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请后入局(2/4)
毫不留情地实行最彻底的“烧、杀、抢”三光政策。
当然,西夏这份情报的唯一不准确的地方在于高估了赵驷他们的兵力,不过一是他们没有考虑到这支宋军居然能够一人三骑地奢侈配备,二是他们战败了自然要抬高对方的兵力来为自己开脱责任。
“呯!”小梁太后狠狠将此情报砸向桌案,“这贝中撒辰是吃了软脚散了吗?之前在顺宁寨大败,说是对方主力尽在防守,那这银夏一线的万余轻骑又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嵬名阿埋等人不知究竟,捡起情况一看,俱是脸色大变,赶紧道:“三处主要粮仓被焚,我们随军精草仅能支撑十日不到的时间了,眼下这延安城绝非短短几天之内就能攻下,我军应该当机立断,先行安排退兵事宜,这南征之事,容后再议!”
小梁太后本来就因延安城久攻不下,早就有了退军之意,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眼下,正好可以回师金明寨,去找贝中撒辰问罪。便立即下令,留下了一些人马,对延安城继续保持轻度佯攻之状,以掩护自己的主力拔寨回师,先行撤退。
延安城的四周,早就被到来的西夏军寨围得是密不透风。
虽然今天上午起,城里的守军明显感觉出,西夏兵只是稍作了一些攻城的样子,冲锋了几次,但每次都是刚进入神臂弓射程之后,便迅速退了回去,既没有给四周的城墙之上造成什么压力,当然他们自己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失。
但是压力减轻总归是好事,连日疲惫不堪的城内守军也难得地可以松了一口气,却没有人注意到在远处西夏军营寨里的调动动静。
大批的西夏兵正悄悄地离开营寨,往北而去。
尽管小梁太后下令严格封锁了消息,但是如此浩荡的大军当初耀武扬威而来,攻打十几天后,却拿面对的第一座坚守的城池毫无办法,如今便明显要大军撤退,这便是明明白白的无功而返。
士兵们也许对于终于可以回师返家有点急切的期盼,而他们的长官,这些西夏将领在战前可都是自从筹措了大笔的军资财物,就是指望着这次的南下,能够进入富饶的宋地境内,在攻下城池之后可以大肆劫掠,从而一方面为自己积累战功,一方面也来弥补先前出兵时所耗费的财富。但是,这次的无功而返,不仅意味着他们将白白地承担这次出征的所有成本,而且本来一直还幻想着坚持下去,终究还是能够挽回各种损失的想法彻底地破灭。
撤退队伍的表面,似乎一切还很正常,但是在这平静的表面之下,却是不断聚集发酵中的不满与怒气。
贝中撒辰很早就向南面派出了斥候,一早就已经传回了小梁太后率主力部队动身北撤的消息。
秦刚正在给他进行最实在的分析:
“你看看,太后回师,居然都没有提前给你这边发来信息,你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贝中撒辰默然不语,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大军的三处主粮仓都已经全被我的人烧掉了!银夏那一带也都乱起来了。你们太后现在会认为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她自己吗?”秦刚不会因为对方的沉默而放弃,继续无情地揭示着事实,“或者说,对于她来说,你恰恰是承担这一切责任的最佳对象!”
贝中撒辰只得点点头道:“秦知军你放心,此事关乎我整个贝中家族的存亡发展,我既然已经答应投奔大宋,势必是要拿个见面礼过去。这太后既有捉拿我来问罪之心,那么倒是可以给她来个困兽之斗,打她个措手不及。此次行动,还需秦知军的手下多多配合,我见识过这些人的身手,可是比我的亲兵强多了。只要我们合力擒住太后,最差的结果,就是可以大乱其军心,确保我们这次的安全;更好的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打击这支撤退之军,起码做到可以让这支队伍伤筋动骨、五六年内不敢再对南兴兵。”
“如若能有此效,当算得将军你立下的一件大功!”秦刚也算认可。
秦刚此时已经不再担心贝中撒辰的可靠程度:起初的他一定是被迫的,但是西夏对于叛臣的态度向来是绝不饶恕。正如其自己所说,当他从按照秦刚的意思抄写了停战的军令开始,直到配合着介绍他是新来的监军时,在场的所有西夏军将,日后都是力证他已叛变的证人。
于是,在两人的密议之下,贝中撒辰悄悄地对于自己的主军营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变动。
出于通行的保存实力的考虑,贝中的本族族兵在前面的几次战斗中的损失都不大,所以这点也成为了他现在最有力的自我保证。
金明寨只在延安城往北四十里的地方,小梁太后与国主李乾顺直接带着先锋部队很快就到了金明寨的南城外营地,望着至今仍未攻下的寨墙,再看到过来迎接的南营将领以及明显损兵严重的队伍,她的脸色极其难看。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在她的内心深处也更放心了:这次的黑锅就该由贝中撒辰来背,最好是趁这次机会将这老家伙的所有势力都清除出朝堂。
而在询问了攻打金明寨的具体情况之后,她则更是
当然,西夏这份情报的唯一不准确的地方在于高估了赵驷他们的兵力,不过一是他们没有考虑到这支宋军居然能够一人三骑地奢侈配备,二是他们战败了自然要抬高对方的兵力来为自己开脱责任。
“呯!”小梁太后狠狠将此情报砸向桌案,“这贝中撒辰是吃了软脚散了吗?之前在顺宁寨大败,说是对方主力尽在防守,那这银夏一线的万余轻骑又是天上掉下来的吗?”
