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范阳卢氏归附?(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陛下。”

    一声呼唤将周诵从精神世界叫了回来,周诵将手中的奏折放下,看着几人开口询问道。

    “唤朕何事?”

    如今尚书房内,只有曹节、谢道韫、邓绥等几人在,这段时间从各地送来的奏折是越来越多,各种需要商讨的事项,都通过中书门下加盖批注,经司礼监进行批注后,都放到了这里,需要周诵进行过目。

    朱元璋也在不久前归顺了大周,逃亡到朝鲜边境的徐达等人在得到朱元璋的命令后也向司马师等人投降了,跟随司马师一同返回了建邺。

    益州已经被拆分,汉中被从益州割了出来,彻底断绝了益州想要再次割据的条件,益州也被根据后世的行政区划进行了分割。

    这种散碎的地图,一个是方便国家治理,减少叛乱条件,另一个则是增加了众多官员的需求,让周诵可以根据功劳进行论功行赏。

    这次灭汉的功臣,窦武、耿宪如今作为拨乱反正的功臣,得以主政四川,一人负责军政、另一人负责民事,让其可以管理其家族所在地。

    “对于清国皇室我们该如何处置?”

    谢道韫开口询问道,渊盖苏文上奏折说,皇太极弟弟多尔衮如今赖在高句丽行省不走,他们带的部民又众多,有一万多士卒,让这些人在高句丽行省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如此,渊盖苏文希望朝廷能够将他们调走。

    周诵听闻沉默片刻,他原本也思考过这些问题,周国是当初清国皇室的一条退路,如今皇太极已经在来建邺的路上,他们的政治诉求自己还没有听过,但是通过他们在周国进攻朝鲜的战略中的表现,就知道这些人对周国只有利用的想法,没准还想浑水摸鱼。

    但是一万士卒也足够多了,高句丽行省和高丽行省的常备兵才有两万人。

    “让人联系皇太极看看他的想法,我们的诉求是让他们将这一万人交付给我们,他们的家族成员可以暂时居住在高句丽行省,如果他们不从,就剿灭吧。”

    这次战争结束,周军接管了汉军、明军等,几乎还是满编制的,周诵还不知道如何该安排这些人,毕竟这些人虽说是汉国之兵,但是私兵的属性极其浓厚,不如趁现在将汉国的将领拆解到海外,一个是利用这些人来帮助自己镇压当地的叛乱,另一个是他们出海后,没有了根基,便需要自己的帮扶。

    “现在高句丽的行省总督是渊盖苏文,将高丽行省的总督设置为吕蒙,让汉国刘秀带领麾下的军团前往朝鲜半岛,担任朝鲜都督一职,负责军事。”

    周诵思考片刻,将朝鲜半岛的事务定下来了,渊盖苏文和吕蒙都是能文能武的人才,如今朝鲜半岛刚刚沐浴王化,还有众多顽固派仍旧想要复兴大朝鲜国,要是纯文臣去了,可能镇不住场面。

    刘秀军团都是他的班底,在归顺周国之后,刘秀麾下的云台二十八将中还有很多人仍旧选择追随刘秀,只有耿家、马家、窦家等从刘秀军团中脱离了出来,成为了周诵的直属。

    且刘秀本身军事才能显着,放在建邺中,乃是一种浪费,将其放在朝鲜半岛上,无论是谁想要进攻朝鲜半岛都要摄于刘秀的威慑,同时渊盖苏文和吕蒙两人掌管两省的行政,有粮草捏在手上,也不怕刘秀反叛。

    谢道韫听完周诵的想法,在奏折上将周诵的意见加了上去。

    “范阳卢氏愿意遣使归附。”

    谢道韫这边刚刚告一段落,邓绥便开口说道。

    “陛下,我认为我们应该接受范阳卢氏的归附。”

    周诵看着邓绥,随后开口说道:“愿闻其详。”

    邓绥在政治上一直有自己独到的理解,周诵有的时候也多听从邓绥的意见,治国理政之事,邓绥每每都能言中前因后果。

    “原因有三。”

    邓绥伸出三个手指,开口说道。

    “第一,范阳卢氏乃是当世天下顶级世家,在山东之地根深蒂固,与众多山东士族联姻,如果能够得到范阳卢氏相助,那么幽州已定,或许能够进取冀州。”

    “第二,幽州可以作为我军跳板,无论是进攻曹魏还是杨隋,都可以掌握战略上的主动,尤其是对曹魏,我们可以三线攻取曹魏。”

    “第三,陛下可以收获山东士族之心,进而保证山东地区的稳定。”

    周诵点点头,山东士族互相联姻,往往盘根错节,根深蒂固,想要消除是困难的,范阳卢氏大概是从北魏到隋唐时期造反最多的门阀,虽然多次被镇压,但是却几乎并未影响其影响力。

    范阳卢氏融合了军阀、财阀、学阀三位一体,让其在影响力上经久不衰。

    在北魏时期,卢溥被西燕表为幽州刺史,后在攻打北魏时期被北魏消灭。

    北魏统一北方之后,范阳卢氏子弟又多以士族领袖的身份出仕北魏,被北魏统治者定为北方四高门之一,甚至一门三公主。

    北魏末期,仆骨那叛乱时期,让卢勇做了范阳王,后葛荣,又让卢勇做了燕王。

    高齐时期,卢文伟被高欢任命为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