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3/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脸那么近,你都看不到。所以看得到五脏六腑而看不到脸,是不合道理的。如果说你一定看得到你的脸,“见面若成”,那么你的心跟眼睛一定在虚空,只有一个东西在虚空,才看得到你全部的脸。所以表示说这个内对是不合道理的,因为你眼睛没那么厉害,不可能作这种一百八十度的旋转,不可能。因为你再怎么旋转,你看不到你的面、你的脸部,所以由此类推,你一定看不到你的内脏。

    子二、破其转许在空

    看第二段,破其转许在空。

    若在虚空,自非汝体。即应如来今见汝面,亦是汝身。汝眼已知,身合非觉。

    这又是怕阿难尊者辗转地计度,又再进一步地追问,说:如果你说:诶,我看得到我的脸,即便我的眼睛、我的心在虚空也无所谓嘛……如果说你的心跟眼睛都在虚空,就有一个问题:那你这个心跟眼睛就不是你身体的一部分,它跑出去了。这样的话,你的心跟眼睛在外面,佛陀今天看到你的脸,那么佛陀的身就是你的身体了。你看:你看得到你的脸,你的心跟眼睛在外面;那佛陀也看得到你的脸,那么佛陀的色身就是你的色身,因为你的色身变成在外面。那么这样有什么问题呢?

    “汝眼已知,身合非觉。”你的眼睛在外面,你的心也在外面,你的眼睛跟你的心都跑到外面去了,那你这个本来的身体还有没有感觉呢?还有没有痛的感觉、痒的感觉?因为你的心跟眼睛都跑出去了嘛,因为你执着你一定能看得到你的脸,所以它只好跑出去了。跑出去了以后,你现在的身体还有没有感觉?因为你的感觉已经跑出去了,还有没有感觉呢?

    子三、破其转许两觉

    再往下破,第三段,破其转许两觉。

    必汝执言,身眼两觉,应有二知,即汝一身,应成两佛。

    如果你说“身眼两觉”——你一定要执着说,我外面的眼睛有一个感觉,我的身体也有一个感觉,那就是你有两种感觉。你有两种明了知觉的感觉,那你一个阿难尊者的生命体,有一天成佛的时候,你成两尊佛。因为你有两种感觉,你有两个明了性,以后你同时成就两尊佛——不可能的。因为一个觉性只有一尊佛,阿弥陀佛、本师释迦牟尼佛,都是一种有情的觉性所成就的。如果你有两种觉性,那你就成两尊佛。这跟事实不相符合。没有一个人说他成佛以后,同时成就阿弥陀佛、成就本师释迦牟尼佛。不可能!即便佛陀可以互含互摄,阿弥陀佛的心可以摄入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可以摄入阿弥陀佛,那也是两个心识相互作用。那是两尊佛相互作用,佛的心是无障碍,但是这毕竟还是两尊佛。所以我们一个人的色身,只可能成就一个感觉,成为一个佛。

    癸三、结破

    结破:

    是故应知,汝言见暗名见内者,无有是处。

    因为不合道理。

    蕅益大师说,这个七处破妄,其实就是在征心,在找那个心在哪里。就是说你这一念心在哪里,你找找看。蕅益大师说,其实后世的禅宗基本上不看经典,但是他一定要看《楞严经》。你看禅宗的传承,从初祖开始,几乎都是《楞严经》的观念。二祖慧可大师参访初祖,说:弟子心不安,乞和尚开示甘露法门。向初祖求法。初祖什么法都不讲,就问他说:你心不安,你把心找出来。结果二祖一回光返照——觅之了不可得,这样就安了。你不随它转就好,它没有自体嘛,你干嘛去安它呢?你只要不管它,它自然就消失掉。你一天到晚管它,越管越复杂嘛。

    我们这一念妄想最喜欢你跟它纠缠在一起,那样就没完没了。讲实在话,妄想最怕的是什么?最怕你问它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它怕死了。你只要去看妄想从哪里来,妄想就消失掉。它自然消失,它禁不起你这样看的。你看二祖问初祖:将心来,觅心了不可得!我们看四祖去找三祖也是一样:我心中有很多挂碍,请您告诉我一个安心法门。三祖说:谁绑住你了?一找,诶,觅之了不可得,没有人绑住我。好,那就是安心法门。乃至于你看我们禅宗到末流参“念佛是谁”,说你不要一天到晚念佛,向外攀缘,你想想看那个能念的心是从哪里来。一找“念佛是谁”——觅之了不可得。

    蕅益大师说,你不要看这七处只是破妄,它密显真心。利根人破妄的时候,他就能够显出真实本性,了解真实本性以后你就能够称性起修,随顺本性。你以后的修行是从里面发动出来——称性起修,依体起用。你不是从表层上修行,表层意识是受外境牵引的。你有时候心情很好,有时候心情不好,晴时多云偶阵雨,这你就没办法修行,因为你的心是被外境牵动的。

    所以蕅益大师说,七处征心主要的目的是要我们“逆流照性”。就是我们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我们习惯是向外攀缘的一种生死流。我们习惯顺从妄想的方向去走,那就完了,没完没了了,这个生死的梦就永远做不完。那怎么办呢?逆流!就问你这念心从哪里来,逆生死流去观照我们的本性,把妄想的真实体给它破坏掉。这个时候你整个生死就没有根了,生死之花自然就枯萎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