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扬眉吐气(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林氏不在,二房几个孩子在家垒鸡圈。

    碎成小块的陶片与黄泥拌在一块,少淋上点水,将混好的土铲到打土坯的模具里。

    模具由几根木头组成,上下空的,仅四周几根木头围成框架。

    立冬铲土,小七将堆满的土胚踩上几脚,最后四郎再用锤子把土砸平,五郎负责将打好的土胚一层层垒好。

    四人分工明确,忙的满头满脸都是土。

    垒好一面墙,预备的土却不够了。

    五郎挠挠头:“我再去挖点土。”

    立冬也一同去,四郎继续砸陶片,小七拍拍手也一同回了前院。

    四人刚走到前院,同时停在原地,立冬一副见了鬼的模样。

    “二哥你怎么下炕了?!”

    二郎手上摆弄着几根木头,抬头笑了笑。

    “伤早就不疼了,在炕上躺的难受,下来随便干点活。”

    立冬跺脚:“不行不行,三婶说了,最少要躺半个月,快回去。”

    四郎、五郎跑过去一人抱一条胳膊,把他拖走。

    二郎脸上尽是无奈:“我哪也不去,就在院子坐着绑个木门,你们不是在垒鸡圈,正好装在鸡圈上,弄完我就回去躺着。”

    四郎、五郎看向立冬。

    立冬跺了跺脚:“我管不了你,等三婶回来,让三婶管你。”

    几个孩子不知不觉间已经将林氏当成了主心骨。

    林氏回来的时候,看到二郎也是满脸惊讶。

    “怎么不在炕上躺着?”

    二郎站起身:“这两天已经不疼了,就想下来干点活。”

    林氏看了下他的面色,比初见时红润许多,面颊也不再瘦的吓人,看起来这些日子养的不错,不过还是稳妥些最好。

    “稍微走走就好,别干太重的活。”

    二郎抿唇点头。

    回了东屋,林氏还是有些不放心,让崔昭昭去请罗郎中。

    里正回家后,一头钻进了柜子里,翻出压在最底下的竹布长衫。

    “不年不节的,你咋把这身穿上了?”

    里正老伴看的直皱眉,这一身虽说不算厚,但却是长袖的,下摆一直盖到脚背。

    一年里也就春秋上缴税粮,去县衙开会时才舍得拿出来穿上半天,穿完就立刻洗好收起来。

    眼下正是夏季,这不得闷出味来。

    里正不紧不慢将扣子扣好,理了理衣襟。

    “今天不一样,我得拿出下河村里正的气势出来,”

    穿上长衫,里正在屋子里踱起步子,又坐在椅子上,直直挺起背跷起一条腿,看着站满泥点子的鞋,不悦皱起眉。

    “大儿媳妇前些日子给我纳的那双新布鞋呢?”

    他与柳树村里正掐了十几年,今天总算能扬眉吐气一回,他要把柳树村里正狠狠比下去。

    里正老伴撇着嘴把鞋找出来,不就一眼山泉,成良一家也没像他这么得意。

    狗肚子存不了二两香油。

    柳树村里正听到消息就往下河村赶。

    之前县令派人通知下来,让每个村都进山找水,还附送了找水口诀,他也领着人进了山,按照口诀上的方法,没找到水就罢了,村子里还弄得人心浮躁。

    村里都在传,一座山只有一眼泉水,被下河村占了,他们就没有水吃了。

    柳树村里正这两日整宿睡不着。

    早知道上次栗子就领人去闹了,结果栗子没吃上,山还被县令大人明确分为两半。

    这次下河村挖出了水,他们只剩下眼红的份。

    都怪大儿媳妇挑唆,要不是为了她侄子赵有根,要不柳树村早吃上水了。

    柳树村里正翻过山,沿着山路一路往下走。

    这边的山林遮天蔽日,沿途流水潺潺,山风吹走暑气,身上的黏腻都干爽不少。

    但他不敢歇脚,紧着往山下走。

    也不知道下河村里正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反正他不信他们好心到帮他们找水源。

    山脚下,柳树村里正望着连成片的麦田,眼中尽是热望。

    这是抽了穗吧?

    绿油油的反着光,真叫人羡慕。

    夕阳下,村子染上金黄,烟囱炊烟袅袅,男人们扛着锄头往家走,脸上带笑,路上聊着家常。

    柳树村里正红着眼咬住牙。

    下河村里正最好别是吃饱了撑的来忽悠他。

    罗郎中给二郎又把了一次脉,在一群人注视下,笑着收回手。

    “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可以没事走动走动,不用太紧张。”

    林氏松了口气。

    “那还需要再吃几副药吗?”

    “不用不用。”

    立冬做好的晚饭在桌上摆着,罗郎中不动声色看了眼,米粥里明显能看到一个鸡,笑着点点头走了。

    刚送走罗郎中,里正那边派来人喊她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