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讲】(2/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都是讲一些怪力乱神去骗取财物,经常的偷盗。这种情况就好像一个人,它用水去灌有漏洞的巵(装水的器具),你用水每天的灌,虽然你每天做很多加行的功课,希望器具能够满,但是因为它有漏洞,所以经过尘点劫的时间,还是没办法把装水的器具装满。

    “水”指的是我们定慧的功德,说你这个人很用功的修行,但是你心中不断的造偷盗的行为,结果你的功德都漏掉了,你很难成就三昧,因为它把你的功德破坏掉。修行三昧要有个根本。那这应该怎么办呢?这讲到对治的方法有四段:

    施舍之法

    身舍贪悋

    若诸比丘衣鉢之馀,分寸不畜,乞食馀分,施饿众生。

    这是舍贪,所以你要能够修学三昧,你最好对世间的衣服、钵具你该用的,生活上有需要你就拿去用,有多馀的东西尽量不要积蓄;如果乞食当中有剩馀的食物,布施给饥饿的众生,不要储存太多的财物跟饮食,这是障道的。

    心舍慢瞋

    于大集会,合掌礼众,

    有人捶詈,同于称赞。

    大众集会当中能够以谦卑的心顶礼大众师,假设有人跟我们思想不一样,对我们有误会,捶打我们、骂詈我们,我们内心表示欢喜信受,就好像别人在赞叹我们一样。偷盗对治的方法就是舍,舍外面的物质,舍掉内心的瞋心跟慢心。

    身心舍尽

    必使身心二俱捐舍,身肉骨血,与众生共。

    第三个就是身心俱舍,也能够拿色身去供佛陀,内心中也能够舍掉种种的瞋恚跟高慢,乃至于血肉骨肉都可以跟众生共同来受用,有同体大悲的心。

    不着权乘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

    回为己解以误初学,

    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前面是偷盗身心,这里是偷盗佛法。你不能够将佛法的不了义说;「不了义说」,我们看经典,佛陀有的说法是常法,放诸四海皆准的,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如此;但是佛陀有时候是一时的方便,针对当时情况的开示,这叫「不了义说」,有他当时环境背景的。把不了义说「回为已解」。

    这有两层解释:一般的注解把「回为已解」,佛陀的不了义说,用这个地方来回护自己的过失。比方说,你本来就很喜欢吃肉,佛陀在戒律里面也是规定弟子能够吃五净肉,你看南传比丘他来到台湾他也是吃肉,戒律里面本来就可以吃肉,吃五净肉就好了。他不能体会到这是佛陀的不了义说。这是第一个、以不了义说来回护自己的过失。

    第二种是蕅益大师的解释:「回为已解」就是以不了义说,来当做自己一种狭隘的知见,自以为是,不了权实二法,以少知见来自以为是。这样子也是误导众生。佛印是人得真三昧。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的通达「权实二法」,这才能成就真三昧的因缘。

    判决邪正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

    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正如我前面所说的,是正法眼藏,假设违背这种说法的是邪知邪见。

    辛四、大妄语戒

    【图一】

    大妄语跟小妄语的差别,同样是妄语,但是小妄语它只是一种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比方说,见言不见,不见言见,乃至于闻言不闻,不闻言闻…等等,六根的一种虚妄的过失。而大妄语是针对未得言得,未证言证所说的。这地方有六段,我们先看第一段犯戒过失:

    犯戒过失

    杂染成魔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在这世界当中的六道众生,虽然你在前面的修学,断除了杀盗淫三种的行为跟三种的邪念,这三种清净的梵行已经圆满成就。但是假设有大妄语的过失,大乘的三摩地还是不能清净的。我们一再讲过,说为什么修止观,你有大妄语就会影响到你的止观?我也是随顺佛陀的教理在思惟啊?因为我们讲到大乘的戒定慧,它是互含互摄的,它的戒当中有止观,止观中有戒。所以你的戒法有过失,你就染污到你的止观,因为大乘佛法是以「一心真如」来开显戒定慧,它是三个互含互摄的,所以有大妄语的过失,三摩地就不能清净,这是互动的。最后的结果是,变成爱见之魔;什么叫“爱见”呢?贪求供养,“爱魔”;谓己成圣,认为自己成就圣道,邪知邪见,叫见魔。最后的结果断失了如来的种性,而忘失了菩提心。这是作一个总说,这以下第二段,看大妄语的相貌:

    妄语相貌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大妄语就是未得谓得;“得”指的是得到菩提智慧,“证”证得寂静涅盘。他用什么方式呢?他要求取世间尊胜第一的名称,对前人说我现在证得小乘的初果、二果、三果、四果,或者辟支佛果、或者大乘的十地,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