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根源(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骆养性如临大赦,慌忙施了一礼:“微臣告退。”

    崇祯其实很难,他想动这二百万两银子,也实属无奈。桌子上,摆放着一份奏疏,山东来的。

    山东巡抚王国宝的奏疏,奏疏上曰:经历年建奴洗掠,山东困顿。又逢天灾、值大饥,农民拟借机闹事,臣斗胆发粟给赈,活民百万计。山东多丘陵,土地贫瘠、却可抗涝。虽山东礼仪之邦、百姓苦劳,然作物产量仍不及江南万一。若有高产之物,必会为鱼米之乡,则建奴必不敢再越雷池半步。

    崇祯看了这份奏疏无奈的叹了口气,山东多地。可是丘陵的产量却低的很,那里的百姓心勤劳作了一年,所收货的粮食却不到江南地区的十分之一。

    若是能有一种适合山东地区推广的作物,则广大的山东百姓都勤恳朴实,吃苦耐劳,定会使得山东成为第二个鱼米之乡。

    这份奏疏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崇祯又何尝不知,可世界上哪有这种高产作物的种子。

    有,当然有!

    只是让崇祯不知道的是,就在慈宁宫的后花园,来福种植的农作物早已茁壮成长起来了。

    这些新型的农作物,那才是大明的希望。解决了百姓的温饱问题,才能从根源上解决流寇的问题。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