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厄运专挑苦命人(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鹅城虾村是属于国营兵工厂配套的一部分,所谓的村民其实就是国营厂的工人,只不过居住的地方叫作虾村。郭超的父亲郭坤也是负责国营兵工厂弹壳的生产线的一名普通工人。

    自从国企改制之后,一切都按照市场化,子弹工厂效益不好停止营运,郭坤下岗,终日酗酒,把老婆打跑,把郭超打怕。

    郭超从小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

    九十年代,虾村出了个叫顾城的牛人,带着几个本村兄弟敢为人先,一路拼杀,从鹅城一路杀到粤江三角洲其他城市。顾城他们捞的是偏门,却给虾村带来了第一桶金。

    就跟后世莆田医院一样,这帮人赚了钱,带回村里,一栋栋豪华别墅拔地而起。

    鹅城的服装产业是支柱产业,通过顾城他们的黑金,虾村开始建设自己的纺织厂,郭超是虾村人,自然而然能进入纺织厂,十七岁就在纺织厂当一名普通职工。

    每天早上7点上班,中午休息一个小时,晚上6点下班,每天工作十个小时。

    因为没有房子,工作了十年一直跟着父亲住。三十平方的小屋挤着两个单身糙汉,一直到第十三年,这年郭超三十岁,三十而立,他老爹郭坤去世,才轮到郭超分到了住房。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村里给郭超分的房子----就是父亲住的那套。

    工作第十四年,郭超他爹郭坤走的第二年,郭超娶了一个自己并不太喜欢的,同样在纺织厂工作的妻子。

    夫妻两人很快就生了个孩子,日子过得马马虎虎,毕竟这些年哪怕顾城在凼仔出事死了,虾村的事业在他三个儿女的手里也算继续发扬光大,各项产业反而发展的更好。

    妻子每天帮郭超洗衣做饭,带刚出生不久的小娃,一天两天还行,一两个月之后,纺织厂的领导不满意,辞退了她。

    这年头还没有那么全的保障意识,没什么产假之类的,也不会为自己抗争,家庭的重担一下就到了郭超一人身上。

    孩子刚出生,还小,不到三个月,每天哭哭啼啼。

    好不容易休假一天,郭超并不想理会这些烦心事,就想休假的时候睡个懒觉,毕竟他的工作就在纺织机旁,每天都吵的耳朵疼。

    郭超蒙着枕头还是被小孩的哭声吵醒,起床看到老婆又在煮稀饭,中午又要吃稀饭。纺织厂的效益还不错,伙食也可以,吃惯了工厂食堂丰盛午餐的郭超,并不想大中午喝稀饭。

    于是郭超谎称自己出去一趟办点事,郭超的老婆倒是很关心他,还劝他早点回来。

    换了衣服就出门来到小餐馆,一如单身时候的标配,先买了一瓶啤酒,又点了两个小菜,一个人吃的优哉游哉,酒足饭饱。

    出走小餐馆,见到几个同村人,兴致来了,又约着几个同村人一起打打小牌,一直打到半夜才回家。

    这时候的郭超已经有了一点生活的压力,但是还没感觉到喘不过气,总以为日子会慢慢熬出头,以为自己就能这样度过后面的日子,平平淡淡,过过小日子,直到自己能够退休。

    时间一天天过去。

    孩子已经一岁了,妻子给小孩子断了母乳,小孩正是需要奶粉的时候,三鹿奶粉一直是家中的必需品。

    郭超从小是什么环境,动辄被老爹打骂,老爹郭坤酗酒,郭超虽然没酗酒,骨子里却有对酒精的依赖。现在为人父母,再穷也得挤出钱来供给孩子吃奶。

    索性干脆把平日里晚上的那顿啤酒,逼着自己给戒了,日子越来越过得紧巴巴。

    郭超逐渐体会妻子的好,也是因为自己妻子的勤俭节约,才换得了这个温馨的小家。

    慢慢的郭超也开始知道珍惜,毕竟三十多得子还是挺不容易的。

    直到...

    虾村村民委员会决定停掉不怎么盈利的纺织厂,全面转型房地产,时代的齿轮又开始转动。

    郭超亲眼目睹了工作了近二十年的纺织厂在十几辆铲车轰鸣声中,轰然倒塌....

    倒掉的,还有纺织厂他工作了近二十年的工位。

    和他唯一的收入来源...

    郭超失业了,家里没有收入了,小孩没有奶粉了,一个月一次的下馆子也成了奢望。

    命运就是这么捉弄人,好像是一个轮回,郭超的老爹郭坤人到中年失业,郭超也在中年失业。

    虾村村委会没有给任何赔偿,就是结清了工资,倒也不是没给机会,能去地产公司上班的都可以去,所谓的上班,那是说的好听,无非就是工地上那些民工的工作。

    纺织厂的年轻人谁想去工地工作?都不想去工地工作!凑在一起商量,一起去人才市场找工作。

    郭超当然也不想去工地,心里瞧不起,觉得那是外地民工干的活儿。于是,学着那些年轻同事来到人才市场,满眼尽是比自己小一轮十几岁的同事,但郭超已经三十五岁了,几乎没有几个单位愿意要他。

    小孩也不再是一岁时令人烦人的状态,三岁的孩子,砰砰跳跳,回家会喊爸爸,郭超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