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易安(3/3)
拾,但一几一案看得出十分清贫。
陈师道却不以为然地说道:“愚兄这两年蒙东坡老与山谷先生推荐,能在秘书省任正字一职,总算有了稳定的俸禄。前年长女出阁,方能把拙荆及两子方从四川外舅【注:宋人称岳父为外舅,另详见本章末注解】那里接回京城团聚。”
原来陈师道少年清贫,为人又耿直,虽有一身才学,却因极不认同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的观点,因而拒不应试。
之后章惇首次执政之际,曾欣赏他的才华,让秦观带话给他,说只要他愿意主动前来拜访,就会对他向朝廷荐举,结果陈师道却断然拒之,直至自己无力养家。
元丰七年,岳父郭慨入西川为官时,陈师道只能让当时的妻子携一女二子前去投奔,直至前两年才有能力其妻子接还回京,刚才说的便是此事。
陈师道年轻时从曾巩为师,一生感激师恩,后受苏轼喜爱指点,有意收其为徒时,陈师道并未因苏轼当时名满天下,又是朝中重臣而应允,却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为由而婉拒。这句诗里的曾南丰便是指已故恩师曾巩。
而苏轼不以为忤,仍对其教导。后陈师道入京,又与黄庭坚相互推重,甚至从黄而学。
在苏轼开始被新党攻击,离京之际,他为表明心迹,虽然不便回头再拜苏轼为师,但却对外声称他的诗学,俱是从黄庭坚而学,因此也是响当当地、不折不扣的苏门中人。
富贵之时不攀附,危难之际不弃离,这便是陈师道一生所恪守的为人原则。
而陈师道听闻秦刚入京之后,曾受李清臣的赏识却并没有就此依附新党,而在已经明显受到朝中新党攻击的情况下,依然大张其鼓地拜秦观为师,与其公然以黄庭坚为师的言行,可谓是志趣相投,心中早已将他引为知已。
两人相聊中,陈师道竟然发现秦刚年纪虽轻,却见识颇丰,就算谈及他的故乡徐州、任职地颖州等地之事,皆能侃侃而谈,这对于古人而言,是极其罕见之事。
其实秦刚不过占了穿越之前报纸电视网络上的一些见闻之便罢了。
时至正午,陈师道谈兴不减,力邀秦刚留下吃饭。
新年家里备了酒水,不过菜肴却是有点简单,郭氏端上桌时多有歉意。但是秦刚却不以为然,与其共饮畅谈,直至下午方才告辞。
秦刚走后,郭氏却拉着陈师道给他看了两个孩子拿到的红包,每只红包里竟然都是一张十贯钱的银票,倒是能抵得上陈师道的一个月月俸了。
陈师道看了却说:“你先收下吧。我知少游收的这个徒弟向来出手大方,而方才我留他吃饭,并非不知我家餐食粗陋,只是试他一试。而他却毫不为意,此子可深交也!”
注:关于陈师道的三个孩子的年龄,是据其在元丰七年(1084)有一首五言古诗《别三子》,写的是由于生活窘迫送妻带三子投奔岳父而分别时状,其中有“有女初束发……大儿学语言……小儿襁褓间”这三句,可推断,当时长女十五岁,大儿三岁,小儿初生。此时过去九年,以此推断。
陈师道却不以为然地说道:“愚兄这两年蒙东坡老与山谷先生推荐,能在秘书省任正字一职,总算有了稳定的俸禄。前年长女出阁,方能把拙荆及两子方从四川外舅【注:宋人称岳父为外舅,另详见本章末注解】那里接回京城团聚。”
原来陈师道少年清贫,为人又耿直,虽有一身才学,却因极不认同朝廷用王安石经义之学以取士的观点,因而拒不应试。
之后章惇首次执政之际,曾欣赏他的才华,让秦观带话给他,说只要他愿意主动前来拜访,就会对他向朝廷荐举,结果陈师道却断然拒之,直至自己无力养家。
元丰七年,岳父郭慨入西川为官时,陈师道只能让当时的妻子携一女二子前去投奔,直至前两年才有能力其妻子接还回京,刚才说的便是此事。
陈师道年轻时从曾巩为师,一生感激师恩,后受苏轼喜爱指点,有意收其为徒时,陈师道并未因苏轼当时名满天下,又是朝中重臣而应允,却以“向来一瓣香,敬为曾南丰”为由而婉拒。这句诗里的曾南丰便是指已故恩师曾巩。
而苏轼不以为忤,仍对其教导。后陈师道入京,又与黄庭坚相互推重,甚至从黄而学。
在苏轼开始被新党攻击,离京之际,他为表明心迹,虽然不便回头再拜苏轼为师,但却对外声称他的诗学,俱是从黄庭坚而学,因此也是响当当地、不折不扣的苏门中人。
富贵之时不攀附,危难之际不弃离,这便是陈师道一生所恪守的为人原则。
而陈师道听闻秦刚入京之后,曾受李清臣的赏识却并没有就此依附新党,而在已经明显受到朝中新党攻击的情况下,依然大张其鼓地拜秦观为师,与其公然以黄庭坚为师的言行,可谓是志趣相投,心中早已将他引为知已。
两人相聊中,陈师道竟然发现秦刚年纪虽轻,却见识颇丰,就算谈及他的故乡徐州、任职地颖州等地之事,皆能侃侃而谈,这对于古人而言,是极其罕见之事。
其实秦刚不过占了穿越之前报纸电视网络上的一些见闻之便罢了。
时至正午,陈师道谈兴不减,力邀秦刚留下吃饭。
新年家里备了酒水,不过菜肴却是有点简单,郭氏端上桌时多有歉意。但是秦刚却不以为然,与其共饮畅谈,直至下午方才告辞。
秦刚走后,郭氏却拉着陈师道给他看了两个孩子拿到的红包,每只红包里竟然都是一张十贯钱的银票,倒是能抵得上陈师道的一个月月俸了。
陈师道看了却说:“你先收下吧。我知少游收的这个徒弟向来出手大方,而方才我留他吃饭,并非不知我家餐食粗陋,只是试他一试。而他却毫不为意,此子可深交也!”
注:关于陈师道的三个孩子的年龄,是据其在元丰七年(1084)有一首五言古诗《别三子》,写的是由于生活窘迫送妻带三子投奔岳父而分别时状,其中有“有女初束发……大儿学语言……小儿襁褓间”这三句,可推断,当时长女十五岁,大儿三岁,小儿初生。此时过去九年,以此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