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江底修千年(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悔恨和自责,那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痛苦,仿佛永远也无法摆脱。他暗暗立下誓言,要潜心修炼,争取早日脱离江底的囚禁,争取投胎转世的机会。那誓言,如同一颗微弱的星星,在他黑暗的心灵世界中闪烁着一丝希望的光芒。

    在这奇异的江底山川河流间,景致十分奇异。千百艘巨大的沉船静静地停靠在江底,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秘密。那些沉船,有的已经破败不堪,只剩下残缺的船体;有的则还保留着一些昔日的辉煌,船身上的雕刻和装饰依然清晰可见。金银财宝随意地散落在地,堆积如山,闪烁着金色的光芒。那光芒,如同星星点点的萤火虫,在黑暗中闪烁着微弱的希望。这些财宝,或许曾经是人们追逐的目标,但在江底世界,它们却变得毫无意义,只是静静地躺在那里,见证着岁月的流逝。

    江底世界美丽的村庄错落有致地分布着,那些村庄中,居住着在洪水、战争、翻船等灾难中不幸溺亡的水鬼。水鬼太多了,在没有洪水泛滥、战争的年代,也就没有那么多的人卷入江底,来潜代他们去投胎转世。屈子有时会和这些水鬼的魂魄交流,听他们讲述生前的故事。有个在洪水中丧生的年轻水鬼,总是对屈子诉说着对家人的思念,他说他多么希望能再看一眼家人的笑脸,屈子听后,心中也涌起了对世间家人的眷恋。那眷恋,如同一条温柔的河流,在他的心中流淌着,让他感受到了一丝温暖和安慰。这些水鬼的故事,让屈子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生命的脆弱和珍贵,也让他对人间的情感有了更深的感悟。

    偶尔有鱼虾好奇地靠近索魂网,都会被一股神秘的力量阻挡在外。这股神秘力量,如同江底世界的守护者,维护着这里的秩序和宁静。鱼虾们在江底自由自在地游动,但对于索魂网内的世界,它们只能远远地观望,仿佛那是一个神秘而不可侵犯的领域。

    所幸,有一只千年老龟时常隔着粽叶宫的墙与屈子交谈,这给在暗无天日江底的屈子带来了一丝慰藉。那老龟,如同一位智慧的长者,它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而又平和的光芒,仿佛在告诉屈子,不要放弃希望。老龟见证了江底世界的变迁,它有着丰富的阅历和智慧。它与屈子的交谈,涉及到天地万物、人生哲理,让屈子在孤寂中找到了一丝心灵的寄托。老龟的存在,让屈子感受到了友情的温暖,也让他在困境中学会了坚持和等待。

    在粽叶宫中的屈子,在一个夜晚,恍惚间进入了一场奇特的梦境。在梦中,他见到了那位闻名遐迩的智者——道子。道子,即道家的创始人,他留下的《道德经》堪称千古奇书,书中的思想如同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照亮了无数人对天地万物、人生世事的探索之路。那《道德经》,如同一位智慧的导师,它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无尽的智慧。

    在梦境之中,屈子与道子相见。道子的目光深邃无比,仿佛能洞彻世间万物。他的眼神,如同两湾深不见底的湖水,蕴含着无尽的智慧和神秘的力量。他看着屈子,语气严厉地说道:“你可知道自己的过错?你选择逃避世间的现实,以沉江这样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这是懦夫的行为。世间之道,有阴阳两面,有曲折变化,而你却未能领悟那超脱之法。”屈子听后,面露惭色,默默地低下头。他的心中,充满了悔恨和自责。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是冲动的。他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而不是选择逃避。

    道子又道:“你应当每日诵读我的《道德经》,其中蕴含着天地间的至理。”从那以后,屈子每日诵经一万遍。《道德经》的词句在他心间流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那玄妙的文字仿佛化作了一把把钥匙,试图开启屈子心中那被痛苦和困惑紧锁的大门。那文字,如同一条条灵动的小溪,在他的心中流淌着,带来了一丝清凉和慰藉。

    随着诵读的深入,屈子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过往。他思考着道子对他的批评,也感悟着《道德经》中无尽的智慧。随着诵读的深入,屈子那曾经被他视为绝望的现实,在《道德经》的映照下,似乎有了新的色彩和意义。他开始明白,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有起有落,有喜有悲。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放弃希望,而应该勇敢地面对现实,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回想起自己在楚国的岁月,那些为了国家的繁荣而日夜操劳的日子,那些与奸佞小人斗争的场景,以及自己最终选择投江的决绝。他意识到,自己曾经过于执着于眼前的困境,而忽略了生命的广阔和宇宙的奥秘。《道德经》中所讲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等思想,让他明白了,有时候过度的抗争可能并非最佳选择,而是要学会在困境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式来改变现状。

    屈子明白,道子让他诵读《道德经》,并非只是简单的文字重复,而是希望他能从中找到心灵的慰藉,找到面对困境的另一种方式,一种超脱于世俗苦痛、顺应自然之道的方式。在江底中的修行,让他对自己曾经的选择有了深深的反思。他知道,自己不能再沉浸在过去的痛苦、悔恨和仇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