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朝堂策问,选拔人才!陛下,楚国大业需要行非常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朝堂之上。

    由于十名学子的到场,瞬间就都热闹了起来。

    他们就是这一次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科举人才,能文能武,可作为大楚国新鲜的血液融入朝堂之上。

    户部尚书曹德生和礼部尚书包拯也是为了此事,尽心尽力,操劳过度。

    就连干涩的眼眶也冒出来黑眼圈。

    其中遇到的大臣暗使绊子更是比比皆是,但好在不负圣恩,终究是选拔出来十名人才俊杰。

    可是。

    皇帝姜天辰面色阴郁,目光如鹰露出一抹寒光。

    身子紧紧坐在龙位之上。

    并没有想象中的大喜!

    “台下十人可否都是来自我大楚境内,身世清白的学子……”

    皇帝姜天辰明知故问,沉声质问道。

    “陛下,凡是参加科举选拔制的学子,一律是我大楚的生人,并无其他四国之人……”

    户部尚书曹德生拱手行礼。

    他也是让人严查十名学子身份,若是其中有其他四国安插的内奸间谍,他那就罪该万死啊!

    朝堂文武百官,瞪大双眼望着科举选拔制推选的人才。

    他们也都派亲族晚辈参加,希望也借此机会得到皇帝垂青,但是科举制不考察人的背景,反而以文才武略论优劣。

    所以。

    这十名学子之中,也只有三名是有官宦背景。

    其他都是来自楚国九州饱读诗书的学子,没有想到楚国皇帝为寒门学子广开门路,让其当朝为官!

    不用再经历举孝廉。

    一下子少走几十年弯路。

    而姜天辰连抬头看一眼户部尚书都没有。

    反而。

    眼神露出一抹冷芒,恶狠狠得望着十名学子,考虑说道:

    “朕问你们,如果你们当中有居心叵测的四国之人该如何处置?杀之?烹之?放之?囚之?用之?”

    姜天辰冷冰冰的声音响起。

    让群臣和在场的十名学子一愣。

    也是没有想到皇帝姜天辰没有问什么治国强军之策,反而在考虑什么内奸间谍!

    “陛下,以往举孝廉选拔出来的学子,都是由陛下询问如何治理一州,如何处理叛乱,如何国富民强啊……”

    “……”

    朝堂之上,文武大臣面色疑惑,告知皇帝如何朝堂问策。

    而姜天辰摆了摆手,没有在意:

    “这些问题太过无用,太过空洞!”

    “朕还希望众多学子脚踏实地,因为你们的观念将决定他人的死亡!”

    学子内心连连惊呼,也没有想到皇帝会问如此稀奇古怪的问题。

    而只有两名齐国之人反而内心惊慌,没有想到姜天辰竟然意有所指,但身体和脸上不敢有任何表情和动作。

    紧紧低垂着脑袋,不敢逾越礼制!

    “陛下!楚国乃是楚人之国家,又如何能够让包藏祸心的四国之人,治理楚国。”

    “这样做定然会让我楚国陷入到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境地!臣建议找出四国卧底间谍,杀之,以儆效尤!”

    第一个回答题目的是一个面色凶狠粗狂的男人,采用的是最极端的手法。

    姜天辰目光如矩,点了点头。

    心中默然标注道。

    “血性刚猛,杀伐果断,可进入军中任侍郎!”

    其他学子见有人抢答,心中顾不得再多加考虑,也纷纷说出自己的观点:

    “陛下!草民认为楚国乃是大国,虽和其余各国有交易往来,但和四国迟早有一战,若是楚国朝堂有吴人、齐人等,迟早会坏了我楚国大事!”

    “陛下!草民也认为以儆效尤,该杀!楚国乃是由楚人治理!”

    “……”

    朝堂之上,有很多人赞同皇帝杀死其余四国包藏祸心之人。

    姜天辰一一记下性情,标注起来。

    摆在他们的面前,最稳妥的答案实则只有一个,杀之!

    他们不敢去冒险。

    测试皇帝的性情,这将关乎他们在朝堂的官职大小。

    可是。

    随着学子前后言语说道,端坐凤位的楚国萧太后微微皱起眉头,面色露出不悦,冷然扫望着一众科举选拔的人才。

    直到一名叫江若生的学子回答。

    “陛下!楚国乃大国,建国四十余载!消灭大周已过去二十载!”

    “可前一百年甚至没有楚人、齐人、吴人之分!”

    “而是随着大周破灭,五国相继建国,而导致划分。”

    “若是陛下敢冒天下大不韪,招揽五国之英才!相信楚国迟早会成为五国之首!甚至以楚国而御天下!”

    他提出来一个包容万物,不分楚人和其他四国之人的理念。

    而此举大逆不道。

    立马引起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的注目。

    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