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讲】(4/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六根门头,所以我们六根里面一动,就一定带动烦恼。这个俱生无明,它跟我们六根的活动同时生起,同时消灭,你六根一动,它也跟着动。所以这个烦恼的活动处所,就是在见闻嗅尝觉知。这当中有发业的无明跟润生的无明。发业是比较微细的,就是那种微细的攀缘心,总是想要到外面去看看美好的世界,这个是很微细的。然后看了以后,才产生润生,产生爱取,这个爱取就比较粗了。整个攀缘心、整个爱取的烦恼都是在六根活动,这是十方诸佛告诉我们的第一个道理。

    第二个,你还要知道,诸佛之所以成就无上菩提,乃至于能够快速地成就大般涅盘的原因。这个菩提是就着智德来说,涅盘是约着断德。那么这个涅盘有哪些功德呢?第一个,安乐,它是没有痛苦的;第二个,解脱,它是自在的;第三个,寂静,这个地方指的是清净的意思;第四个,妙常,是相续不断。所以这个地方等于是说出了常乐我净,安乐当然是“乐”,解脱是“我”,寂静是“净”,妙常是“常”;诸佛的常乐我净的功德也是在六根当中所生起的。

    所以你看这个地方,这个不二法门就这个意思了。说是这个烦恼的活动处所在哪里?在六根。无上菩提的涅盘生起的处所,也在六根。当然这个地方的意思,我们从本经上看就是“达妄本空,知真本有”。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六根同时有两个东西存在。我们看这段经文,得到一个结论:我们六根门头当中有很多盗贼,这是真的,你看“使汝轮转,唯汝六根,更无他物”;但是我们六根当中也有很多的主人翁,有真实的功德,你看“安乐妙常”也是六根。

    问题在哪里呢?问题是,我们内心没有跟着主人走,而是跟着盗贼走,问题在这个地方。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房子里面有好人有坏人,两个人都有,但是我们习惯性跟坏人在一起,问题在这个地方。

    后面佛陀会讲说,其实你这个六根,我们第一个观念,六根没有错,错不在六根。你说,欸,六根产生烦恼,从今以后六根全部关起来。那你就完蛋了。你该看还是去看,该听的还是去听,但是你在见闻觉知的时候,你要生起一个观照的智慧,把那个“道”,那个大佛顶的道,把它观出来。就是你那个心不要跟着烦恼走,而要跟着你那个“道”。在本经后面会讲到一个不变之道、一个随缘之道,一个是空观,一个假观的道。就是你要想办法在六根当中把那个主人翁找出来。所以这个修行就是,你在这一生当中,看你能不能在六根当中把六根那个无为真人找出来(临济禅师说我们众生六根当中有一个“无为真人”在“放光动地”,只是我们当面错过)。

    所以这个十方诸佛的意思就是说,你这个六根同时具足了很多很多的烦恼贼,但是也具足了一个无量无边功德的大佛顶之法,看你能够找出来、找不出来而已。

    丑二、释迦亲说 分二:寅一、疑问;寅二、答释

    十方诸佛异口同音讲出这个所谓染净同居六根的道理。讲完以后,我们看释迦牟尼佛怎么说。丑二,释迦亲说。佛陀当然也会表达他的看法。这地方有两段:第一段,疑问;第二个,答释。

    寅一、疑问

    先看阿难尊者的疑问。

    阿难虽闻如是法音,心犹未明,稽首白佛:云何令我生死轮回,安乐妙常,同是六根,更非他物?

    十方诸佛讲出这个道理是讲得很简单,并没有讲出它的理由,所以阿难尊者听到十方诸佛讲到这个圆顿不二的法门,说是种种的烦恼是六根、种种的菩提也是六根这样子的圆顿不二的法音,可以说是心中没有完全明白,这个时候身体就起立来白告佛陀。说“云何”,就是为什么使令我等众生生死轮回的罪魁祸首是六根,而诸佛之所以成就安乐妙常种种的菩提涅盘的功德也是六根?就是它是一个众祸之门,是一个罪魁祸首,但是它又是一个功德之门,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阿难尊者对这个道理还不完全明白,请佛陀开示。

    寅二、答释 分二:卯一、长文;卯二、偈颂

    我们看释迦牟尼佛的回答。那当然佛陀的回答就讲得更详细了。这个地方有两段:第一个,长文;第二个,偈颂。

    【图四】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

    卯一、长文

    这个时候“佛告阿难”,这个地方的佛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他告诉阿难尊者说:“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这个地方先讲出六根的体性。说众生的六根,所谓的见闻嗅尝觉知,跟外在的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两个是来自于同一念心性的。就是说,从事相上来说,六根是在内,六尘是在外,有一个能见的见分跟所见的相分这样的差别。也就是说,当我们一心真如依体起用而产生见相二分的时候,就变成六根六尘;但是当我们摄用归体的时候,其实根尘回归到生命的本源就是唯是一心,所以“缚脱无二”。

    从这个观念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