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讲】(5/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你看啊,我的责任是要让整个天地风调雨顺,让大家在雨水的滋润当中,得到万物的滋长。芸芸众生因为风调雨顺,能够丰收,才能够把饭吃饱。但是有时候我不能满意的。你看,有时候乌云经常来障碍我,弄得天上的气不清;有时候地气又郁结,弄得上下之气也不能交流。我的工作是障碍重重,弄得风不调雨不顺,我怎么会快乐得起来呢?白云又问这个老人:那你说我要怎么快乐呢?

    老人就说,吾弗知也,吾弗知也。这个我不知道,我不能回答你啊。他又走他的。白云没办法,就飘走了。

    三年后,它还是没得到答案。但是它想,这个老人家会快乐,事出必有因,它又往东边飘过来。这个时候它很虔诚,停下来,很恭敬、很虔诚地正式问老人家说,你一定要告诉我你快乐的原因。这个老人家就被它感动,说,好,那我告诉你。你要快乐啊,你要记住两个字,就是“心养”。这个“心养”的意思就是说,你用内心去长养一种清净的道。当然,以道家来说用自然之道,什么事情顺其自然。佛法是认为,你要能够以如来藏妙真如性的空假中三种道来长养你的内心。也就是说,你一个人要快乐,你的心却老是去住在外境,你不可能快乐。

    你看富楼那尊者的疑问,你就知道小乘人是法执很重,所以看到事情都是障碍的。那么为什么佛菩萨看到事情都是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呢?因为他的心没有住在相上,他用这种清净的道,二空真如之道来长养内心。

    那你说世间上到底有没有障碍呢?答案很简单,看你站在什么角度嘛。你要心外求法,你一定有障碍;你法法消归内心,就变成没有障碍了。就是这样子。这个是角度的问题。所以,“观相元妄,观性元真”,相状是虚妄的,障碍是我们自己捏造出来的。虚空的空花会障碍谁呢?因为你执着它为实有,所以它才产生障碍。

    壬二、重明理性 分三:癸一、明不变随缘用;癸二、明随缘不变体;癸三、结责迷情

    其实到这个地方,已经把富楼那尊者的障碍点回答了,但是佛陀又把它发挥出来,“重明理性”。

    我们看壬二,“重明理性”,再一次地发明我们众生本具的现前一念心性随缘不变、不变随缘的道理。

    这个地方有三段:第一个,明不变随缘用;第二个,明随缘不变体;第三个,结责迷情。到这个地方佛陀就正式地讲到这一科的重点,所谓的“三谛理”的重点。

    癸一、明不变随缘用

    【图三】

    看第一段,明不变随缘用。这个地方有两段:第一段讲到众生的杂染缘起,第二段讲到诸佛的清净缘起。

    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

    从现实的角度,我们的确是障碍重重。你看,我们内在的烦恼经常干扰我们,业力也障碍我们;外在的果报相也种种不如意,烦恼障、业障、报障。佛陀有种种的自在,而我们种种的障碍。那这个问题出在哪里呢?同样一个心性——这个地方就讲到,作用不同,缘起不同。

    我们看,众生把这个心性错用了。佛陀说:“富楼那!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这个“汝”当然指的是富楼那尊者,但是古德说,其实包括整个九法界众生。“以色空”,这个色空就是我们在一念的心性当中产生了一念的无明妄动,所谓的想要向外攀缘的一个心。无明妄动以后就产生了所谓的三细。三细,简单地讲就是产生能所的对立,所以产生了种种七大的相状出来。可以说是迷真起妄,一念的迷情产生了色空,产生了种种的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乃至于七大的相状。

    “相倾相夺”,前面是讲到迷真起妄,这个地方讲执妄为真。前面还是阿赖耶识的依他起,这个“相倾相夺”变成遍计执了。我们对于这样的一个相状又产生个人的爱取,产生很多的爱憎取舍。爱憎取舍以后,就使令有些东西我们产生喜欢,有些东西产生排斥。“相倾”就是彼此间你非常欢喜它,喜欢追求它;“相夺”表示你心中的厌恶。

    在一念心性当中,我们内心产生了两种状态:第一个,一念迷情的妄动而产生一个相状;第二个,我们对这个相状又产生了爱憎取舍。这个时候,我们的内心随顺这样两种的活动,就产生了变化了。

    “而如来藏,随为色空”,身为一个一念心性的清净本体,因为我们的无明妄动以及我们心中的爱憎取舍,就产生了各人不同的七大的相状,周遍于整个各自的法界。

    “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我们循着各人的烦恼业力的因缘,就看到了风是动的,虚空是澄清的,太阳是光明的,乌云是黑暗的。换句话说,我们看到风会动、虚空是澄清、太阳是光明、乌云是黑暗,是我们心中产生了妄动。

    也就是,我们众生一念无明的妄动跟心中的爱取的这一念迷闷心,可以说是“背觉合尘”。我们没有去回光返照我们这一念清净的觉性,没有把觉性的功德开发出来,反而是追求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