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重建制度(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张角如今在国内吗?”

    周诵看完张角所着的太平经,感觉十分震惊,这本太平经或许只是用了历史上太平经的名字,其他的都是用古文来解释后世的教义,通过建筑神话体系,让人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时拉拢教徒,建立理想中的地上王国。

    在周诵看来,如果张角这一套真的能够成功,应该能建立起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这个国家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周诵不知道,但是在周诵看来确实很有意思。

    领主世界,很多领主都有天才一般的设想,将种种毫无关系的东西建立起来,然后做一个大胆的尝试。

    “是的,陛下,虽然张角现在信徒颇多,但是并未对地方进行过多的影响。

    那些朝廷治理下的官吏,不敢私自将兵器、甲胄卖给他们,所以他们能获得武器的渠道十分单一,如今张角的黄巾力士才不过五百人,太平道兵也只有五千多人。”

    “那些家族参与了贩卖铠甲、兵器?”

    庞统早就准备好回答周诵这个问题,从怀中掏出一个名单,递到周诵的手中。

    周诵看了看,没有自己的这几个肱骨家族,长舒了一口气,这些家族几乎都很小,周诵知道很多来到这个世界的现世人仍旧没能适应领主世界的制度,并没有将自己当成封建社会的一份子。

    贩卖粮食、军马、甲胄、兵器等等比比皆是,社会之中还有一种私斗的氛围,由于皇权不下乡的规定,他们将自己所属的一亩三分地当成自己的地盘,俨然是这片土地上的皇帝,草菅人命之事,时常发生。

    很多人甚至认为领主世界的土着野人与自己并不是一个物种,采用各种手段进行剥削、谋害。

    这些正好给了太平道机会,才会在几个月之间,能够吸纳几十万的信徒,如果此时张角振臂一呼,天下响应者云从,谁然这些人都是手无寸铁的农夫,都是一帮乌合之众,镇压容易,但是损害的生产呢?

    这可不好恢复。

    “安排人联系张角,看看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张角就像是自己暴露在阳光下一样,大规模招募信徒,拉朝廷官员入教,又不允许信徒干涉地方的运转,看起来似乎有更大的图谋一样。

    “是,天子。”

    。。。。。。

    朝会。

    自从周国立国以来,卓越的将领不断涌现,朝廷的各方力量也不断变化,原有的制度早就没法适应现在的情况。

    陈群、谢安、荀彧、乐毅、田单、窦建德等人多次上书,要求对现有的制度进行改革,庞大的领土,却采用了最为古老的划分方式,将天下分为九州,许多封疆大吏甚至比一些诸侯占据的封国都要大。

    这极其不利于朝廷对地方的统治,太容易出现割据的军阀了。

    在陈群等人的商讨下,将原本置于礼部的理藩院单独拎了出来,理藩院设置理藩院尚书作为最高领导,设置侍郎两名为理藩院尚书助手,专门负责国内的诸侯,倒是还会专门将诸侯进行分类,分为亲藩、外藩等等。

    御史台也被提了出来,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负责国内的监察工作,同时安排两名监察御史,一名监察御史负责国内之事,专门弹劾国内大臣不负合礼的行为,而另一名监察御史则监督着诸侯国。

    原来的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再其之上设置尚书省,设置左右仆射,专门负责国内政事的执行。

    军事机构则建立起了大都督府,设置大都督和前后左右四位都督,大都督府只负责训练和带兵作战,军官的晋升权力都在兵部之中,每年的军费也是由兵部负责,相当于大都督府只是一个打仗的机构,而兵部则承担起军事的后勤工作。

    皇城司作为特务机构,也被纳进了中央机构之中,设置皇城司指挥使为其最高的长官,又设置两名副指挥使,与御史台一样,两名皇城司副指挥使一名负责国内的工作,另一名则负责国外的工作。

    皇城司不仅需要代替皇帝作为耳目,探查百官和诸侯,还需要担任刺探情报,反间谍等等任务。

    这五个中央机构,每个机构的长官,将会被选入内阁,成为内阁朝臣,他们需要每日将自己的工作上报到内阁然后经过各位朝臣进行处理。

    同时,周诵还安排了各个机构的派出机构,采用行省制,按照后世的格局将原来的州进行划分,使各省之间犬牙呲互,每个省份的战略要地都不在自己的省中,防止有反叛势力居险地而守。

    同时每两到三省之间又会设置总督,负责本地的军事,与各省长官互不统属。

    每省还会设置一名御史,负责本省的监察工作。

    这样在地方上形成了布政使司负责行政、总督负责军事、御史负责监察的局面。

    为了防止地方割据,周诵又拿出了雍正时设立的奏折制度,允许各地的大小官员直达天听,周诵可以从各级官员的奏折中了解地方的情况,防止狼子野心之辈的串联。

    周诵在官员选拔上仍旧以科举制为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