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出海(2/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因为消息暴露,准备不足,他们只能逃出倭奴国。

    然后前往了东番岛,在闽浙地区招募大明百姓过去东番岛开荒,颜思齐是最早开发东番岛的人,在当地很有声望!

    因此,东番岛的人们称他为开台王,可见颜思齐在东番岛大明百姓心中的名声极好。

    包括郑芝龙在闽浙地区的名声也很好,他们都不会劫掠沿海地区,甚至还经常救济灾民,声望很高。

    大明在明面上是禁海的,他们出海谋生的就是违反朝廷禁令,所以才把他们视为海盗。

    可笑的是,大明后期都是这些所谓的海盗多次抵抗荷兰人的入侵。

    也是抵抗建奴最久的力量,朝堂上那群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的忠臣很多都是望风而降。

    只有那些被他们称为流寇,海盗是抗击建奴的中坚力量。

    朝堂上的那群忠臣整天窝里斗,建奴都打下半壁江山了,这些忠臣还在内斗不止。

    少数几个有气节的也没啥用,也是内斗的一部分。

    大明官军一大半都是望风而降,全靠那群被朝臣视为流寇的农民军抵挡着建奴的铁蹄。

    世受皇恩的圣人后代更是毫无气节可言,建奴还没打来呢!铁骨铮铮衍圣公早早的剃头,修降表了。

    儒家教育别人忠君爱国,自己则世代修降表…

    衍圣公在大明是属于正一品的政治地位,享有公侯级待遇。如果上朝的话,位列文官之首。

    有着天下文官之首,历代帝王师之称,算是最顶级的大族了,地位尊贵,世受皇恩。

    备受历朝历代的恩赐,积累了无数财富。

    他们代表着天下读书人的老师,儒家的象征,想要统治中原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得罪他们的。

    再加上他们说的识时务者为俊杰!谁来了都早早投降表明立场了,然后帮助新的政权治理天下,因此他们传承了几千年经久不衰!

    就连孔府也是仅次于皇宫的府邸,孔府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朝廷赏赐的祭田。

    明太祖朱元璋更是赐给他们六十万亩的祭田,孔府还可以免除一切税务,就连孔府的佃农都不用交税。

    还有私田,也就是衍圣公自己的私有田地,收入全部由衍圣公自己支配。

    衍圣公的夫人基本都是朝中一品大官的女儿,衍圣公又可以获得无数嫁妆,有金银财宝,房契,地契。

    到了建奴坐拥天下后,他们的待遇更是达到了顶峰,最富的肃亲王有90万亩田地。

    但是在孔家面前他都自愧不如!孔府有着130万亩田地,田产遍布整个山东,从北到南周边的几个省都有土地。

    曹华也是眼馋的紧,光顾一下绝对能获得无数的钱粮….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