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 开衙(2/4)
是最好了。”李禠也是坚守着他老李家的兄弟分工原则。
秦刚笑道:“你的兄长,都是有大才之人,他们如果愿意来,我自当是求之不得的。”
很快,众人的去向便大致确定了下来。
赵驷与正在沧州的金宇目前的官品与资历都够得上边了,所以可以分别掌管起负责军事的制置司及分管商税的市舶司主官;
胡衍可以在市舶司当个副手,配合一下金宇没问题;
而蕃民司初建时也不一定非要设立主官员,李纲虽然年轻,但他在报社的锻炼期也已结束,安排 他与到了沧州没多久的黄友搭档,可以担任这里做事的勾当公事官;
而造船司目前不急,先将事务归并在市舶司再看。
大宋的冗官,主要表现在差遣不多,太多的人有官无职。许多人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得到了寄禄官品,便却因为名次不高或者缺乏关系推荐,而只能长年候补没有差遣做事。这里面,本身碌碌无为者较多,但也避免不了一些有着真才实学的人才被埋没。
秦湛这些年,表面上只是帮着掌管秦刚留在京城里的生意,实际上他的手底下还管控着最早在京城布置好的一张谍报网。所以对于这京城里的大大小小事情,包括会有哪些本身确有本事、却郁郁不得志的人,都是知道一些的。
正好现在秦刚的新衙门里缺人,他便拣着为人可靠、能力突出的点推荐了三四个。
李禠则考虑到大哥李祥之前做的官职不低,担心秦刚不太好安排,则推荐了自己的二哥李祉,之前蒙荫入官后,也做到了正九品的承事郎,不过自父亲失势之后,便就又被闲置了。
秦刚让京城这里的人立即出发去明州,自己则带了胡衍回沧州去处理那里的事务交接。
实际上,沧州这里的浮阳寨、养马寨都不在官府明面上,全部都在秦刚私下的势力范围内,而这次新设海事院时,更是把顾大生所管的新沧军,从河北禁军中单独划至了海事院的制置司管辖。
只是离京时,秦刚却得到了吏部的通知,由于沧州面临着对北的重要政策延续,朝廷思索再三,希望秦刚能在沧州留下一两个熟悉既往事务的帮手,所以拟提升原沧州推官金宇为正八品通直郎、权发遣沧州通判。
前后权衡一下,秦刚也觉得这样的安排,无论是对金宇本人,还是对整个北方的局势,都算是有益,当然这事,是需要他去了沧州当面与金宇说清楚的。
只是海事院那边的市舶司,就只能让胡衍独自挑一挑大梁了。
到了沧州,金宇对于秦刚的安排自然没有异议,毕竟,通判一职算是正任官,不论是不是权发遣,做过一任,对于今后的前途的意义不可小觑。
秦刚又去问了如今正在谍报岗位上干得不亦乐乎的机宜文字杨应询的想法,得到了肯定的回复之后,他便大笔一挥,扔给了他一份海事院制置司机宜文字的官告,通知他带着原班人马仍然在原地负责对辽的谍报工作,但却算是另投门庭了。
还没来得及去和虎哥说安排,这小子自己倒是跑来求见,他没有在西北直接投军,而是万里迢迢来到沧州,就是为了追随秦刚,所以便恳求这次不论担任何事也能够随其南下。
秦刚听了他的请求恰巧与赵驷的建议相符,想着长门徐退虽然有着打探侦察的异能,但受限于他是倭人的身份,在大宋行事总是有点不便,不如就让虎哥过来跟着他一起学习。
于是他便爽快地答应了虎哥的请求,并让他把从童子营一起带过来的几人都调到身边,成立了一个特别的行动小队,暂时听从长门徐退的调度安排。
虎哥欣喜不已地接令回去召集同伴。
秦刚一行在沧州停留了数天,处理完事情后,一行人便从浮阳寨出发,海路直下明州。
的确是海船更为畅快,竟然能够与京城提前出发的众人差不多同一时间到达。
上次秦刚来明州,一举铲除了当地的“五驸马”一家,又彻底颠覆了明州的海商布局。至今民间还有着秦小官人的诸多传说。
谈建这些年更是在明州深耕,四海银行的总部也从杭州搬到了明州,除了没有当年冯家的欺行霸市的恶行恶举,如今谈掌柜在明州的地位,只会远超而无不及。
现任明州知州刘珵,字纯父,前任知州也姓刘,叫刘淑,而且这二人都是以户部郎中的身份来知明州,又都是颇爱吟诗作文,不太爱管政事。因此上回和秦刚一起处理这冯家袭官一案的,出面的都是当时的通判张存。
不过,这次的秦刚来明州,可是要在这里为东南海事院是开设衙门,虽然巡阅使是之前没听过的新官职,但是他头上的从四品的龙图阁待制,正五品的中大夫官阶,却是明白无误地摆在那里的。整个明州的官场都对此甚是重视。
明州的码头在这一两年又发展了很多,是那北方的几个港口所完全不能相比的。
