过好几次载着信件的飞鸽飞进城中,但他们对此无能为力,这些传信的小鸟灵活又迅捷,弓箭实在是难以命中。
因此,巫崇曜部惨败的消息在承阳城造成了无与伦比的恐慌。巫崇曜部是距离承阳城最近的边军,而巫崇曜部骑兵惨败,主将被俘,后继的步兵作鸟兽散的结果是承阳城的居民们万万不能接受的。所有人都开始认为宇军将很快抵达承阳城,在国君看样子不太可能投降或者出逃的情况下,围城是不可避免的了。
一旦围城,遭殃的一定是老百姓。恐慌散布了开来,大量的民众拖家带口带着行李,聚集在各个城门口要求出城。他们紧紧堵住了城门,补给马车因此没法进城,而城内又因为大规模的罢工而各行各业纷纷停摆。一时间整个承阳城瘫痪了。
晏君对巫崇曜部的惨败大发雷霆。光是惨败就足够让晏君动怒,更别说是巫崇曜擅自行动——按照发出去的诏令,巫崇曜部应该和别的晏军先汇合成十余万人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