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讲】(2/6)
生什么疑问呢?佛陀前面这一科是会四科的事相而入于如来藏妙真如性的道理,所谓的即空即假即中、非因缘非自然的道理。非因缘非自然当中,非因缘显它有不变的体性,非自然显如来藏有随缘的作用。阿难尊者对于“非因缘”这个观念产生了疑惑,说,佛陀过去在小乘经典处处讲到诸法因缘生,而现在到了大乘,却说一切法的真实道理是非因缘的!所以这个地方阿难尊者产生了很严重的疑惑,是这个意思。他对于非因缘这个观念产生了疑惑。
我们看经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阿难尊者跟佛陀白告说,世尊啊!你老人家过去经常讲到一个道理,说是“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因为因缘的和合,才有世间上依报正报的种种变化之相(依报叫做外四大,正报叫内四大)。而如此的变化之相,都是由于地水火风四大的因缘和合有生,而也是因为四大的因缘别离而叫做灭啊!当四大结合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房子,看到一个树木,也看到我的色身;假设这个四大别离了,就看不到我的色身,也看不到房子,也看不到树木。所以这一切的世间变化之相,都是由于四大的和合跟别离来作发明的。佛陀在过去的《阿含经》,也的确是讲出这个观念。“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为什么佛陀到了楞严会上对于因缘跟自然两种的道理皆加以排除呢?我对于这其中的义理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去会通。
当然,这个地方,阿难尊者所在乎的不是佛陀排除自然,而是佛陀为什么把因缘法也排除在外。所以阿难尊者说,惟愿佛陀大悲心来开示我等凡夫,如何能够深入了解这个大乘的中道了义,所谓不偏空、不着有的一个真实无戏论的道理。
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佛初成道的时候,当初的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当时的思想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是无因缘论。认为一切法都是自然的,生命是没有理由的。为什么他生天,这个地方没有道理;他为什么到地狱去,也没有道理。生命只是一个偶然,就像风一吹树叶就到处飘。你为什么生来就很有钱?那是你运气好。你为什么身体多病?因为你运气不好。这完全没有理由的。这种无因缘论,构成了一种断灭的思想。
第二个是邪因缘论。生命的快乐跟痛苦是有因缘的,但是这个是大梵天决定的。这个因缘是一个邪恶的因缘,事实上他作不了主的。
因为无因缘论跟邪因缘论的关系,佛陀初成道的时候初转四谛法轮,就是以因缘论来破除外道的无因缘论跟邪因缘论,说出了杂染的因缘跟清净的因缘,而安立了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法门。这个法门,当然能够让一个小乘根机的人很快舍离杂染的因缘而安立清净的因缘,趋向于偏空的涅盘。
但是,在大乘佛法当中,这样的偏空涅盘并没有把真实的本性找到,它这个地方还是有所欠缺的。所以,佛陀对于方便教法的因缘观也加以排挤,因为它不了义,不是它错误。这跟外道的自然观不同,外道的自然观是完全错误。佛陀在这个地方排除因缘,而是指的它不了义,它没有把性具的思想开展出来。这个地方我们道出阿难尊者的疑问。
己二、诃诫许宣
【图二】
我们看下一段,己二,诃诫许宣。
阿难尊者提出了疑问以后,佛陀做了两件事:第一个,加以诃责告诫;第二个,以大悲心来宣说。
我们看经文。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
佛陀先讲把因缘法排挤的主要理由。佛陀跟阿难尊者说,因为你先前是学小乘法的,而小乘法当然是讲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但是你自从在淫室当中遇到摩登伽女之难回来以后,其实你内心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可以说是回小向大。你因为在淫室当中遇到障碍,感到因缘法不足以帮助你破障,所以你厌离了声闻缘觉的这种偏重生灭因缘的修学,对于中道了义的妙理产生了好乐。因为你之前有这样的一个动机,想要厌离小乘而勤求大乘无上菩提,所以我现在才在楞严法会上为你开示大乘第一义谛的了义教法。这个地方佛陀先作一个说明。
这以下佛陀正式诃责阿难的两大过失。