码头区域沿着海岸及入海河口蜿蜒分布,足有上百里长,在时人的笔记里记录:乘着马车游览那些环绕弯弯曲曲的河
秦刚笑道:“你的兄长,都是有大才之人,他们如果愿意来,我自当是求之不得的。”
很快,众人的去向便大致确定了下来。
赵驷与正在沧州的金宇目前的官品与资历都够得上边了,所以可以分别掌管起负责军事的制置司及分管商税的市舶司主官;
胡衍可以在市舶司当个副手,配合一下金宇没问题;
而蕃民司初建时也不一定非要设立主官员,李纲虽然年轻,但他在报社的锻炼期也已结束,安排 他与到了沧州没多久的黄友搭档,可以担任这里做事的勾当公事官;
而造船司目前不急,先将事务归并在市舶司再看。
大宋的冗官,主要表现在差遣不多,太多的人有官无职。许多人好不容易考中了进士,得到了寄禄官品,便却因为名次不高或者缺乏关系推荐,而只能长年候补没有差遣做事。这里面,本身碌碌无为者较多,但也避免不了一些有着真才实学的人才被埋没。
秦湛这些年,表面上只是帮着掌管秦刚留在京城里的生意,实际上他的手底下还管控着最早在京城布置好的一张谍报网。所以对于这京城里的大大小小事情,包括会有哪些本身确有本事、却郁郁不得志的人,都是知道一些的。
正好现在秦刚的新衙门里缺人,他便拣着为人可靠、能力突出的点推荐了三四个。
李禠则考虑到大哥李祥之前做的官职不低,担心秦刚不太好安排,则推荐了自己的二哥李祉,之前蒙荫入官后,也做到了正九品的承事郎,不过自父亲失势之后,便就又被闲置了。
秦刚让京城这里的人立即出发去明州,自己则带了胡衍回沧州去处理那里的事务交接。
实际上,沧州这里的浮阳寨、养马寨都不在官府明面上,全部都在秦刚私下的势力范围内,而这次新设海事院时,更是把顾大生所管的新沧军,从河北禁军中单独划至了海事院的制置司管辖。
只是离京时,秦刚却得到了吏部的通知,由于沧州面临着对北的重要政策延续,朝廷思索再三,希望秦刚能在沧州留下一两个熟悉既往事务的帮手,所以拟提升原沧州推官金宇为正八品通直郎、权发遣沧州通判。
前后权衡一下,秦刚也觉得这样的安排,无论是对金宇本人,还是对整个北方的局势,都算是有益,当然这事,是需要他去了沧州当面与金宇说清楚的。
只是海事院那边的市舶司,就只能让胡衍独自挑一挑大梁了。
到了沧州,金宇对于秦刚的安排自然没有异议,毕竟,通判一职算是正任官,不论是不是权发遣,做过一任,对于今后的前途的意义不可小觑。
秦刚又去问了如今正在谍报岗位上干得不亦乐乎的机宜文字杨应询的想法,得到了肯定的回复之后,他便大笔一挥,扔给了他一份海事院制置司机宜文字的官告,通知他带着原班人马仍然在原地负责对辽的谍报工作,但却算是另投门庭了。
还没来得及去和虎哥说安排,这小子自己倒是跑来求见,他没有在西北直接投军,而是万里迢迢来到沧州,就是为了追随秦刚,所以便恳求这次不论担任何事也能够随其南下。
秦刚听了他的请求恰巧与赵驷的建议相符,想着长门徐退虽然有着打探侦察的异能,但受限于他是倭人的身份,在大宋行事总是有点不便,不如就让虎哥过来跟着他一起学习。
于是他便爽快地答应了虎哥的请求,并让他把从童子营一起带过来的几人都调到身边,成立了一个特别的行动小队,暂时听从长门徐退的调度安排。
虎哥欣喜不已地接令回去召集同伴。
秦刚一行在沧州停留了数天,处理完事情后,一行人便从浮阳寨出发,海路直下明州。
的确是海船更为畅快,竟然能够与京城提前出发的众人差不多同一时间到达。
上次秦刚来明州,一举铲除了当地的“五驸马”一家,又彻底颠覆了明州的海商布局。至今民间还有着秦小官人的诸多传说。
谈建这些年更是在明州深耕,四海银行的总部也从杭州搬到了明州,除了没有当年冯家的欺行霸市的恶行恶举,如今谈掌柜在明州的地位,只会远超而无不及。
现任明州知州刘珵,字纯父,前任知州也姓刘,叫刘淑,而且这二人都是以户部郎中的身份来知明州,又都是颇爱吟诗作文,不太爱管政事。因此上回和秦刚一起处理这冯家袭官一案的,出面的都是当时的通判张存。
不过,这次的秦刚来明州,可是要在这里为东南海事院是开设衙门,虽然巡阅使是之前没听过的新官职,但是他头上的从四品的龙图阁待制,正五品的中大夫官阶,却是明白无误地摆在那里的。整个明州的官场都对此甚是重视。
明州的码头在这一两年又发展了很多,是那北方的几个港口所完全不能相比的。
码头区域沿着海岸及入海河口蜿蜒分布,足有上百里长,在时人的笔记里记录:乘着马车游览那些环绕弯弯曲曲的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