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李世民出征(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李靖如今已经渡过黄河,来到了平阳城后方,这里驻守的原本是唐将杜预,正是历史上那个同时进文武庙的人。

    当初北魏来了之后,杜预感觉无望,朝廷混乱,于是带城投降了北魏。

    尔朱荣也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气度,仍旧让他防守平阳城。

    如今他在城中唯一的牵扯是尔朱世隆,尔朱世隆也是尔朱荣的族弟,平阳城为尔朱荣返回太原途中的重镇,于是他派遣亲信辅佐杜预。

    当李靖到来之后,杜预便让亲信家仆联系李靖,表示自己愿意为内应。

    李靖这一路上,并未让周边的势力察觉,渡过黄河之后,没有太多停歇,昼夜不停才来到了平阳城下。

    一路上,李靖让苏定方、侯君集两人分兵前往,等到了平阳城后合兵一处。

    沿途的各地官府以为是流寇,也并未放在心上。

    如今大争之年,国家各处都是丧失了土地的百姓,势力的交界地带,寇匪极多,朝廷官员也剿灭不完,往往是没了一批,又会来一批新的。

    后来大家也就默认了流寇的存在,听之任之了。

    “杜预向我们传来消息,说是韦孝宽如今已经投降北魏了。”

    苏定方将手中的帛书拿给李靖,对着李靖说道。

    尔朱荣在得到韦孝宽之后,便让属下将消息散布到四处,表现出自己对韦孝宽的重视,从而动摇唐军守将之心。

    李靖看着杜预传来的消息,他们已经与杜预磋商了几次,杜预可以在南门为其打开城门,配合李靖攻取平阳城。

    但是如果韦孝宽真的投降了,那么自己等人的后路便断绝了,如今孤军深入,乃是兵家大忌。

    “韦孝宽是不可能投降的,我们依计划行事。”

    李靖思索片刻,决定相信韦孝宽,对着两人说道。

    “为何?

    韦孝宽投降的消息到处都是,我认为不是空穴来风。”

    侯君集对着李靖继续劝诫道,要求李靖退军,如果这支军队再损失了,李唐能用的军队就不多了,那时必然要进行一场首都保卫战了。

    如今还是先行退兵,等回到长安之后再行打算。

    “当初我等与韦孝宽同时出来的,韦孝宽知道我军情况。”

    说到这,侯君集出声打断李靖,说道:“既然你知道韦孝宽知道我军底细,应当速速退兵,否则等韦孝宽告知尔朱荣,我们便回不去了。”

    “有问题的就是这里,平阳城得到消息,肯定要晚于韦孝宽投降的时间,如果韦孝宽真的投降了,那么此时,我们周围已经有魏军跟上来了。

    但是眼下并没有魏军跟随我们,那就说明韦孝宽还是可以信任的。

    兵贵神速,如今退军是不可能了,不如一鼓作气先拿下平阳城。”

    李靖继续解释道。

    侯君集沉默了,李靖说的是事实,如果韦孝宽真的投降了,自己等人现在退兵已经是不可能了,四周肯定已经征集大军准备剿灭自己,就算是想跑,各地的府衙也是派兵减缓自己退军的动作,从而为魏军争取时间。

    “好,既然如此,我们先拿下此城。”

    侯君集已经被李靖说服,对着李靖说道。

    李靖点点头,说道:“我给你一万士卒,这攻城的事便交给你了,我与苏定方南下切断北魏粮道。”

    侯君集拱拱手,上前说道:“必不负总管嘱托。”

    侯君集知道李靖喜欢出奇兵,也没有劝,知道李靖给自己留下的一万士卒,除了要攻城外,还要随时接应李靖的军队。

    这平阳城如今也就只有两千多人,而且还有杜预为其谋划,夺下来肯定不是问题。

    。。。。。。

    “唐军还是准备收复这座城池?”

    杜预看着自己亲信仆人传来的消息,顿时犹豫了,如果韦孝宽已经投降,那么说明唐朝的国都如今已经在魏国的兵锋之下。

    这个时候选择跟随唐军,风险太大了。

    这座城池中,有很多都是他们杜家的门生故吏,依附于京兆杜氏这棵大树上。

    沉默片刻的杜预,还是决定跟随唐军,他是不太看好北魏军队的。

    这段时间相处,他知道尔朱家在军队中骄横难治,北魏朝廷中拓跋氏与尔朱氏的争斗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样军心不齐的军队,打打胜仗还可以,一旦败了军心便会丧失。

    如果安邑城被攻下了,也不是不能取胜。

    李靖等人可以等待尔朱荣渡过黄河,半渡而攻之,那么尔朱荣留守在后方的军队,必然会遭到偷袭而全军覆没,横渡黄河的那一支军队,缺少了后勤补给,在长安肯定是活不下去的。

    等到那时,李靖可以率军北上收复失地。

    “杜叔,今夜安排宴会,我要宴请尔朱世隆。”

    这段时间杜预一直宴请尔朱世隆,尔朱世隆也是没脑子的角色,以为杜预是认为跟着拓跋氏没有前途,愿意追随自己的尔朱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