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讲】(3/6)
界,其他世界我们就不谈了。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的确是很好用的。要返妄归真,这个耳根它是具足圆通常。
“午二”是说明,耳根的功德相是圆满的。
看第三,明鼻根的功德相状。
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
那么这个鼻根的功能是什么呢?是嗅闻。它能够嗅闻种种的香臭的香尘。它在嗅闻过程当中,是通于出息跟入息的,所以它是“有出有入”,出者取香,入者闻香。当它出的时候,是去取这个香的所缘境;当它吸进来的时候,就开始闻香。但这当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而阙中交”。这个“中交” 就是说,在出息跟入息中间有一个暂停的时间,而在暂停当中它就不能产生嗅闻的功能,这功能要暂停一下。所以我们考验鼻根的功能,是“三分阙一”,只有得到三分之二。因为它在进出的时候,是有中间的地方休息,所以只有三分之二,八百功德。所以,身为鼻根,它的功能不能相续,因此三昧难成。你如果说以鼻根来当所观境,一天到晚在那边等烦恼,等了半天你很难成就,因为你这个所观境找错了。后面会说,你找错了所观境,是日劫相倍。同样的用功,你那个烦恼对治的处所错误,你修一劫的时间,人家修一天,跟你功德一样。所以,选择一个圆通的本根是相当重要。
第四,明舌根相,舌根的功能相。
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舌根的功能,这个地方讲到“宣扬”,它能够做种种的宣说跟扬化。它宣说什么事情呢?“尽诸世间出世间智。”它能够穷尽地表达一切世间的智慧,所谓世俗谛的智慧,讲到一切的善恶的因果的道理,以及整个出世间的智慧,就讲到胜义谛,讲到不生不灭的我空法空的真如理。它在宣扬的过程当中,“言有方分,理无穷尽”。虽然在言词的表达上是有时间限制的,比方说我们一堂课是四十五分钟乃至于九十分钟,时间到了就要下课,但是它所诠释的道理却是无穷无尽的。我们顺着这个道理去思惟,就能够得到无穷无尽的道在心中生起。所以这个舌根的宣扬是具足一千二百功德。
那么这段经文它的意思,表面上好像,哦,那这样子舌根的功德是很不错,一千二百功德!但是你看蕅益大师的注解,你就知道这个地方有差别。他说舌根的功能其实是有两种:一者知味,二者宣扬。我们一般也不可能经常宣扬。他说知味是粗劣的,宣扬是殊胜的。这个地方,但举宣扬,而没有列出知味,所以这个地方只是就着宣扬这一部分。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舌根是用来辨别滋味,所以它的功能变得比较粗劣。
午五、明身根相
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
身根就是我们这个身体。身根有什么功能呢?它“觉触”,它能够觉知一切的冷热涩滑的触尘。在整个觉知的功能当中,它是“识于违顺”,能够在当中了知是如意跟不如意的境界。这个“违”就是不如意,“顺”就是如意。比方说在夏天,我们如果身体接触太阳,就知道这是一个违背的、不如意的境;但是我们要在冬天遇到太阳,就觉得太阳是如意的,是一个顺的境。所以这个身根,它就是能够产生违顺的判断。
“合时能觉,离中不知。”它在整个觉知的功能当中,当这个触尘跟身根要相合的时候,它就能够产生觉知违顺的功能。但“离中不知”,如果这个触尘跟身根是相分离的时候,这个身根就不能产生觉知了。它一定要合在一起,所以它的功能是“离一合双”。
这个我们讲一下,什么叫“离一合双”?“离一”就是当外境跟身体分开的时候,这个叫作“离”。这种“离”是“一种”情况,这种功能就不能显现。当外境跟身根相离的时候,这样的“一种”情况,它的觉知功能就丧失掉,没办法判断。“合双”,是外境跟身根相合的时候,它能够产生“两种”判断,它能够判断它是顺的境或者是违的境。所以,合起来的时候它能够判断顺违两种差别的境界。
所以在整个身根功能当中,它是“三分缺一”,因为它离的时候不知,但是合起来的时候知道两个,知道顺、知道违,所以它具足三分之二的“八百功德”。也就是说,身根功能也不具足,也不能当作空假中三观的所缘境。
午六、明意根相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意根是什么功德呢?默容。因为内心是不能讲话的,它能够默默地去容纳一切善恶的诸法。比方说,我们看到一个人或一件事,我们嘴巴并没有说话,但是心中对这一切法却能够产生了了的分明,这个就是一种“默容”,它能够默默地去容纳、去了知一切善恶诸法。
