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桓温的盟友(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桓冲,你回来了,怎么样?”

    桓温看着风尘仆仆的桓冲,不由得焦虑的询问道。

    桓温有独自征伐之权,在他看来这个权利就是给他建功立业的,只要自己在国内的声望超过周诵,让大家看到自己的能力,肯定能够再次重现历史上的光辉景象。

    “幸不辱命。”

    桓冲喝了口桓温亲自递过来的茶水,这一路上给他累坏了,这个时代出差可比后世累多了,光是路上遭遇的山匪就足够多了。

    “你的意思是南梁愿意在归顺周朝之前帮我们一臂之力。”

    “是呀,大哥。

    我猜想这南梁愿意归顺周诵并不是诚心的,而是无奈之举,我与萧衍聊天时,足足听到了他哀叹了四次。”

    桓冲回想起自己与萧衍的碰面,萧衍一身和尚的装束,脸上流露出悲天悯人的神色,要不是陈庆之告诉自己这是萧衍,自己一定以为这是在开玩笑。

    大家称萧衍为和尚皇帝,还真不是笑话。

    这次对萧衍的尝试,桓温就是在赌萧衍的心气,如果他还有恢复故土的想法,他必然会同意与自己的合作。

    孙吴大败后,萧衍若是操作合适,必然能够拿下孙吴的土地,这个几率要比桓温高很多,毕竟萧衍曾经统治过这里,心中向往萧衍的必然不在少数。

    毕竟在萧衍手下可没有在孙吴手下辛苦。

    桓温这次尝试,无异于与虎谋皮,但是桓温还是相信,那些人会知道与谁合作更有利,南梁不过一介冢中枯骨,早晚覆灭。

    “好,既然南梁愿意协助,那么我们便水陆两方齐头并进。

    我们直接从江面上直接进攻建邺,让萧衍从背后牵制孙吴,料想孙吴应该没有这么多兵力能够阻挡我们两方。”

    桓温手中还有将近三万士卒,这是他南征陈国的战功,也是他应得的。

    周诵在其回来后,将其南征大军收回,但是允诺其可以前往庐江自由募兵,只要他能够养的起。

    那些南征的部落野人,都被周诵赋予了国人的身份,用来统治荆南的广大领土。

    毕竟有这些带路党的帮助,那些反对周诵的力量,很容易无处现形。

    他们本身就是这场战争的既得利益者,必然会用尽全力来维护自己的利益。

    于是,荆南平定,有着榜样的作用,众多野人也开始拥护周国的政策。

    赏赐的那些丝帛,滑滑的,感觉比人的肌肤还要顺滑,一下子成为了当地人上人的标配。

    那些归降的国人,看着原来与自己相差无几的野人羡慕的目光,更愿意支持周国的统治,野人的几次密谋都被消灭在了萌芽中。

    他们的子嗣继续接受周国的教育,在周国的提倡下,他们原本的语言文字几乎废止,几代之后便会与周国人无异。

    桓温知道周诵利用野人的事,欣然同意,转镇庐江,建立楚国,用周诵的赏赐招募起了三万大军,楚国长期在明国和吴国的边界,于是,桓温开始让新兵上战场,从而磨砺他们。

    于是,收获了一支可战的军队。

    。。。。。。。

    “陛下,您真的答应了桓温的提议,成为其盟友?”

    一间禅室内,除了一身青衫的青年,另两人都是和尚的装扮。

    三人正是陈庆之、萧衍和慧能。

    “大师,您怎么看?”

    萧衍没有回答陈庆之,反而对着一旁的慧能询问道。

    萧衍原本不想介入这件事,但是在慧能等人的一再坚持下,萧衍才答应了桓温的想法。

    他通过这段时间陆续倒向周诵的官员处得知,桓温的桀骜,此人并非容易相处的人,与此人合作无异于与虎谋皮,侯景之乱在萧衍的脑海中历历在目,他怕刚赶走了狼,又来一头食人的猛虎。

    另外就是他已经逐步开始过渡权力给窦建德,如今再次协助桓温,真的并非他的愿望,他原本不想在此时节外生枝的。

    他也了解了桓温在周诵心中的评价,知道桓温可是一大害。

    自己协助桓温,恐怕已经在周诵心中的评分降低了,周诵恐怕已经认为自己心中还有野心。

    但是萧衍也没有办法,他看起来是一国之主,但是已经被架空了,如今他住在佛寺而不是住在皇宫,就是为了此事。

    慧能虽然是得道高僧,但是他又何尝不是一种奇货可居呢?

    他的徒弟们打着慧能的名号,招摇撞骗,吞并土地,建立僧兵,这些慧能都知道,想要干涉,最终却无能为力,只有吉祥物的作用。

    “此身已入地狱,非大因果,而不能脱身。”

    慧能自然能够感受到萧衍的哀愁,慧能原本只想传播佛经,发展信众,刚开始还算好,靠着自己渊博的佛法,笼络了一大片的信众,自己的土地也是在那个时候收下的。

    随着自己的名望越来越高,地位随之也水涨船高,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大师。

    自己的这些徒弟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