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汉城风波(3/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队伍开始以此为中心,不断向西面内陆开始拓展控制范围。

    意外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

    乌溪流域,拥有着比淡水河那里更加肥沃适合耕种的土地。因此,这里聚居了相当数量的原住土着,他们被称之为平埔人。由于生活的地理条件优越,平埔人的文明程度稍高一些,同时也拥有了更强一些的战斗能力。

    而宫十二派到乌溪河口根据地的乡军,自从到了流求岛之后,看着神居兵的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所以起初根本就不会把乌溪平原这里的土着们看在眼里。

    在双方正面接触交战了一两次后,平埔土着兵发现自己的兵器与装备完全处于劣势,于是迅速转变战略,开始隐入丛林之中,不再与乡军进行正面对抗。、

    而一旦乡军以为自己胜利了而得意地向西进军之时,就会发现自己的后路不断遭到来自这些土着兵的偷袭与骚扰,甚至在河口的根据地还在夜里被突袭破坏过两次。乡军中出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大量伤亡。

    一下子,原本就缺乏训练的乡军的士气被挫掉了,向西的开拓被迫停止,而最后固守于河口的根据地营寨周围,在入夜之后,便会不时地响起当地土着兵放肆、挑衅的啸叫声。

    眼见着第四批垦民就要到来,汉城大本营却无法再对外行动,宫十二此时再想低头,顾大生却摆足了姿态,声称坚决不接这个烂摊子,除非宫十二引咎辞职,否则他不会援助乌溪这里一兵一卒。

    说实在的,他就是咽不下当初的一口气。

    可要是宫十二真的被逼急了要辞职后,秦城谁来管?汉城的建设谁来张罗呢?

    李峰左右都劝不了谁,只得急急地再次写信向青田那里的秦观求救。

    处州,青田,慈仁寺,秦观的独院。

    由于青田石雕的走红与海贸生意的畅销,当初最早在慈仁寺后发现的矿苗,商定由秦刚负责雇人开采与生产,寺院坐享受三成利润,即使是这样,也极快地富裕了起来。

    昙法师由此扩建了寺庙,自然可以为在这里暂居的秦观提供一处独立的院子。

    因为黄小个时常要去温州,这里还有秦观家里带来的一个佣人滕贵在这里伺候。

    早在前面接到关于流求对于汉城根据地开发的分歧意见时,秦观就意识到,顾大生与宫十二的矛盾关键点在于:前期粗略的权力分工,并未能跟上岛上实际事务的快速发展与形势变化。

    顾大生与宫十二两人由于个性上的对立,再加上没有了像秦刚这样的权威上司及时出面协调,从而让矛盾开始激化并升级。

    秦观原先是计划给两人还有李峰各写一封信,分别指出他们的问题所在,并且提供了一些供他们可以相互协商讨论的建议意见。当然,其中写给顾大生的还需要多费些事——顾大生不识字,需要配合一些图画来传递更准确的意思。

    他正差不多刚忙完这些时,便接到了黄小个匆匆忙忙送来了李峰最新发来的消息。

    “嘶!情况有点严重了啊!”秦观看完后,面色比较凝重,他考虑了一下后对黄小个说:“小个,这次你必须要代表我专程去岛上跑一趟了。去了之后,这几封信,你按照上面标明的名字,一个个到找他们,然后还有些话,你也代我一一转达给他们每人。”

    之后,秦观便拿着这几封信,逐一地对黄小个进行了一番细节方面的关照,又让他在自己的面前复述后发现无误才行。

    黄小个立刻赶往温州港,搭上最近一艘往秦城运送补给的海船,在行至海峡处时,遇上了巡逻的流求水师,恰巧顾大生正好就在随船巡视,黄小个便索性通过小艇接了过去。

    经过好一番折腾,才上了顾大生的船只,见了他后,便依秦观的吩咐,当着他的面,打开了第一封信。

    里面的信纸展开后,却是一幅图画,上面画了一名武将赤裸着上身,背着荆条,正向另一名文官请罪的样子。

    “顾大将,这幅画就是秦大官人画给你的,它的名字叫作‘负荆请罪’,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赵国的一个故事。”黄小个讲起故事来倒也是一板一眼,甚至加上了自己曾经听说过的说书人的那些细节,倒还真是把顾大生这种粗糙军汉听得是一愣一愣的。

    “秦大官人说,流求的顾大将与宫主管就相当于是赵国的廉颇与蔺相如,将相不和,自己就会被敌人欺辱,而将相和睦,才能无敌于天下。正如今天的汉城根据地那里情况一样,真正发笑的,就是那里的土人首领。”

    顾大生此时才恍然大悟般地明白过来,急急地说道:“都怪我顾大生糊涂,秦先生临走时,把这流求的军事防务都交于我,可我如今却为了一已之气,而置流求大局于不顾,着实该死、该罚、该请罪。什么也别说了,我现在就与你南下,就像你讲的那样,到时候我就去负个那什么什么荆条去请罪……”

    “莫急莫急,我们先去秦城,叫上李院长一同前去。”

    船到秦城,黄小个站在船头,就被这两个月秦城日新月异的进展而十分震惊,而顾大生此时也在感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