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讲】(3/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海。这一段是赞叹佛陀的善巧方便。

    看第二段。

    世尊!我今虽承如是法音,知如来藏妙觉明心,遍十方界,含育如来十方国土,清净宝严妙觉王刹。如来复责多闻无功,不逮修习。我今犹如旅泊之人,忽蒙天王赐与华屋,虽获大宅,要因门入。

    这个地方是希望佛陀能够告诉他一个方便的修学法门。说,世尊!我虽然能够承蒙前面的“如是法音”,知道我们众生本具的一念心性,体性是清净本然、周遍十方的(这个讲到如实空义),但是它的如实不空的作用,却含育十方如来所成就的四种国土。古德把这个“十方国土”判作凡圣同居土,这个“清净”是方便有余土,“宝严”是实报庄严土,“妙觉王刹”是常寂光净土,就是这一念心具足整个十法界的依正诸法。

    如来也多次地诃责我,只有多闻而不生起观照,是不能产生真实受用的,只有信心是不行的,要产生观照。“不逮”就是不及,不及真实修行的功德。我跟一切众生就好像在外面流浪的人,整天在外面流浪,受着风吹雨打日晒的痛苦,突然间有人送我一个房子来当作一个依止处。天王(这个天王是佛陀)设置的这个华丽的房子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珍宝,但是要有一个门才能够进去,才能受用。这个房子给我了,但是我应该怎么进去来受用这里面的功德呢?提出这个疑问。

    看最后一段。

    惟愿如来不舍大悲,示我在会诸蒙暗者,捐舍小乘,毕获如来无余涅盘本发心路。令有学者,从何摄伏畴昔攀缘,得陀罗尼,入佛知见!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在会一心伫佛慈旨。

    这一段就正式启请所谓的三观门。惟愿如来能够不舍离大悲心,来详细指示我及法会当中“诸蒙暗者”(就是对整个首楞严王三昧圆顿止观尚且昏迷不觉者),使令我们能够舍弃小乘之法,而究竟获得大乘的无余涅盘,整个过程当中最初的下手处。知道这个下手处,使令初心有学之人,学会怎么去摄伏畴昔攀缘。

    这个当然是关键,所对治的就是,能够去摄受降伏我们过去生当中的攀缘。这个攀缘,蕅益大师解释,就是六根门中念念分别的习气,六根接触六尘的时候产生的一种分别想象。这个人怎么样,那个人怎么样,其实都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我们自己想象,然后自己去受用自己想象的东西。

    那应该怎么办呢?要“得陀罗尼,入佛知见”。陀罗尼就是总持的意思;入佛知见是一种功德相,就是破除无明、证得初地。所以蕅益大师说,以一心三观的大总持门,来悟入一心三智的妙觉佛果,这个就是“得陀罗尼,入佛知见”。

    阿难作以上的言词以后,五体投地。这个时候,与会的大众一心一意地期待佛陀慈悲的开示。

    这一段的经文,“叹领述请”,意思就是说:比方说前面讲到的,佛陀送我们一个很好的琴瑟琵琶,一个很好的乐器。这个乐器的确是做得非常的精妙,能够弹出很好的音声,但是你必须有一个妙指,你要知道怎么弹。比喻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心性,我们都知道我们心性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等待我们去开发,但是怎么开发呢?我们要怎么弹才能够把琴瑟琵琶这个音声表现出来呢?就是说的最初的下手方便。

    这一段,古人说,宁可千世不修,不可一世着魔。就是说,凡是修学的刚开始,第一步是很重要的。你大概第一步走错,你后面再来改,再来忏悔,再来怎么样,就非常麻烦,因为先入为主。你看一个钢琴老师,他收学生的时候会问你一句话,你有没有学过钢琴?你说你没有学过,收你一千块;你说你学过,收你两千块。因为你学过以后,很难教你了,你那些不好的手势都养成了。所以我们成佛之道最好是要一开始就走对,不要说走得不好再来回小向大,搞来搞去,七弄八弄再上去,那就很不好了。你一开始就上了高速公路,就上得非常正确。慎始!

    所以说这个地方,阿难尊者的观念就很对了。他了解道理以后,请佛陀开示,我应该怎么踏出第一步才是正确的,它的道次第是什么?第一步走对了,你后面就是步步对了;你第一步走错了,后面就步步错了。这一段当然有它的道理。

    丁二、宣示法义 分二:戊一、经家叙意;戊二、如来正说

    如来正式地宣说、指示修学之法及入门之义。

    戊一、经家叙意

    第一段是讲到结集经典的人来叙述佛陀心中的含意。

    【图二】

    看经文:

    尔时世尊,哀愍会中缘觉声闻,于菩萨心未自在者。及为当来佛灭度后,末法众生发菩提心。开无上乘妙修行路,宣示阿难及诸大众:

    阿难尊者启请以后,这个时候佛陀的心情是怎么样,结集经典的人把它描述出来。世尊听了阿难尊者启请以后生起悲愍心。这个地方包括了对两种人悲愍:第一种,一路以来是修学缘觉声闻的小乘之人。他对现前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明白以后,发了菩提心,回小向大了。这是第一种人。第二种人,是对初心的菩萨,初发心的,也明白了这个道理。总而言之,这两种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