那么它了知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法呢?这当中包括了“十方”(这个是讲空间)、“三世”(这个讲过去、现在、未来,讲时间),“一切
“午二”是说明,耳根的功德相是圆满的。
看第三,明鼻根的功德相状。
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
那么这个鼻根的功能是什么呢?是嗅闻。它能够嗅闻种种的香臭的香尘。它在嗅闻过程当中,是通于出息跟入息的,所以它是“有出有入”,出者取香,入者闻香。当它出的时候,是去取这个香的所缘境;当它吸进来的时候,就开始闻香。但这当中有一个问题,就是“而阙中交”。这个“中交” 就是说,在出息跟入息中间有一个暂停的时间,而在暂停当中它就不能产生嗅闻的功能,这功能要暂停一下。所以我们考验鼻根的功能,是“三分阙一”,只有得到三分之二。因为它在进出的时候,是有中间的地方休息,所以只有三分之二,八百功德。所以,身为鼻根,它的功能不能相续,因此三昧难成。你如果说以鼻根来当所观境,一天到晚在那边等烦恼,等了半天你很难成就,因为你这个所观境找错了。后面会说,你找错了所观境,是日劫相倍。同样的用功,你那个烦恼对治的处所错误,你修一劫的时间,人家修一天,跟你功德一样。所以,选择一个圆通的本根是相当重要。
第四,明舌根相,舌根的功能相。
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舌根的功能,这个地方讲到“宣扬”,它能够做种种的宣说跟扬化。它宣说什么事情呢?“尽诸世间出世间智。”它能够穷尽地表达一切世间的智慧,所谓世俗谛的智慧,讲到一切的善恶的因果的道理,以及整个出世间的智慧,就讲到胜义谛,讲到不生不灭的我空法空的真如理。它在宣扬的过程当中,“言有方分,理无穷尽”。虽然在言词的表达上是有时间限制的,比方说我们一堂课是四十五分钟乃至于九十分钟,时间到了就要下课,但是它所诠释的道理却是无穷无尽的。我们顺着这个道理去思惟,就能够得到无穷无尽的道在心中生起。所以这个舌根的宣扬是具足一千二百功德。
那么这段经文它的意思,表面上好像,哦,那这样子舌根的功德是很不错,一千二百功德!但是你看蕅益大师的注解,你就知道这个地方有差别。他说舌根的功能其实是有两种:一者知味,二者宣扬。我们一般也不可能经常宣扬。他说知味是粗劣的,宣扬是殊胜的。这个地方,但举宣扬,而没有列出知味,所以这个地方只是就着宣扬这一部分。但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舌根是用来辨别滋味,所以它的功能变得比较粗劣。
午五、明身根相
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
身根就是我们这个身体。身根有什么功能呢?它“觉触”,它能够觉知一切的冷热涩滑的触尘。在整个觉知的功能当中,它是“识于违顺”,能够在当中了知是如意跟不如意的境界。这个“违”就是不如意,“顺”就是如意。比方说在夏天,我们如果身体接触太阳,就知道这是一个违背的、不如意的境;但是我们要在冬天遇到太阳,就觉得太阳是如意的,是一个顺的境。所以这个身根,它就是能够产生违顺的判断。
“合时能觉,离中不知。”它在整个觉知的功能当中,当这个触尘跟身根要相合的时候,它就能够产生觉知违顺的功能。但“离中不知”,如果这个触尘跟身根是相分离的时候,这个身根就不能产生觉知了。它一定要合在一起,所以它的功能是“离一合双”。
这个我们讲一下,什么叫“离一合双”?“离一”就是当外境跟身体分开的时候,这个叫作“离”。这种“离”是“一种”情况,这种功能就不能显现。当外境跟身根相离的时候,这样的“一种”情况,它的觉知功能就丧失掉,没办法判断。“合双”,是外境跟身根相合的时候,它能够产生“两种”判断,它能够判断它是顺的境或者是违的境。所以,合起来的时候它能够判断顺违两种差别的境界。
所以在整个身根功能当中,它是“三分缺一”,因为它离的时候不知,但是合起来的时候知道两个,知道顺、知道违,所以它具足三分之二的“八百功德”。也就是说,身根功能也不具足,也不能当作空假中三观的所缘境。
午六、明意根相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意根是什么功德呢?默容。因为内心是不能讲话的,它能够默默地去容纳一切善恶的诸法。比方说,我们看到一个人或一件事,我们嘴巴并没有说话,但是心中对这一切法却能够产生了了的分明,这个就是一种“默容”,它能够默默地去容纳、去了知一切善恶诸法。
那么它了知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法呢?这当中包括了“十方”(这个是讲空间)、“三世”(这个讲过去、现在、未来,讲时间),“一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