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讲】(2/5)
他出家以后,果然不负众望,在七日当中就证得阿罗汉果。证得阿罗汉果以后,他的特色就是,目犍连尊者他那个第六意识分别心特别的强,见闻嗅尝觉知那个“知”的功能特别强。我们看,他证得阿罗汉果以后,那个第六意识心依止这个意生身,遨游十方世界,得无罣碍。这个地方讲到他的神足通的变化,他能够来去自如,小中变大,大中变小。所以他在神通的发明当中是最为第一的,因为这样的因素而成就阿罗汉。
不单只是释迦如来如此称叹,说我是神通道力第一,可以说十方诸佛都称赞我的神通是具足四种功德:第一个,我的神通是圆明的。我能够遍游十方,成办佛事,在整个空间上没有障碍。第二个,清净。于诸境缘,尘点不染。他在显现神通的时候,对神通的法不会产生染着。第三个,自在。他任运示现无有障碍。他要示现什么,他心里想什么,往往都能够心想事成,没有任何的障碍。四,无畏。他调伏魔外的时候,心中无所畏惧。所以他的神通力具足这四种功德,而得到释迦如来跟十方如来的赞叹。
看最后一段。
佛问圆通,我以旋湛心光发宣,如澄浊流,久成清莹,斯为第一。
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主要是“旋湛”。旋就是旋转,旋转这一念分别心而为圆湛常住的心性,就是我们讲的转分别心而为不生灭之性。“心光发宣”,以心中的智慧之光明,整个显发、宣流而成就神通的妙用。讲一个譬喻,比方说,我要去清净一个污浊的水流,慢慢地,时间久了以后,就把这个污浊的水流转成清净光明的水。斯为第一。
目犍连尊者的特色是神通,他整个方便门就是神通。当然,神通是一个因缘法,他当然要问自己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为什么我有神通?这个地方我们可以这样解释,从浅处来说,为什么有神通?在《瑜伽师地论》上说有两个因缘:第一个,你的念力要强。所以神通往往是要有禅定的,这个人专注力特别强。第二个,你要有点想象力。有禅定不一定有神通,有禅定你还得要修神通,在禅定的心中你要观想。比方说你看到这个墙壁,你就观想这个墙壁是如梦如幻的,我一定可以走过去,我一定可以走过……欸,你果然走过去。要带一点想象。
所以你看,在经典里面提到一个公案说,有一个龙王,大鹏金翅鸟要攻击它。大鹏金翅鸟整个翅膀展开要吃这个龙王的时候,旁边很多阿罗汉看到了,但根本措手不及,只有目犍连尊者马上显出神通,变成一个锅盖式的光明相,把这个龙王给盖住。就是说,你不是禅定而已,你那个心的想象力要特别的灵巧,特别的丰富,你在那个紧急情况都能够想出一个保护的光明相出来。
目犍连尊者在过去因缘当中第六意识的念力特别的强,想象力特别的丰富巧妙,所以他显的神通具足了圆明、清净、自在、无畏四种功德,得到十方诸佛的赞叹。在神通当中,他慢慢地能够会事入理,观察这个神通的因缘当下即空即假即中,而会归到一念心性,最后成就圆通。是这个意思。
辛四、观七大 分七:壬一、火头观火大;壬二、持地观地大;壬三、月光观水大;壬四、琉璃光观风大;壬五、虚空藏观空大;壬六、弥勒观识大;壬七、势至观根大
前面是讲到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我们从辛四开始“观七大”,讲到地、水、火、风、空、根、识七大。这当中有七段:一,火头观火大;二,持地观地大;三,月光观水大;四,琉璃光观风大;五,虚空藏观空大;六,弥勒观识大;七,势至观根大。
壬一、火头观火大
【图二】
乌刍瑟摩于如来前,合掌顶礼佛之双足,而白佛言:我常先忆久远劫前,性多贪欲。
这讲到他过去的一个因缘。乌刍瑟摩是一个比丘的名称,翻成中文叫火头,他是佛教的一个金刚护法神。这个时候他就在如来的面前,他是顶礼佛足而白佛言。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前面的尊者都是先坐着,然后再站起来禀告佛陀。但护法神是不能坐的,身为护法神,他是站在佛陀的旁边,所以他就直接地合掌顶礼,没有起立的这个动作。
他白告佛陀说,虽然我现在成就圣道了,甚至于已经成佛了(在后面经文会讲到,其实他已经成佛了,他只是乘愿再来),我现在经常回忆过去,在久远劫前我还是个凡夫的时候,我这个人的习性就是性多贪欲,对男女的贪欲这一部分特别的严重。这是他的习性,先讲出他过去的习性。
有佛出世名曰空王,说多淫人成猛火聚,教我遍观百骸四肢,诸冷煖气,神光内凝,化多淫心成智慧火,从是诸佛皆呼召我名为火头。
后来有一尊佛出世,这尊佛对我的影响特别的大,叫作空王佛。这个空王佛在《法华经》有提到,就是释迦如来跟阿难尊者是同时在空王佛所发菩提心,修学大乘佛法。所以你可以看得出来,这个乌刍瑟摩比丘也不可思议,他跟释迦如来、阿难尊者当时都是同学。空王佛这个时候就观察乌刍瑟摩比丘的特性,就跟他说:“多淫人成猛火聚。”说一个人淫欲心很重,经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