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册封福王(4/6)
。
第二天他叫人找来了所有青楼老板和歌舞院的老板来问话,问话的内容也很简单,谁认识一位叫“巧巧”的姑娘。
老鸨们都说没听过。
赵启给他们下了命令,三天之内必须找到一位叫巧巧的姑娘,不然他要每家青楼舞坊都查一遍问题。
言中之意,没有找到巧巧,没问题也要找他们店的问题。
老板们不敢大意,全城查了起来。
不等三天,刚问完话的第二天就早早地有老鸨来报找到巧巧姑娘了。
他很高兴,跟着老鸨们去查看。
结果令她哭笑不得,原来一夜间竟然出现了好多名字叫巧巧的姑娘。
大都嗲声嗲气地叫道:“官人,我就是你的巧巧”,但是她们都是刚刚改了名字的姑娘,之前是其他的名字。
反正青楼里叫巧巧也好,叫笨笨也好,只要不影响他们做生意,叫啥都行,他失望地摇了摇头,只能苦笑作罢,暂时不再找那位巧巧姑娘了。
除了查刺客,他还要查小清河灾民的问题。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他决定亲自到黄河堤坝上去看一看,他为了能更清楚真实情况,特意要来粗布麻衣、破鞋破帽,乔装打扮成乞丐。
他打扮成乞丐以后,左手拿着拿破碗,右手拿着竹棍,在青州街道上化缘。
“喂,叫花子。我们正在修建小清河大堤,每天有免费的饭吃,你去不去。”
有两个巡逻的厢军官员看见赵启问道。
赵启回道:“有饭吃,好,有工钱吗?”
那两位衙役相视一眼,觉得好笑,回道:“有工钱,多多的工钱。”
他高兴地回道:“有工钱,好,我去”。
赵启来到了小清河大堤,看见那一位位修堤的工人都又黑又瘦,身上肋骨清晰可见,好像皮肤只是一层薄薄的纸一样贴在肋骨上面。
除了修堤的工人,还有拿着皮鞭、棍棒的衙役在监督他们干活。
刚到工地,就有一位河工走过来跟赵启聊天,那人问道:“你是新来的?”
“对,我是新来的,以后还要麻烦大哥照顾。”他笑着回道。
那人继续说道:“那你要小心说话,认真干活,不要埋怨,不然……”
言毕,只听啪一声鞭响,那人结结实实挨了一鞭子,在身上印出一条血痕。
厢军边打边叫道:“说什么话,快干活!”
此时时间是八月初,但是由于阴天,又是在江边干活,一阵风吹过,赵启感觉恁的寒冷,那风里带一着股阴冷的味道,凄寒入骨,不觉打了个冷颤,看看周围,一片肃杀,万物仿佛都藏了起来,连个哇鸣鸟叫都没有。
赵启看看自己手掌,被磨出了两个血泡。
心想自己也是农村娃娃,在家里的时候八月也在地里锄草捡苗,干点农活决不至于被磨破了手掌,今天干活居然被磨出血泡,古代人的生活真是辛苦。
正在寻思间,听到厢军叫着吃饭了,到了晚上的时间,赵启松了口气,心想终于可以休息了。
吃饭前,大家排着队,先领工钱,再领饭,赵启心想,这古代居然“日结”,工资结算速度还是不错的。但是等到工钱到手,他大吃一惊,因为工钱只有一个铜板。
赵启问道:“给错了吧?”
那管事的回道:“没错,拿着快去领饭。”
赵启继续问道:“一天就一文铜板?”
那管事不耐烦地回答道:“对的,你是今天刚来,大爷照顾你发一枚铜板,后面五天发一枚铜板。”
赵启又问道:“这么少?”
管事说道:“供你吃饭要不要钱?叫你干活是给你一条活路,你的工钱要孝敬我们吧,我们还要孝敬上面保你们平安吧,万一你们哪天死了,要给你们埋土安葬吧,老爷不得帮你存点钱。”
赵启正要发怒,身边说话的张大哥忙拉着他,说道:“大人息怒,他新来的不懂事。”拉着赵启就到一边。
甩开张大哥,说“这也太欺负人了。”
张大哥安慰他说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赵启怏怏不乐。领饭的时候,赵启发现只有一碗稀饭,问张大哥是否只有这一碗,白天干那么重的活,晚上就这一碗吃不饱啊。
张大哥回道:“这已经很不错了,那些没活干的难民只能吃含着沙石的麸康,连白米粥都没有。”
赵启问道:“官府不管吗?”