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佛陀的诃责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既然发心勤求大乘无上菩提,怎么到了现在还执着于这个偏重于世俗谛的因缘戏论之法?我们知道,因缘法是偏重在世俗谛的生灭的事相,对于不生不灭的理性完全没有开发。这样的一种因缘教法,是佛陀为了破除凡夫外道的妄想而安立的。你现在对于这样的一个方便教法,心中还产生了一种坚固的执着,这个妄想也不断地缠绕着你。
这个地方,古德的批注说,阿难尊者这
我们看经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来常说,‘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皆因四大和合发明。’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我今不知斯义所属,惟垂哀愍,开示众生,中道了义无戏论法。”
阿难尊者跟佛陀白告说,世尊啊!你老人家过去经常讲到一个道理,说是“和合因缘,一切世间种种变化”,因为因缘的和合,才有世间上依报正报的种种变化之相(依报叫做外四大,正报叫内四大)。而如此的变化之相,都是由于地水火风四大的因缘和合有生,而也是因为四大的因缘别离而叫做灭啊!当四大结合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一个房子,看到一个树木,也看到我的色身;假设这个四大别离了,就看不到我的色身,也看不到房子,也看不到树木。所以这一切的世间变化之相,都是由于四大的和合跟别离来作发明的。佛陀在过去的《阿含经》,也的确是讲出这个观念。“云何如来,因缘自然,二俱排摈?”为什么佛陀到了楞严会上对于因缘跟自然两种的道理皆加以排除呢?我对于这其中的义理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去会通。
当然,这个地方,阿难尊者所在乎的不是佛陀排除自然,而是佛陀为什么把因缘法也排除在外。所以阿难尊者说,惟愿佛陀大悲心来开示我等凡夫,如何能够深入了解这个大乘的中道了义,所谓不偏空、不着有的一个真实无戏论的道理。
这个地方我们讲一下。佛初成道的时候,当初的印度有九十六种外道。当时的思想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是无因缘论。认为一切法都是自然的,生命是没有理由的。为什么他生天,这个地方没有道理;他为什么到地狱去,也没有道理。生命只是一个偶然,就像风一吹树叶就到处飘。你为什么生来就很有钱?那是你运气好。你为什么身体多病?因为你运气不好。这完全没有理由的。这种无因缘论,构成了一种断灭的思想。
第二个是邪因缘论。生命的快乐跟痛苦是有因缘的,但是这个是大梵天决定的。这个因缘是一个邪恶的因缘,事实上他作不了主的。
因为无因缘论跟邪因缘论的关系,佛陀初成道的时候初转四谛法轮,就是以因缘论来破除外道的无因缘论跟邪因缘论,说出了杂染的因缘跟清净的因缘,而安立了苦集灭道四圣谛的法门。这个法门,当然能够让一个小乘根机的人很快舍离杂染的因缘而安立清净的因缘,趋向于偏空的涅盘。
但是,在大乘佛法当中,这样的偏空涅盘并没有把真实的本性找到,它这个地方还是有所欠缺的。所以,佛陀对于方便教法的因缘观也加以排挤,因为它不了义,不是它错误。这跟外道的自然观不同,外道的自然观是完全错误。佛陀在这个地方排除因缘,而是指的它不了义,它没有把性具的思想开展出来。这个地方我们道出阿难尊者的疑问。
己二、诃诫许宣
【图二】
我们看下一段,己二,诃诫许宣。
阿难尊者提出了疑问以后,佛陀做了两件事:第一个,加以诃责告诫;第二个,以大悲心来宣说。
我们看经文。
尔时世尊告阿难言:汝先厌离声闻缘觉诸小乘法,发心勤求无上菩提,故我今时,为汝开示第一义谛。
佛陀先讲把因缘法排挤的主要理由。佛陀跟阿难尊者说,因为你先前是学小乘法的,而小乘法当然是讲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但是你自从在淫室当中遇到摩登伽女之难回来以后,其实你内心产生了重大的变化,可以说是回小向大。你因为在淫室当中遇到障碍,感到因缘法不足以帮助你破障,所以你厌离了声闻缘觉的这种偏重生灭因缘的修学,对于中道了义的妙理产生了好乐。因为你之前有这样的一个动机,想要厌离小乘而勤求大乘无上菩提,所以我现在才在楞严法会上为你开示大乘第一义谛的了义教法。这个地方佛陀先作一个说明。
这以下佛陀正式诃责阿难的两大过失。
如何复将世间戏论,妄想因缘,而自缠绕?汝虽多闻,如说药人,真药现前,不能分别,如来说为真可怜愍!
佛陀的诃责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你既然发心勤求大乘无上菩提,怎么到了现在还执着于这个偏重于世俗谛的因缘戏论之法?我们知道,因缘法是偏重在世俗谛的生灭的事相,对于不生不灭的理性完全没有开发。这样的一种因缘教法,是佛陀为了破除凡夫外道的妄想而安立的。你现在对于这样的一个方便教法,心中还产生了一种坚固的执着,这个妄想也不断地缠绕着你。
这个地方,古德的批注说,阿难尊者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