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讲】(5/5)
开,见身微尘,与造世界所有微尘,等无差别,微尘自性,不相触摩,乃至刀兵,亦无所触,我于法性悟无生忍,成阿罗汉。
这句话对持地比丘的启示太大了,“我即心开”,悟到了宇宙万法其实只就是我一念心性的妄动,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谓的一切唯心造。所以这个时候他体验到,我色身里面的四大微尘跟创造外在世界的微尘,是完全没有差别的,外面的土地跟我色身里面的四大是完全一样。所以,内外微尘的这种自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彼此不互相抵触的。乃至于刀兵也伤害不到我,因为刀兵也是微尘,我的身体也是微尘,微尘跟微尘,本自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我对于法性而悟到无生法忍,我慢慢体会到这个地大之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而悟到无生之理,在迹门当中成就阿罗汉果。所以他也可以说善根深厚,得到毗舍如来一点以后马上觉醒。
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
这个地方是讲他利他的发愿。前面讲到证阿罗汉果,这个地方讲他回小向大而进入大乘菩萨当中。如果有听闻如来在宣说妙莲华的、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的法门,我就预先到佛的处所,来做一个上首的弟子,帮助佛陀宣扬这个圆顿法门。这个“妙莲华”前面有说过,就是本经的法门,“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妙莲华,简单地说就是开显以不生灭为本修因的一佛乘的法门,就是妙莲华。因为一佛乘的思想不破坏因缘的假相,即事显理,不像小乘,一定要把事相消灭了才能够显现我空的真理。它是事相在,你只要观察它如梦如幻。因缘所生法只就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假相,它的本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你根本不用破坏它。它是出污泥而不染,这叫妙莲华。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如今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在因地是如实地观察我内在的色身的地大跟外在世界的地大,这两种地大是“等无差别”,完全是一念的心性的妄动,“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它的本质——本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众生随其因缘产生业力的妄动,它只是随顺众生的业力而显现差别的一种假相而已。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个假相自然消灭,智慧自然圆满,而成就无上菩提。观察地大而会事入理,证得如来藏妙真如性,斯为第一。
智者大师把大乘的修行分成两部分。他说我们刚开始叫缘修。大概资粮位的菩萨都是假借事相的因缘在修学。你看持地菩萨就很清楚,他刚开始就是起一念的善念,看到土地不平整就把它平整,有人需要帮忙拿东西他就拿东西,从事相当中慢慢地积功累德、培养善念。最后遇到了毗舍浮佛,他还是点他,你不要老是向外攀缘。修福报当然对,但是你要解脱,你要开始回光返照,解脱是要向内观照。你要观察这个土地高下是从什么地方来,要回光返照。所以,解脱是靠智慧,慢慢回光返照,最后,啪!整个事相的因缘破坏了,破妄显真,找到它清净的本来面目,后来证得圆通。这个叫作缘修。
所以智者大师说,先缘修再真修。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修学一开始是要依止善念,一定是借因缘来培养善念。慢慢地,善念再回光返照,就转成正念,开始观照。观照到一段时间,真正相应以后进入无念,这个时候身心空空荡荡,了了分明,无有少法可得。依止无念的心再重新出发,那个时候我们讲称性起修。所以,先从善念修起,先从善念而进入正念,由正念再进入无念,一般是这样的次第。先要有事相,才有理观的。
这句话对持地比丘的启示太大了,“我即心开”,悟到了宇宙万法其实只就是我一念心性的妄动,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谓的一切唯心造。所以这个时候他体验到,我色身里面的四大微尘跟创造外在世界的微尘,是完全没有差别的,外面的土地跟我色身里面的四大是完全一样。所以,内外微尘的这种自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彼此不互相抵触的。乃至于刀兵也伤害不到我,因为刀兵也是微尘,我的身体也是微尘,微尘跟微尘,本自都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我对于法性而悟到无生法忍,我慢慢体会到这个地大之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而悟到无生之理,在迹门当中成就阿罗汉果。所以他也可以说善根深厚,得到毗舍如来一点以后马上觉醒。
回心今入菩萨位中,闻诸如来宣妙莲华佛知见地,我先证明而为上首。
这个地方是讲他利他的发愿。前面讲到证阿罗汉果,这个地方讲他回小向大而进入大乘菩萨当中。如果有听闻如来在宣说妙莲华的、开示悟入佛的知见的法门,我就预先到佛的处所,来做一个上首的弟子,帮助佛陀宣扬这个圆顿法门。这个“妙莲华”前面有说过,就是本经的法门,“是名妙莲华,金刚王宝觉”。妙莲华,简单地说就是开显以不生灭为本修因的一佛乘的法门,就是妙莲华。因为一佛乘的思想不破坏因缘的假相,即事显理,不像小乘,一定要把事相消灭了才能够显现我空的真理。它是事相在,你只要观察它如梦如幻。因缘所生法只就是一个如梦如幻的假相,它的本性当下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你根本不用破坏它。它是出污泥而不染,这叫妙莲华。
佛问圆通,我以谛观身界二尘,等无差别,本如来藏虚妄发尘,尘销智圆,成无上道,斯为第一。
如今佛陀问我圆通法门,我在因地是如实地观察我内在的色身的地大跟外在世界的地大,这两种地大是“等无差别”,完全是一念的心性的妄动,“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所以它的本质——本就是如来藏妙真如性,众生随其因缘产生业力的妄动,它只是随顺众生的业力而显现差别的一种假相而已。所以,如果我们能够回光返照正念真如,这个假相自然消灭,智慧自然圆满,而成就无上菩提。观察地大而会事入理,证得如来藏妙真如性,斯为第一。
智者大师把大乘的修行分成两部分。他说我们刚开始叫缘修。大概资粮位的菩萨都是假借事相的因缘在修学。你看持地菩萨就很清楚,他刚开始就是起一念的善念,看到土地不平整就把它平整,有人需要帮忙拿东西他就拿东西,从事相当中慢慢地积功累德、培养善念。最后遇到了毗舍浮佛,他还是点他,你不要老是向外攀缘。修福报当然对,但是你要解脱,你要开始回光返照,解脱是要向内观照。你要观察这个土地高下是从什么地方来,要回光返照。所以,解脱是靠智慧,慢慢回光返照,最后,啪!整个事相的因缘破坏了,破妄显真,找到它清净的本来面目,后来证得圆通。这个叫作缘修。
所以智者大师说,先缘修再真修。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讲,修学一开始是要依止善念,一定是借因缘来培养善念。慢慢地,善念再回光返照,就转成正念,开始观照。观照到一段时间,真正相应以后进入无念,这个时候身心空空荡荡,了了分明,无有少法可得。依止无念的心再重新出发,那个时候我们讲称性起修。所以,先从善念修起,先从善念而进入正念,由正念再进入无念,一般是这样的次第。先要有事相,才有理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