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讲】(5/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割水,水是无所损伤,就好像风吹光明一样,光明当然不会动摇。因为我们没有对立心,所以我们一个人的身体就不容易受伤。

    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盘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

    “闻熏”就是反闻的智慧,“精明”依止观照的智慧返照本觉的理性,而启发心中的光明。这种自性的光明遍照整个法界,这时这种幽暗的体性就不能成就了,因为心中有光明,有浩然正气的光明。所以在黑暗的地方,你遇到药叉(男众的鬼,叫轻捷鬼)、罗刹(女鬼,翻成中文叫可畏),这两种鬼都会吃人的;鸠盘茶鬼(厌魅鬼)、毗舍遮(噉精气鬼,吃人的精气),富单那(热病鬼)。这个人他心中经常回光返照,开显自性的光明,有浩然正气,这些鬼神就算在他的旁边,目不能视,对他产生畏惧,眼睛都不敢看他。

    我看算命的书,在道家里面说,你遇到重大的劫煞的时候,破煞之法,放个石头、石敢当,有些人把石头放在家门口,或挂一个什么八卦的相,都可以破煞,但只是破小煞。他说真正的破大煞,用浩然正气,培养浩然正气,所有的煞都不能靠近。这个跟这道理一样,心中有自性的光明,鬼神根本都不敢看你。

    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

    「音性圆销」,对外在动静两种声尘都完全的消灭了,而且能够依止能观的智慧,反闻闻自性,来逆流照性,所以能够离诸根尘二种虚妄的干扰。因为你在因地的时候,已经不随外在根尘两种的干扰,虽然你被禁,禁闭在房屋,身体被绑住枷锁。古代的刑具,在脖子上叫“枷”,在脚上叫“锁”。即使你有这种禁系枷锁,对你也不能够产生障碍,因为你已经远离根尘这种虚妄的染着。

    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

    菩萨在因地的时候,消除外在声尘的动静两种障碍,而能普遍产生大慈之力,所以使令众生经过危险的道路,一切的盗贼都不能劫夺他的财物,乃至于伤害他的色身。从事相来说:观世音菩萨因为有这种功德,所以我们水不能淹,火不能烧,一切的鬼神盗贼都不能伤害。从理观来说:菩萨修学反闻闻自性,菩萨本身在未来生命当中,也能够远离这种灾难,远离这种怖畏。蕅益大师把这一段《耳根圆通》离诸障碍,跟《普门品》做一个比较。蕅祖说:《普门品》是释迦牟尼佛介绍观世音菩萨果上的功德,不是观世音菩萨自己说的,是释迦牟尼佛帮他宣说的。说观世音菩萨对众生有什么加持力?他讲了三十二应身,叫「普门示现」。

    所以《普门品》它对观世音菩萨的因地,基本上是没有谈到。所以《普门品》的修学是偏重在事持,偏重在佛力加被这一部份,众生内心有障碍,忆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你心中有希求,然后跟观世音菩萨的圣号一接触,“啪”!感应道交,去触动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力,然后我们离苦得乐。是偏重在「佛力」这一部份,心力(理观)这一部份讲得少。但是本经是观世音菩萨自己讲到自己,从因到果修证的过程。因为修「耳根圆通」,反闻闻自性,破除了身心世界的障碍,开显了真如本性,所以产生了三十二应身、十四无所畏、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楞严经》的「耳根圆通」它是从因到果,观世音菩萨自己宣说的,所以它这地方的修学包括事修,也包括理观在里面,每一个法都包括事修也包括理观在里面,《普门品》是偏重在事修,蕅益大师认为有这一层差别。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