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江湖之侠义长歌(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青衫侠客握紧了折扇,道:“可这暗影教势力庞大,且教徒个个武艺高强,我们需从长计议。”

    李白尘点头道:“不错。我曾听闻暗影教有一处秘密巢穴,位于一座险峻的山谷之中,那里戒备森严,机关重重。或许我们可以先探一探那巢穴,找到他们的弱点,再一举击破。”

    黑衣侠客道:“此计甚好,但那巢穴必定危险万分,我们需做好万全准备。”

    于是,三人在城中暂作休整,收集情报,准备物资。期间,他们还结识了一位擅长机关术的老者,名叫墨渊。墨渊对暗影教的恶行早已义愤填膺,听闻他们要攻打暗影教巢穴,便主动提出加入。

    “我虽年事已高,但这一身机关术还能派上用场。那暗影教巢穴中的机关,我或许能破解一二。”墨渊自信地说道。

    李白尘等人欣然同意,有了墨渊的加入,他们的胜算又多了几分。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们踏上了前往暗影教巢穴的征程。经过数日的跋涉,终于来到了那座险峻的山谷之外。

    山谷中弥漫着一股阴森的气息,四周峭壁林立,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通往山谷深处。李白尘等人小心翼翼地沿着小路前行,时刻警惕着周围的动静。

    突然,一阵尖锐的哨声响起,紧接着,无数暗箭从四面八方射来。青衫侠客连忙挥动折扇,将射向众人的暗箭纷纷打落:“大家小心,中了埋伏!”

    墨渊冷静地观察着周围的机关,大声道:“不要慌乱,这些暗箭是按照一定的机关阵法发射的,我来破解。”

    说着,他从怀中掏出一些精巧的工具,在地上摆弄起来。不一会儿,暗箭停止了发射。

    众人继续前行,不久后,来到了一座巨大的石门之前。石门紧闭,上面刻满了各种奇怪的符文。

    李白尘仔细端详着

    诗韵流芳:李白与孟浩然的忘年交

    在大唐盛世那片诗歌的璀璨星空中,李白与孟浩然宛如两颗耀眼而独特的星辰,他们的相遇、相知与相惜,被岁月的长河洗练出一段动人心弦的佳话。

    那是一个春日,阳光明媚,繁花似锦。李白初出茅庐,心怀壮志,对世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听闻孟浩然之名已久,其诗风清新淡雅,为人洒脱不羁,令李白心驰神往。在一次文人雅集之中,李白终于得见孟浩然。彼时的孟浩然,一袭白衣,气质超凡,宛如从诗画中走出的仙人。李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快步上前,长揖到地:“久仰孟夫子大名,今日得见,实乃太白三生之幸。”孟浩然见这年轻人意气风发,眼神中透着灵动与热忱,不禁心生欢喜,扶起李白,笑道:“君之豪爽,亦令浩然眼前一亮。”

    自此,两人常常相聚,或于青山绿水间共赏自然风光,或在庭院之中煮酒论诗。一次,他们相约泛舟江上。江水悠悠,波光粼粼,两岸青山连绵起伏。李白站在船头,任江风拂动衣袂,他豪情万丈地吟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其诗如洪钟大吕,气势磅礴。孟浩然则坐在船舷,微微点头,随后轻声和道:“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诗韵清幽,如潺潺溪流,沁人心脾。李白闻之,赞叹不已:“孟夫子此诗,于平淡之中见真淳,太白自愧不如。”孟浩然却摆了摆手:“君之诗才,如天马行空,不受拘束,亦是难得。”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孟浩然心中一直怀揣着入仕的梦想,渴望在朝堂之上一展抱负,为苍生谋福祉。终于,他决定踏上前往长安的路途。离别之日,李白心中满是不舍,他在黄鹤楼为孟浩然设宴践行。望着滔滔江水,李白端起酒杯,声音略带沙哑:“孟兄此去长安,定能平步青云,实现抱负。只是这一去,不知何时方能再聚。”说罢,一饮而尽。孟浩然亦是感慨万千,他接过酒杯:“世间聚散无常,君之才情,亦不可埋没于此。待我功成名就,或君有朝一日也至长安,你我再把酒言欢。”言罢,吟出那流传千古的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听着这饱含深情的诗句,眼眶泛红,他望着孟浩然远去的帆影,久久伫立。

    在孟浩然离去之后,李白常常思念着这位挚友。他独自一人游历四方,每至一处美景,总会想起与孟浩然共赏山水、切磋诗艺的时光。他在诗中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字里行间,满是对孟浩然的敬重与思念。

    而孟浩然在长安的仕途却并不顺遂。官场的尔虞我诈、明争暗斗,让他这个生性淡泊的人难以适应。他虽有满腹才华,却得不到重用,反而处处碰壁。在经历了诸多挫折之后,孟浩然心灰意冷,毅然决定离开长安,回归那自由自在的田园生活。

    当李白得知孟浩然归来的消息,欣喜若狂。他立刻奔赴孟浩然的住所,只见孟浩然一身布衣,虽略显沧桑,却多了几分宁静与闲适。两人相见,无言却胜似千言万语。他们再次携手漫步于山水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