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5/6)
妄想是没有自性的;我不能够破妄,不能显真,所以就被妄想所转。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表面上阿难尊者是被娑毗罗咒所转,其实不是。诸位知道阿难尊者是被什么所转吗?对了,被自己心中的妄想所转。我讲实在话,绝对不是风动,也绝对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他的心跟那个咒接触的时候,这个咒只是一个助缘,它产生一个虚妄相。阿难尊者心中一定要去执着这个虚妄相,然后产生一个虚妄的想,才会被它所转。咒语不可能去转。你说咒语能转,文殊菩萨去,为什么文殊菩萨没事,阿难尊者就有事?同样的咒,文殊菩萨他没事。所以我们要知道,绝对不是外在的风在动,也不是外在的幡在动,是你心一动,外境才会动;你心不动,外境不会动。所以他讲得很清楚:之所以被咒语所转,因为我的心地法门不够。他并没有说,这个咒太厉害了。没有这个意思。是他的妄想太厉害了。所以,“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希望世尊慈悲,哀愍我等众生,来“开示我等”。这个“我等”包括与会的大众,也包括了末法的众生。
“奢摩他路”,它本来意思是止,就是内心的安住。但是蕅益大师说,其实这个止也包括了观。因为《楞严经》止跟观是分不开的,这是大乘的止观,就是我们说的首楞严王三昧的安心法门。安心法门,最简单的就是把心带回家。那么怎么样能够返妄归真,使令这种“阐提”(“一阐提”翻成中文就是断善根,这种人完全不相信因果的,你要栽培他善根很难),“隳”就是破坏,“弥戾车” 就是邪知邪见。用大乘的止观,来破坏没有善根的众生心中的邪见。这个当然是指末法众生,这种邪知邪见的众生。“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阿难尊者请法以后,他就显现出对佛陀最恭敬的礼拜。跟与会大众,内心当中“倾渴”,充满了渴望;“翘伫”,是把头抬起来,还作出了表情,抬头望着佛陀,表示期待的意思。来请佛陀作修习止观明确的开示。
所以这段经文等于是有两个重点:第一个,阿难尊者自己的反省——我为什么被妄想所转呢?因为我找不到我的家,我找不到我的家我当然在外面跑。说:诶,为什么你一天到晚去攀缘外境呢?就是我没有家了,我只好在外面跑。所以它这个地方就是说,一个人会堕落,因为他没有家。第二个,请佛陀告诉我,我的家在哪里?就问两个问题。
壬二、如来开示。分二:癸一、瑞表真常。癸二、正示二本。
我们看如来的开示。如来的开示当中有两段:第一个,瑞表真常;第二个,正示二本。
癸一、瑞表真常
【第十讲图四】
“瑞”就是放光现瑞,来表示真常佛性。我们解释一下。
佛陀在说一个深妙法门的时候,一般的态度,佛陀不会直接说法,都要先放光,先表法。放光有两层意思:第一个,破除众生的罪障。有些人罪障很重,你给他讲法他也听不懂,所以放大光明,有消业障的意思。第二个,放光时,光明是从哪里放出来的,从头顶放的、从眼睛放的、从嘴巴放的,表达的意思都不一样;光明跑到哪里去,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个都有表法的。利根人一看到这个他就懂了。所以放光有破障跟表法两层意思。那我们今天就就着表法这一部分来发挥了。
这个地方有五段的表法。我们看经文: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曜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这个地方有五段,也正式说明了整个首楞严王三昧的修学次第。
第一、真智将现。前面佛陀着重的是在破除妄想,把我们过去的习惯破掉。把习惯破掉以后怎么办呢?我过去的习惯都是用妄想,佛陀您现在把妄想丢掉了,您要赐给我一个新的家才好,来安住我的心。这个时候,佛陀将开显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智慧在哪里呢?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佛陀的光明是从他的脸部放出来的,脸部是六根具足的地方。你看我们脸部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六根全部具足。那么六根放光表示说,我们在整个首楞严王三昧,就是在六根当中来修行观照。也就是说当我们六根忘失我们的家,忘失我们的本性,向外攀缘的时候,这个六根就暗淡了,就像面门是暗淡的一样。当我们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我们能够回光返照,观察妄想是没有自性的,观察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这样我们的六根面门就放光。所以向外攀缘,面门暗淡;向内回光返照,面门就放光。蕅益大师说是这一层意思。而这个光明,它能够晃曜,就是照耀,就像一百个、一千个太阳一样。你看我们白天十二点的时候,一个太阳就足够让世界光明,何况是百千个太阳。这个地方佛陀从面门放光,也表达说,我们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意,从现在开始你要注意你的六根的面门,要放光。就像古德说的:主人翁啊,你要醒一醒!
