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6/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法门当中作了很重要的定义:说修五戒可以成就人道,修十善可以生天,修四谛成就阿罗汉,修六波罗蜜成就菩萨道。到法华会上说:那都是方便说,其实是以心为本。你发菩提心,一切都是成佛的资粮,没有这种五乘的差别。所以智者大师判教说:在方便的教法——所谓的权教当中,是用法门来摄心的。佛陀看这个人还不能了解本性,先用法门来摄持你,等到真实法开权显实以后,那是以心来摄法。你是发什么心、你修什么法门,都跟你的心相应,那是以心作根本。

    《楞严经》谈到的心,是本体的心,它强调把心带回家。《法华经》的心是从家里面出来,发菩提心,广修六度的心。一个是摄用归体,一个是依体起用。所以我们应该在修学次第上,先了解《楞严经》,先摄用归体;再依《法华经》依体起用。差别在这里。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