张大哥正想说话,工地上管事突然出现到他们身后斥责道:“不该问的别问。”
张大哥看了看管事的,不再说话。
晚上赵启突然听到有人又叫他们,原来是雨季要来了,从今天开始,晚上也要修堤。
那些厢军点起火把,将工地照耀的像白昼一样,众人远远望去,今天工地来了一个大官。
原来是青州通判。
通判洋洋洒洒地做了一段演讲大意就
第二天他叫人找来了所有青楼老板和歌舞院的老板来问话,问话的内容也很简单,谁认识一位叫“巧巧”的姑娘。
老鸨们都说没听过。
赵启给他们下了命令,三天之内必须找到一位叫巧巧的姑娘,不然他要每家青楼舞坊都查一遍问题。
言中之意,没有找到巧巧,没问题也要找他们店的问题。
老板们不敢大意,全城查了起来。
不等三天,刚问完话的第二天就早早地有老鸨来报找到巧巧姑娘了。
他很高兴,跟着老鸨们去查看。
结果令她哭笑不得,原来一夜间竟然出现了好多名字叫巧巧的姑娘。
大都嗲声嗲气地叫道:“官人,我就是你的巧巧”,但是她们都是刚刚改了名字的姑娘,之前是其他的名字。
反正青楼里叫巧巧也好,叫笨笨也好,只要不影响他们做生意,叫啥都行,他失望地摇了摇头,只能苦笑作罢,暂时不再找那位巧巧姑娘了。
除了查刺客,他还要查小清河灾民的问题。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他决定亲自到黄河堤坝上去看一看,他为了能更清楚真实情况,特意要来粗布麻衣、破鞋破帽,乔装打扮成乞丐。
他打扮成乞丐以后,左手拿着拿破碗,右手拿着竹棍,在青州街道上化缘。
“喂,叫花子。我们正在修建小清河大堤,每天有免费的饭吃,你去不去。”
有两个巡逻的厢军官员看见赵启问道。
赵启回道:“有饭吃,好,有工钱吗?”
那两位衙役相视一眼,觉得好笑,回道:“有工钱,多多的工钱。”
他高兴地回道:“有工钱,好,我去”。
赵启来到了小清河大堤,看见那一位位修堤的工人都又黑又瘦,身上肋骨清晰可见,好像皮肤只是一层薄薄的纸一样贴在肋骨上面。
除了修堤的工人,还有拿着皮鞭、棍棒的衙役在监督他们干活。
刚到工地,就有一位河工走过来跟赵启聊天,那人问道:“你是新来的?”
“对,我是新来的,以后还要麻烦大哥照顾。”他笑着回道。
那人继续说道:“那你要小心说话,认真干活,不要埋怨,不然……”
言毕,只听啪一声鞭响,那人结结实实挨了一鞭子,在身上印出一条血痕。
厢军边打边叫道:“说什么话,快干活!”
此时时间是八月初,但是由于阴天,又是在江边干活,一阵风吹过,赵启感觉恁的寒冷,那风里带一着股阴冷的味道,凄寒入骨,不觉打了个冷颤,看看周围,一片肃杀,万物仿佛都藏了起来,连个哇鸣鸟叫都没有。
赵启看看自己手掌,被磨出了两个血泡。
心想自己也是农村娃娃,在家里的时候八月也在地里锄草捡苗,干点农活决不至于被磨破了手掌,今天干活居然被磨出血泡,古代人的生活真是辛苦。
正在寻思间,听到厢军叫着吃饭了,到了晚上的时间,赵启松了口气,心想终于可以休息了。
吃饭前,大家排着队,先领工钱,再领饭,赵启心想,这古代居然“日结”,工资结算速度还是不错的。但是等到工钱到手,他大吃一惊,因为工钱只有一个铜板。
赵启问道:“给错了吧?”
那管事的回道:“没错,拿着快去领饭。”
赵启继续问道:“一天就一文铜板?”
那管事不耐烦地回答道:“对的,你是今天刚来,大爷照顾你发一枚铜板,后面五天发一枚铜板。”
赵启又问道:“这么少?”
管事说道:“供你吃饭要不要钱?叫你干活是给你一条活路,你的工钱要孝敬我们吧,我们还要孝敬上面保你们平安吧,万一你们哪天死了,要给你们埋土安葬吧,老爷不得帮你存点钱。”
赵启正要发怒,身边说话的张大哥忙拉着他,说道:“大人息怒,他新来的不懂事。”拉着赵启就到一边。
甩开张大哥,说“这也太欺负人了。”
张大哥安慰他说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赵启怏怏不乐。领饭的时候,赵启发现只有一碗稀饭,问张大哥是否只有这一碗,白天干那么重的活,晚上就这一碗吃不饱啊。
张大哥回道:“这已经很不错了,那些没活干的难民只能吃含着沙石的麸康,连白米粥都没有。”
赵启问道:“官府不管吗?”
张大哥正想说话,工地上管事突然出现到他们身后斥责道:“不该问的别问。”
张大哥看了看管事的,不再说话。
晚上赵启突然听到有人又叫他们,原来是雨季要来了,从今天开始,晚上也要修堤。
那些厢军点起火把,将工地照耀的像白昼一样,众人远远望去,今天工地来了一个大官。
原来是青州通判。
通判洋洋洒洒地做了一段演讲大意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