第二、诸妄将破。“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当我们六根开始观照的时候,产生的第一个效果: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表面上阿难尊者是被娑毗罗咒所转,其实不是。诸位知道阿难尊者是被什么所转吗?对了,被自己心中的妄想所转。我讲实在话,绝对不是风动,也绝对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他的心跟那个咒接触的时候,这个咒只是一个助缘,它产生一个虚妄相。阿难尊者心中一定要去执着这个虚妄相,然后产生一个虚妄的想,才会被它所转。咒语不可能去转。你说咒语能转,文殊菩萨去,为什么文殊菩萨没事,阿难尊者就有事?同样的咒,文殊菩萨他没事。所以我们要知道,绝对不是外在的风在动,也不是外在的幡在动,是你心一动,外境才会动;你心不动,外境不会动。所以他讲得很清楚:之所以被咒语所转,因为我的心地法门不够。他并没有说,这个咒太厉害了。没有这个意思。是他的妄想太厉害了。所以,“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希望世尊慈悲,哀愍我等众生,来“开示我等”。这个“我等”包括与会的大众,也包括了末法的众生。
“奢摩他路”,它本来意思是止,就是内心的安住。但是蕅益大师说,其实这个止也包括了观。因为《楞严经》止跟观是分不开的,这是大乘的止观,就是我们说的首楞严王三昧的安心法门。安心法门,最简单的就是把心带回家。那么怎么样能够返妄归真,使令这种“阐提”(“一阐提”翻成中文就是断善根,这种人完全不相信因果的,你要栽培他善根很难),“隳”就是破坏,“弥戾车” 就是邪知邪见。用大乘的止观,来破坏没有善根的众生心中的邪见。这个当然是指末法众生,这种邪知邪见的众生。“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阿难尊者请法以后,他就显现出对佛陀最恭敬的礼拜。跟与会大众,内心当中“倾渴”,充满了渴望;“翘伫”,是把头抬起来,还作出了表情,抬头望着佛陀,表示期待的意思。来请佛陀作修习止观明确的开示。
所以这段经文等于是有两个重点:第一个,阿难尊者自己的反省——我为什么被妄想所转呢?因为我找不到我的家,我找不到我的家我当然在外面跑。说:诶,为什么你一天到晚去攀缘外境呢?就是我没有家了,我只好在外面跑。所以它这个地方就是说,一个人会堕落,因为他没有家。第二个,请佛陀告诉我,我的家在哪里?就问两个问题。
壬二、如来开示。分二:癸一、瑞表真常。癸二、正示二本。
我们看如来的开示。如来的开示当中有两段:第一个,瑞表真常;第二个,正示二本。
癸一、瑞表真常
【第十讲图四】
“瑞”就是放光现瑞,来表示真常佛性。我们解释一下。
佛陀在说一个深妙法门的时候,一般的态度,佛陀不会直接说法,都要先放光,先表法。放光有两层意思:第一个,破除众生的罪障。有些人罪障很重,你给他讲法他也听不懂,所以放大光明,有消业障的意思。第二个,放光时,光明是从哪里放出来的,从头顶放的、从眼睛放的、从嘴巴放的,表达的意思都不一样;光明跑到哪里去,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个都有表法的。利根人一看到这个他就懂了。所以放光有破障跟表法两层意思。那我们今天就就着表法这一部分来发挥了。
这个地方有五段的表法。我们看经文: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曜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这个地方有五段,也正式说明了整个首楞严王三昧的修学次第。
第一、真智将现。前面佛陀着重的是在破除妄想,把我们过去的习惯破掉。把习惯破掉以后怎么办呢?我过去的习惯都是用妄想,佛陀您现在把妄想丢掉了,您要赐给我一个新的家才好,来安住我的心。这个时候,佛陀将开显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智慧在哪里呢?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佛陀的光明是从他的脸部放出来的,脸部是六根具足的地方。你看我们脸部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六根全部具足。那么六根放光表示说,我们在整个首楞严王三昧,就是在六根当中来修行观照。也就是说当我们六根忘失我们的家,忘失我们的本性,向外攀缘的时候,这个六根就暗淡了,就像面门是暗淡的一样。当我们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我们能够回光返照,观察妄想是没有自性的,观察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这样我们的六根面门就放光。所以向外攀缘,面门暗淡;向内回光返照,面门就放光。蕅益大师说是这一层意思。而这个光明,它能够晃曜,就是照耀,就像一百个、一千个太阳一样。你看我们白天十二点的时候,一个太阳就足够让世界光明,何况是百千个太阳。这个地方佛陀从面门放光,也表达说,我们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意,从现在开始你要注意你的六根的面门,要放光。就像古德说的:主人翁啊,你要醒一醒!
第二、诸妄将破。“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当我们六根开始观照的时候,产生的第一个效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