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琉球遇大明移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3天后,曹华率领船队来到了琉球国三山岛,也就是琉球本岛。

    这里已经被倭奴国萨摩藩给占领,目前琉球国的实际控制人也是萨摩藩。

    此时的琉球王是尚丰,前任琉球王尚宁刚死了没两年。

    琉球是大明的藩属国,可以与大明通商贸易,朝贡。

    说是朝贡其实也就是拿一些破烂货去到大明那里进贡,大明为了彰显出自己的强大,会出高价购买这些藩属国的贡品。

    这些藩属国每一次进贡都令大明朝廷头疼不已,再穷也不能在小弟面前失了面子,只能含泪收下贡品,再赏出去大量的金银财宝,目的就是告诉小弟,大哥我不差钱。

    大明朝死要面子活受罪,这些藩属国乐开了花,三天两头的就拿些破烂跑去大明纳贡,最后大明实在遭不住这才限制了藩属国纳贡的次数。

    此时不仅大明那边海禁,倭奴国同样也开启了海禁政策,加上嘉靖年间的倭寇祸乱大明沿海,大明朝廷已经不与倭奴国有贸易往来,不跟倭奴国做生意了。

    而倭奴国又急需大明这边的货物,现在只能通过大明的走私商才能得到大明的货物。

    琉球是大明藩属国,倭奴国萨摩藩控制琉球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琉球的身份与大明进行合法的贸易。

    曹华的船队路过那霸港这里时,岛上的倭奴人非常紧张。琉球国王室却是很期待,期待这些强大的大明海商集团能帮助他们尚氏摆脱萨摩藩的控制。

    琉球群岛这里的位置相当重要,曹华本来也是打算直接从萨摩藩手里抢过来据为己有的。

    但想了想还是算了!

    只因,萨摩藩是倭奴国的强藩,封地在九州鹿儿岛,地理位置偏僻,与幕府的联系比较少,加上跟幕府的保守立场不同。

    萨摩藩跟佛郎机人接触的比较多,在鹿儿岛南端的种子岛上还有佛郎机人的火器制造基地,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萨摩藩是革新派与幕府的保守立场冲突。

    所以萨摩藩是反幕府的中坚力量,曹华不跟萨摩藩抢琉球就是想扶持他们与幕府对抗,曹华再从中获利。

    幕府的海禁政策让萨摩藩的发展遭到了限制,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萨摩藩这才想起了琉球这个邻居,靠着压榨琉球国也给萨摩藩带来了不少资源。

    当年琉球被萨摩藩进攻的时候,琉球国也向大明求援了,万历帝并没有理会,琉球远离海外,派兵去支援一旦陷入僵持状态,后勤是个大难题,不花个二三十万两银子打底是解决不了的。

    就算暂时赶跑了倭奴人,你一离开他们又卷土重来,加上这些藩属国对大明也没有什么帮助,来纳贡还要花大笔的钱把他们送回去。

    大明朝廷也不傻,面子是要,但也不会为了面子让自己大出血,这是吃力不讨好的事,劳民伤财还没有什么好处。所以只是随口答应一下,并没有真正派兵支援。

    曹华来都来了自然要到岛上逛几圈,自己手里有14艘武装商船,几千人的正规军,完全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岛上大概也就只有几百个萨摩藩的守军而已,琉球国的军队更是没有一丝战力可言,当年被萨摩藩三千人的军队就给打的直接投降,国王尚宁都被活捉了。

    琉球还保持着与大明的贸易关系,所以他们是不敢拦着曹华的船队的,也没有那个胆子上来拦截。

    岛上的倭奴人更不用说,他们是琉球的幕后控制人,大明的船队只要是来经商的他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更不会上前拦截。

    当14艘40米长的大船驶进港口时,各国商人停下了手中的事情议论纷纷,注视着正在缓缓驶来的强大船队。

    当船队靠近后,各国商人看到了船队上挂着的旗帜时,包括码头的工作人员在内所有人都松了口气。

    这是大明那边的一股新势力的船队,只要不惹事,他们很少会主动攻击别人。

    靠着拥有强大的实力又不主动攻击别人的口碑,曹华手底下的百姓很少会遭到海盗以及其它商人的打劫。

    这些人成群结队出没,装备了大量的火器,还十分的团结,还有强大的后台支持,是海上各国商人敬而远之的一群人。

    船队靠岸,曹华带了100龙虾兵,100海军陆战队士兵下船,其余人在船队附近警戒。

    曹华也向码头这里的工作人员说明是来收购白糖的有多少要多少。价格是2钱银子一斤。

    虽然只有2钱银子一斤,但普通百姓也是吃不起的,有这钱他们宁愿卖粮食,买肉吃。

    糖不像盐那样赚钱,在大明那边需要有盐引才可以卖盐,盐引就跟许可证差不多。盐商需要凭盐引到盐场进货再运往指定地区销售。

    经过层层转手,原本很便宜的盐,卖到普通百姓手里时已经到了很高的一个价格,许多人没有盐吃都很正常。

    普通百姓盐都吃不起更不用说糖了。糖吃不吃都无所谓,但盐是必须要吃的,所以贩盐可比贩糖赚钱多了。

    曹华在吕宋那边也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