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大明第一降将(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贺世贤丢了沈阳,但起码命是保住了,最大的原因还得是袁应泰。

    在曹华,刘綎,戚金的每日洗脑,劝说之下,贺世贤也决定不再听从袁应泰的调令。

    甚至连朝廷都指挥不动了,毕竟他身边这三人没一个是听朝廷的,潜移默化之中,他也慢慢疏远大明。

    最大的原因也是大明自身问题,有大才不用,竟派些无能之辈瞎指挥,打了败仗也要跟着受罚,他们这些武将也是有气没地撒。

    关键是,瞎指挥害死前方将士也就算了,粮饷又被他们侵吞了大半,还处处为难他们这些武将,不准他们出头。

    这样的主子谁还愿意给他卖命。

    曹华得到贺世贤的加入,实力暴涨,这3万余明军不仅是精锐,还有很多会制造火药,火枪,火炮的士兵。

    会使用火炮的也有一千多人。

    有了他们帮自己镇守朝鲜,曹华接下来就可以放开手脚全力往海外发展了。

    接下来的几天,建奴只派过两支900人的骑兵想要偷袭,但是曹华严防死守,建奴实在是无机可乘,最终也老实了下来。

    建奴阵亡了人,余人都是贺世贤与曹华联手消灭的。

    因为没有守住沈阳,大明朝廷就以此为借口不打算给奖赏,但又担心寒了前方将士的心,再怎么说也消灭了余建奴。

    自身没什么伤亡,只有陈策率领的援军伤亡比较大。

    于是,为了提高军队的士气,陈策,以及白杆兵都得到了奖赏,将领也得到了升官。

    沈阳是从贺世贤手里丢的,所以大明没有给他升官,只给了一笔赏银。

    贺世贤的7万大军,只有3万余人拿到了一两七钱的军饷。

    这也是为什么另外三万大军都是弱兵的原因,军饷发不齐,装备也差,哪来的战力。

    若是不被大臣层层克扣,7万大军倒也能勉强每人拿到1.7两的银子,可惜都被漂没了一半。

    12万两银子的军饷,到了贺世贤这里就剩6万两了,养军队确实烧钱。

    袁应泰号称18万大军要的粮饷更多,打这一仗,大明朝廷都要花费接近百万两饷银,一半都落入朝臣手中。

    曹华,刘綎,戚金不听调令自然被袁应泰报了上去,曹华跟戚金没有一点后台,刘綎的后台还是靠着当年他老丈人担任兵部尚书时的关系,现在也都是一些没有权力的人,根本插不上话。

    因此,曹华,刘綎,戚金都没有得到什么封赏,朝廷只是象征性地给曹华三人奖励了几百两银子。

    曹华摊摊手表示无所谓!

    反正贺世贤以及他的3万明军精锐到手,已经是最大的收获了。

    半个月后,曹华也准备撤军了!

    聚集在三岔河口的20多万百姓大半都已经迁移到了朝鲜那边。

    此时曹华治下的大明百姓已经有60多万,辽东大明百姓近半的人口都被曹华带走了。

    辽阳到金州这些地区大概还有50万百姓左右,攻破沈阳后建奴在周边只获得了两三万人的大明百姓,他们再次强征几千青壮加入了汉八旗,剩余的大明人都成了包衣奴。

    加上先前他们在几座重镇那里获得的人口,建奴现在最多也就十来万包衣奴,汉军旗总人数现在也增加到了2万人,只不过这些汉八旗目前都没有什么战力。

    如果不是建奴经常屠城,现在他们至少也有30万包衣奴了。

    在几个儿子以及几位大臣的劝说下,虽然老奴没再对大明百姓展开大屠杀,但大明百姓也不好受,都成为了奴才,每天浑浑噩噩生不如死的活着。

    一旦建奴主子不高兴了,直接杀了他们,这些包衣奴也不会受到任何处罚。

    很多大明百姓就是这样,只要能活着,有口吃的,他们都会心甘情愿,老老实实地做奴才,怎么羞辱他们,他们都不敢反抗。

    敢反抗的早跑了,或者已经跟建奴同归于尽了,能在建奴那边苟活的大明人,他们的骨头早就软了。

    就算建奴主子解开绳子让他们跑,他们也失去了逃跑的勇气。

    主子让他们拿起屠刀砍向同是大明人时,他们的骨头又硬如钢铁,恨不得撕了这些同类。

    老奴甚至还派出大明第一个降将李永芳来招降曹华。

    对于这个大汉奸,曹华对他早已恨之入骨,如果不是他出卖了很多消息给建奴,让建奴熟悉辽东这边的明军各堡防御部署,深知内部的具体情况。

    又给老奴提出,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的打法击败了明军。

    李永芳这货不知道曹华对他的态度怎么样,他自然也不敢亲自前来招降曹华,都是派出一些家丁过来,曹华只能暗道可惜,算他好运。

    若是李永芳敢亲自来,看曹华不把他剁碎了喂狗。

    曹华让人把这两个李永芳派过来的家丁双手都给砍掉,还把他俩阉割。

    身为大明人,给建奴做奴才,曹华自然不会跟他们客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