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朱元璋的后路(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此战你为首功,放心吧,我会向天子上报你的功劳,你们都有份。”

    谢玄见到了被擒的常遇春和傅友德,十分满意,两人在历史上都是人杰,能被擒住可不容易。

    见到两人之后,便对着孙策等人细数他们的功劳,当着他们的面,记录了众人的功劳。

    孙策等人自然是有些看不上,毕竟前两天自己还是吴王世子呢,如今只能继承吴侯的位置,降了两级啊。

    但是吴军将士则感恩戴德,他们原本还以为自己等人会在周军中受到冷落,如今也能有立功的机会,这说明周军没拿自己当外人呀。

    “袁公,您接着完成陛下交代您的使命,盯好魏军和明军即可。

    我带着他们水陆并进,进攻广陵城。”

    谢玄来到袁绍面前行礼,随后开口说道。

    如今邓禹统筹此地大局,自己来之前获得了邓禹的许可,邓禹如今带着桓温军队,已经到达广陵城下,正在召集自己等人过去。

    袁绍也收起了以往的性子,毕竟形势比人强,自己虽然有公爵在身,但是自从来到周国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

    日子过的艰难,但是幸运的是起码活下来了。

    “去吧,帮我向邓公问好。”

    “好。”

    解决完袁绍的问题,谢玄接着对周瑜询问道:“有人愿意归降我们吗?”

    谢玄当初思考过,如果自己与桓温进攻广陵,虽然广陵城中也就几千人,但是自己要付出的伤亡还是太多了。

    于是,邓禹便提出了骗取城池的计谋,安排明军降军骗取城中开启城门,一旦城门打开,则让早就隐藏好的将士趁势杀出,冲击城池,将此城占领。

    邓禹原本想过的是劝城中守将投降,但是听到此人是朱棣后,邓禹便放弃了这个想法。

    。。。。。。

    “明国覆灭已成定局。”

    朱元璋看着手中传来的军书,北海如今已经投降了高齐,高欢太大方了,准许北海守将仍可以控制这座城,还赐了官职,给了钱。

    高齐和北海的守将一波配合,又送走了一些曹军。

    曹仁进取北海的任务失败了,曹操并没有惩罚曹仁,反而安排对方跟随王猛一起进攻彭城,彭城一旦拿下,明军便要直接面临曹军的兵锋。

    如今的朱元璋就在彭城身后的下邳之中。

    如果朱元璋打算防守,是完全可以防守住的,彭城本来就是一座坚固的堡垒,朱元璋还安排了自己的亲侄子防守,亲侄子作为防守大师,当初能够挡住陈友谅,如今挡住曹魏也不成问题。

    但是防守住之后呢?

    这才是困扰着朱元璋的问题。

    西面是曹魏,北面是北魏,南面是姬周,三方都已形成霸主之势,自己单靠一座、两座、三座城池称霸天下还是很困难的。

    除非等待他们犯错,但是朱元璋可不愿意等,白费时间罢了。

    不如趁此时机出海,以台湾为根基,图谋东南亚和日本,也未必不能够建立根基。

    “父亲,如今常遇春和傅友德还没回来,我们已经联系不上两人了。

    朱文正也安排撤回来了,广陵城中的水师也调了过来。

    朱樉安排的南阳水师也在郑成功的带领下到达港口,这一次估计能运三万多人。

    如果常遇春等人的水师也在就好了。”

    朱标走进朱元璋的书房,还没有等朱元璋开始问,朱标便开始说道。

    “老三和老四就别跟我们走了,告诉他们两个人一声。

    老三就在下邳待着吧,等我们走后,让其投降曹魏。

    至于老四就投降周朝吧。”

    朱元璋想了一番,对着朱标说道。

    “为何?父亲,他们也是你的儿子呀。”

    朱标听到朱元璋的决定,十分不解,愤怒的对着朱元璋说道。

    朱棡和朱棣两人军事才能都十分杰出,包括作为老二的朱樉,几人的军事水平都是经过检验的,才能坐稳塞王的位置。

    朱标不理解为何要让两人在这里白白送死,哪怕是活下来,也未必能够好好生存。

    “他们自然是我的儿子,我也知道他们两人的能力。

    所以我才作出决定让两人留在这里,为我们朱家在这里留个根。

    我们迟早还会再回来的。

    老三、老四,两人一个曹魏、一个姬周,都是我选过的。

    以后曹魏肯定要与北方的高齐作战,但是曹魏手中能用的武将不多,老三去了,正好有他的发展机会。

    老四自带班底到周国正好,周国已经能够看出来了,就是走分封制和中央集权的路子,老四去了,靠着他的军事能力,早晚能够独领一国。”

    朱元璋对着朱标解释道。

    朱标听完,其实并不觉得两人留在这里能够改变什么,但是他也知道朱元璋的脾气,已经决定的事情,很难再改变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