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2/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无话可说了。对于妄想是什么相貌,什么是生灭心与不生灭心,已经有一点初步的概念。也就是说,他对整个真如本性已经能够初步地直下承当。这是第一层意思。

    第二层意思,阿难尊者虽然能够初步地直下承当,但是因为习气太重——你看我们平常六根接触六尘,有几个人心地法门是这样回光返照的?都是这样心随境转。这一条路太熟了,我们这条路走得太习惯了。因为迷惑太久了,只是一番的开示,不足以破除我们心中的障碍。虽然说佛陀讲的道理他都能够接受,但是他希望佛陀您再给我开药,因为这个病太重了。随顺六根攀缘六尘,向外攀缘的这条路太熟了,所以他请佛陀再进一步开示。

    子二、正示。分三:丑一、征名验解。丑二、现相证成。丑三、结会责失。

    既然阿难尊者有这样的一个心境来启请,佛陀就正式地开示:我们众生心当中,什么是生灭?什么是不生灭?把生灭跟不生灭的道理开显出来。这当中有三段:一、征名验解;二、现相证成;三、结会责失。

    丑一、征名验解。分三:寅一、如来问。寅二、陈那答。寅三、如来印可。

    佛陀征问阿若憍陈那的名称,来考验在座的比丘是怎么去解悟空性的道理的。也就是说,佛陀刚开始并没有直接回答,佛陀请在座的长老比丘来回答当初是怎么觉悟空性的,佛陀再作印证。佛陀先征问名称然后再开解。这当中有三段:第一个,如来问;第二个,陈那答;第三个,如来印可。

    寅一、如来问

    我们看如来问。

    尔时世尊,舒兜罗绵网相光手,开五轮指,诲敕阿难及诸大众:我初成道,于鹿园中,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众言: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汝等当时因何开悟,今成圣果?

    这个时候佛陀展开自己的兜罗绵手,就是非常柔细、非常洁白的、具足网缦之相的紫金光手。张开他的五轮指端,教诲阿难尊者跟与会大众说:我最初成就佛道的时候,来到了鹿野苑当中,度化阿若多等五比丘。

    这一段我们说明一下。

    佛陀当初出家,是在夜晚的时候骑了一匹白马,不告而别,偷偷地离开了王宫,到了森林当中去修习苦行。净饭王在第二天早上一觉醒过来找不到王子,非常紧张,就派人四处去找,后来找到了悉达多太子。但是这个时候太子表明了他的心境,他绝对不再回去。国王没办法了,就在贵族当中派出了五个年轻有为的年轻人来保护太子,或者说是照顾太子,做太子的侍者,就是后来的“五比丘”。这五个人就追随佛陀来到了苦行林,修学苦行。到最后实在太痛苦了,一天吃一麻一麦,这五个人当中有三个受不了苦行就离开了,剩下两个跟在佛陀的旁边。

    后来经过六年的苦行以后,佛陀体验到一个道理:原来悟道在心,非关形骸。觉悟是心地法门,你把色身弄坏了也没有用。古德说的,这个车子你把它打坏都没有用,关键在牛。牛不动,你要打牛,不能打车子。所以这个时候经过六年的苦行,佛陀就接受了牧羊女以羊奶所做成的乳糜粥,来增加自己的体力。这两个跟随佛陀修苦行的人,看到佛陀吃了乳糜粥,以为佛陀退了道心。他们两个喜欢修苦行,后来也离开了。那么,佛陀吃了乳糜粥以后精神大振,就走到一棵菩提树下,那个地方有一个金刚的石头法座。佛陀登上法座开始思惟,回光返照自己的身心世界:我为什么会有身心世界?你从什么地方来?他开始不再顺着因缘走了,开始回光返照,找我们的本来面目。

    佛陀从白天到晚上到黑夜一直回光返照,突然间,夜睹明星,朗然大悟。看到星星以后,佛陀真正地开悟成就佛道,他从整个因缘当中的生灭法里找到了不生灭的众生本具的佛性。当然一个人把心带回家以后,他又从家里面再出来,那就不一样:称性起修。他就观察,第一个要度的就是这“五比丘”,因为这五比丘跟他很有缘。他就离开了菩提树走到了鹿野苑,去找之前跟随他的那五个人,跟他们讲四谛法门。三转四谛法门。

    初转的时候阿若多,就是憍陈如,第一个成就阿罗汉果。这个阿若多,佛陀就给他一个名称叫“最初解”。什么叫阿若多呢?就是佛陀给他的名称叫最初解,他最初解悟我空的真理。这个就是佛陀征名,征这个“阿若多”的名称。其他的四比丘也都次第地成就,三转以后都成就阿罗汉果,形成最初的僧团。佛陀是佛宝,佛陀最初转的法宝是四谛法门,最初的僧宝就是这五比丘。楞严会上,这五比丘,这五个长老也在座。

    这个时候佛陀就问这些四众弟子——在家二众出家二众说:我常常跟你们讲四谛法门的时候,说一切众生之所以不能成就大乘的菩提跟小乘的阿罗汉,主要是被客尘烦恼所耽误。我们的镜子本来是光明的,后来为什么看不清楚呢?不是镜子有问题,是因为上面有灰尘。你只要把灰尘去掉,镜子就恢复它的光明。所以,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本性呢?因为我们被客尘烦恼所迷惑了、所耽误了。佛陀问当时在众的五比丘:你们当初开悟成就圣道的时候,是什么因缘而开悟的?这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