嵬名阿埋等人不知究竟,捡起情况一看,俱是脸色大变,赶紧道:“三处主要粮仓被焚,我们随军精草仅能支撑十日不到的时间了,眼下这延安城绝非短短几天之内就能攻下,我军应该当机立断,先行安排退兵事宜,这南征之事,容后再议!”
小梁太后本来就因延安城久攻不下,早就有了退军之意,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眼下,正好可以回师金明寨,去找贝中撒辰问罪。便立即下令,留下了一些人马,对延安城继续保持轻度佯攻之状,以掩护自己的主力拔寨回师,先行撤退。
延安城的四周,早就被到来的西夏军寨围得是密不透风。
虽然今天上午起,城里的守军明显感觉出,西夏兵只是稍作了一些攻城的样子,冲锋了几次,但每次都是刚进入神臂弓射程之后,便迅速退了回去,既没有给四周的城墙之上造成什么压力,当然他们自己也基本上没有什么损失。
但是压力减轻总归是好事,连日疲惫不堪的城内守军也难得地可以松了一口气,却没有人注意到在远处西夏军营寨里的调动动静。
大批的西夏兵正悄悄地离开营寨,往北而去。
尽管小梁太后下令严格封锁了消息,但是如此浩荡的大军当初耀武扬威而来,攻打十几天后,却拿面对的第一座坚守的城池毫无办法,如今便明显要大军撤退,这便是明明白白的无功而返。
士兵们也许对于终于可以回师返家有点急切的期盼,而他们的长官,这些西夏将领在战前可都是自从筹措了大笔的军资财物,就是指望着这次的南下,能够进入富饶的宋地境内,在攻下城池之后可以大肆劫掠,从而一方面为自己积累战功,一方面也来弥补先前出兵时所耗费的财富。但是,这次的无功而返,不仅意味着他们将白白地承担这次出征的所有成本,而且本来一直还幻想着坚持下去,终究还是能够挽回各种损失的想法彻底地破灭。
撤退队伍的表面,似乎一切还很正常,但是在这平静的表面之下,却是不断聚集发酵中的不满与怒气。
贝中撒辰很早就向南面派出了斥候,一早就已经传回了小梁太后率主力部队动身北撤的消息。
秦刚正在给他进行最实在的分析:
“你看看,太后回师,居然都没有提前给你这边发来信息,你可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贝中撒辰默然不语,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大军的三处主粮仓都已经全被我的人烧掉了!银夏那一带也都乱起来了。你们太后现在会认为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她自己吗?”秦刚不会因为对方的沉默而放弃,继续无情地揭示着事实,“或者说,对于她来说,你恰恰是承担这一切责任的最佳对象!”
贝中撒辰只得点点头道:“秦知军你放心,此事关乎我整个贝中家族的存亡发展,我既然已经答应投奔大宋,势必是要拿个见面礼过去。这太后既有捉拿我来问罪之心,那么倒是可以给她来个困兽之斗,打她个措手不及。此次行动,还需秦知军的手下多多配合,我见识过这些人的身手,可是比我的亲兵强多了。只要我们合力擒住太后,最差的结果,就是可以大乱其军心,确保我们这次的安全;更好的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打击这支撤退之军,起码做到可以让这支队伍伤筋动骨、五六年内不敢再对南兴兵。”
“如若能有此效,当算得将军你立下的一件大功!”秦刚也算认可。
秦刚此时已经不再担心贝中撒辰的可靠程度:起初的他一定是被迫的,但是西夏对于叛臣的态度向来是绝不饶恕。正如其自己所说,当他从按照秦刚的意思抄写了停战的军令开始,直到配合着介绍他是新来的监军时,在场的所有西夏军将,日后都是力证他已叛变的证人。
于是,在两人的密议之下,贝中撒辰悄悄地对于自己的主军营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变动。
出于通行的保存实力的考虑,贝中的本族族兵在前面的几次战斗中的损失都不大,所以这点也成为了他现在最有力的自我保证。
金明寨只在延安城往北四十里的地方,小梁太后与国主李乾顺直接带着先锋部队很快就到了金明寨的南城外营地,望着至今仍未攻下的寨墙,再看到过来迎接的南营将领以及明显损兵严重的队伍,她的脸色极其难看。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在她的内心深处也更放心了:这次的黑锅就该由贝中撒辰来背,最好是趁这次机会将这老家伙的所有势力都清除出朝堂。
而在询问了攻打金明寨的具体情况之后,她则更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