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制衡(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好,建邺这么快便被围下来了。”

    周诵看着李绩送来的军书,对着众位大臣开口说道。

    东阁之中,诸位大臣听到周诵所言,面露喜色,对着周诵说道。

    “恭喜陛下。”

    他们早就确定能够攻下建邺,毕竟建邺已经没有盟友,自然也就没有外力帮他结束这个局面。

    除非是上天真的不愿意让周诵拿下此城,来一场大疫。

    不过,有着现代人的防治经验,他们虽然没有办法解决,也能够遏制瘟疫。

    在明军撤兵的那一刻,汉军也放弃了进攻永安的决议,慢慢的退了回去。

    如今周诵的周国再次恢复一片祥和。

    “你说寡人应该怎么再安排他们?”

    周诵对着众人询问道,李绩书信的主要意思是如何处置军队,是原地驻扎,还是协助袁绍进攻明国。

    “如今却是进攻明国的好机会,明军主力已经被曹魏牵制,广陵城如今驻守力量十分薄弱,我们可以尝试。”

    乐毅想了一下,对着周诵开口说道。

    “陛下不妨让孙坚下令,让孙策领着的军队去进攻常遇春军队,与袁绍两面夹攻,先拿下这支军队。”

    谢安思索片刻,对着周诵继续说道,孙坚可能不知道孙策的消息,但是孙策进攻庐江的举动,被谢玄不断汇报到襄阳。

    “好计策,我再锦上添花一下,让孙坚命令孙权为使节,跟随周军前往劝降。

    安排桓温进攻广陵城,李绩则带着麾下的兵士驻扎在建邺,稳定秩序。

    孙坚及顾陆朱张四家,则来朝廷拜谒天子。”

    一般平日从不上朝的邓禹,如今破天荒的也开始了上朝,他们邓家虽然名声如今不显,在朝堂争斗中似乎没有身影出现,但是他们一直都稳坐钓鱼台。

    自己位居内阁,这可是真的权力。

    家族中的邓绥,则为皇帝后妃,如今还帮皇帝生了一个皇子,已经获得了参与夺嫡的门票。

    邓艾为军中都督,如今周国军事方面最高的几个人之一。

    邓芝则为一方布政使,乃是封疆大吏,在司马师被调走后,一直没有人接任,军事上的事,也让邓芝暂领。

    能与邓家相差无几的,乃是谢安的谢家,但是比起他们邓家来,还是少了一个人才。

    “邓公所言一针见血,明国虽强,占据的领土看起来十分富裕,但是却无险可守,国中的士卒终究是捉襟见肘。”

    荀彧点点头,认同邓禹的想法, 如今明国就是个香饽饽,谁都想要吃一口。

    那些文臣武将,等明国覆灭了,可就是没主之人,万一能够收服,国力又增强了。

    “既然如此,那便按照邓禹所言去做吧。”

    周诵看着朝中百官似乎已经意见统一,点点头,随后看向邓禹,说道。

    “既然是你提出的策略,那么便交给你去做吧。”

    周诵原本想要下达旨意给李绩,让他安排,但是随后还想到了桓温这个刺头。

    李绩虽然确实有才能,但是他在周国的贡献太低,又是外来的将领,未必能够指挥动桓温。

    李绩麾下还有他的旧主李密,司马师、司马昭、陈泰乃是罪臣之后,但是他们的家族都参加了周国的建立,关系盘根错节,荀氏、谢氏,都能够放下成见,保他们,就能够说明问题。

    如果因为处理不好建邺的事,而导致功亏一篑,那可真是太遗憾了。

    这些原因让周诵选择了让邓禹去办这件事。

    邓禹在周诵麾下,有很多的优势,一个是家世显赫,家族子弟也都位居高位,众人或多或少都会给他几分面子。

    邓禹的官职在周国也快到顶峰了,如今内阁首辅空悬,在众人看来,这个位置必然是邓禹、荀彧和谢安三人之中选出来的。

    邓禹也是最早发掘周诵的人,说起来,他对周诵还有知遇之恩,虽然过程并没有那么好看。

    邓禹本身也十分有才能,能够成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也能说明他的能力。

    听到周诵的任命,邓禹愣了一下,随后便接下了这份任命。

    “是陛下。”

    “那就去办吧。”

    周诵处理完,也不需要在这里多待,起身返回了养心殿。

    这里同样堆积着奏折,谢道韫、邓绥两人都在这里,帮助周诵批阅奏折。

    这也是周诵考虑的,既然历史上外臣、后宫、宦官都曾作为皇权的延伸,帮助皇帝加强皇权,自己本身能力也并不是多强大,能够走到今天不过是恰逢其会。

    如果那么多大臣拉着家底加入周国,自己如今恐怕已经死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了。

    所以自己既然能力并不出众,但是国家要治理,自己为何不把他给有能力的人呢?

    但是周诵又十分怕死,如果出现一个权臣,架空了自己。

    可能他当初并没有谋朝篡位的想法,但是走到权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