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蔡邕的学生,王粲,顾雍!(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当然,愿望虽好,可也一口吃不成个胖子。

    如今执掌并州六郡,几乎掌握了并州全境,压在王策身上的担子,可不像往日的中都县城一般。

    民生,军事,经济,哪一点都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这隆冬腊月,一些还没来得及耕种土豆、玉米、红薯等作物的郡县,依然需要调拨粮食赈济。

    加之匈奴曾在定襄、五原、云中三郡作乱,大部分地方设施摧残损毁,需要重新建设,这段时间,王策和手下的人,基本都忙的脚后跟直踢后脑勺。

    不过也并非全是忙碌。

    匈奴的肆虐,也打乱了曾经的那些世家大族,并州境内,几乎成为了王策的一言堂,并无太多世家的桎梏存在。

    这也让那些诚心归顺的匈奴人,只知有王策,而不知有天子!

    这话说出去,虽然免不了落个罪名,可如今的天子,连自己都顾不住,哪里还能再斟酌这些微末之过?

    他巴不得王策赶紧杀到长安,把他从董卓手里救出来呢!

    不过眼下,王策却是无心和董卓交战的。

    别看打地盘的时候,振臂一呼,标枪一扔,铁骑一冲,就百战百胜了。

    可打下的地盘,横跨并州六郡,以王策手头的文士储备,哪里管得过来?

    幸亏得了荀彧、荀攸叔侄俩,他等曾在朝中任职,这地方事务处理起来,却也是驾轻就熟,分担了王策的不少压力。

    而程昱、荀彧、荀攸、郭嘉等人,又连去书信,联络了许多交好相识的文士,也就是这几位号召力强,这才飞快填补了各地官吏的空白。

    如今,已是初平三年,三月。

    “夫子身体可康健?”

    蔡家宅院,茶室中,脸上都胖了些的蔡邕,笑呵呵地给面前的两位文士烹茶。

    “康健!自从来了这晋阳城,夫子我啊,脸上都有肉了!”

    听得自家老师的话,两位文士不由得点头感叹。

    此前他们所见的老师,无论何时都是那副清矍枯瘦的模样,眉目之间总有缠怨,看起来就悲悲切切。

    可如今的蔡邕,不仅面色红润,脸上有肉,连原本花白的胡须秀发,都有些返青的模样!

    简直不像个六十出头的老头啊!

    “敢问夫子,这王策,待您如何?”

    一位年轻些的文士,不禁出言问道。

    “好,好的不得了。”

    “若非他出言讨要,恐怕如今,我还在那董卓帐下,行那为虎作伥之事。”

    “现在好了,家人尽在此地,又无外人威胁,我这夫子啊,还有闲工夫,给那些孩子们开智启蒙,教他们识字算数的。”

    蔡邕说到这儿,自己也不由得有些感慨。

    若是当日没有来这并州,自己现在,哪里能落得如此自在?

    他一把老骨头,倒不算什么,可两个女儿呢?

    “你们两人能来看夫子,夫子还是很欣慰的。”

    “仲宣,你不是去投荆州刘表?”

    很快转变了话题,蔡邕把头转向那位青年。

    “夫子,此事……唉!”

    “那荆州刘表,虽是学生同乡,可……”

    嗫嚅半晌,青年文士不由得苦笑一声。

    “见学生身子孱弱、形貌……并不如何出色,又有些不拘小节。”

    “故而并不重用,只是养在府上,做些抄写杂役小事。”

    若是王策在此,一定会出言感叹,这位不就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嘛!

    博学多闻,诗、赋气势慷慨磅礴,后世更是将他誉为“七子之冠冕”!

    而更在曹操麾下时,力劝刘表之子刘琮举州投降,立下了赫赫功绩。

    蔡邕也皱起了眉头。

    “这刘表,空有汉室宗亲之名,不想眼光竟如此狭隘!”

    “如此以貌取人,怎能成就大业?”

    王粲和那中年文士对视一眼,彼此心中都多了些心思。

    来了!

    放在平日里,自家夫子怎会就天下大势而高谈阔论?

    如今更是给他等各去书信,这才有了年后的这番师生相聚!

    有些话,不用说的太明白,只用看行动就能明白。

    “夫子,可是要将仲宣引荐给州牧大人?”

    王粲毕竟年轻,快人快语,中年文士还在那里拈须不语,他却一语道破了天机。

    “正是,呵呵呵,若想施展你这一身抱负……”

    “这些暂且不论,你等来时,可见了这并州民生如何?”

    王粲点点头。

    “虽是天寒地冻,可却无有冻饿,百姓也面带血色。”

    “学生惭愧,这等景象,不过也就在洛阳见过一二,那还是……董贼未曾谋位篡汉之时。”

    说到这儿,蔡邕神情复杂地点了点头。

    老头是个记挂恩情的,哪怕董卓那番惺惺作态,不过是想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