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小院儿,捉麻雀(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汤秀兰找了找,不一会儿就准备好了:竹筐、绳子、小木棍、小米。

    然后她们俩就开始准备抓小鸟。

    小国庆看着“两个娘”跑来跑去的忙活,就在那里“咯咯咯”的傻笑,以示鼓励。

    其实赵国庆就是这么想的:【既然自己没办法行动,那就只能拉老妈壮丁!要是能抓几只的话,那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做些实验,美滋滋啊!】

    抓小鸟的方法其实也简单,就是简单的竹筐陷阱。

    汤秀兰和李翠花拿着东西,走到院子里之后马上开始布置。

    说起他们家的院子……这是一个融合了四合院和东北民居的小院子。

    也可以认为是一个一进的四合院。

    小院是赵康明的老爹盖的。

    大概在三几年的时候。

    因为小日子国的侵略者,在安山这里大肆的采挖铁矿、煤矿、玉矿等等,建了不少生活区,也有很多很多的工人在这里生活。

    所以也就聚集了不少商人,开了不少店铺。

    赵康明老爹也是带着家人,跟着他的老板在这开了个古董玉石店。

    其实铺子主要就是收购那些矿工或者其他人,“偶得”或者“私藏”的玉石原石和碎金矿……

    着名的岫岩大矿区就在这……平时,那些挖矿“遗漏”的散碎玉石、金渣子可不少……

    后来跟着老板“喝汤”的赵康明老爹,也算是挣了不少家资,就盖了这个“精致”小院。

    附近也基本上都是这样独门独户的小院子,慢慢就形成了一小片“四合院小区”,基本都是那些商人、掌柜建的。

    现在也就成了,铁厂东区,兴隆街,四合小区……住的是部分商人、部分工人。

    至于为啥有些普通工人,因为有些房主逃难了或者被抄了……

    再说赵康明家小院。

    算是三座大屋子:北面主屋,外加东、西厢房。

    赵康明一家住的主屋,有三间房间,东屋开大门的是厨房,然后中屋和西屋是二连炕。

    汤秀兰和小国庆就是睡在中屋大间……哦,赵康明后来也睡过来了,因为后来小国庆慢慢的不怎么吵夜了。

    偶尔迷迷糊糊的赵国庆,在深夜里醒来,还能听到些少儿不宜的声音……

    主屋左右各有一个耳房。

    右边耳房是个仓库,放着粮食、大量干柴、炭、煤、工具杂物等等。

    左边耳房是特意弄的“澡房”和“室内旱厕”……可能是因为冬天太冷,不想去外面上公厕吧……

    为了抵抗寒冷……包括他们家在内,这一片四合院里面的房子,基本上都有“地火龙”和“火墙”结构……

    ……好在干柴、木炭、煤炭便宜!

    另外,东厢房也是三间,中间厨房,两边大炕房。

    东厢房是赵康明和唐有福处好了以后,硬是“白租”给李翠花他们住的。

    西厢房也是三间,和主屋结构差不多,北屋是厨房,中屋、南屋也是二连炕。

    现在西厢房则是空着。

    赵康明打算以后给儿孙们留着呢,他还想着多多的为赵家开枝散叶!

    现在老赵家就他一根独苗苗了……哦,现在有了老婆孩子。

    那次在侵略军战败撤退的时候,赵康明老爹因为想要阻拦,侵略者在古董玉石店的搜刮行为……

    得罪了它们!

    然后,一家人都被害了,也就赵康明侥幸逃过一劫。

    赵康明老爹,也就是赵国庆爷爷是个懂生活的……

    在小院子里面种了几棵树。

    三座屋子前面分别有:腊梅、珍珠梅、枫树、山楂树。

    树下都修了长条形小花坛,里面种的是:洋姜(菊芋)、翠雀和月季花。

    墙根下、角落里,还有几盆有些年头的“小型”松柏盆景。

    院子中央是一棵南果梨树,梨树下面是一个四四方方的葡萄架,葡萄架下面则是摆着一个不算小的圆形石桌,和三个圆形石凳子。

    葡萄架的左边有一口,口径不大的水井,上面盖着盖子。

    另外,顺着屋檐下面,甚至有“排水小沟”,一直通到外面院子后面的一个“集水大坑”里面。

    这个“集水大坑”就在左耳房“澡房”的后面,澡房大浴桶里面用完的水,也是可以流进大坑里。

    这一片小院的屋后或者旁边,都有这样的“集水大坑”……所以,这些小院子都是独门独院,彼此都隔着距离呢。

    这样的布置、样式儿简直是没的说……

    不愧是那些商人、大掌柜的住处!

    另外,其实赵康明家这一进的院子算是普通的……不说二进的,就连三进、四进的,也是大有人在!

    这也是建的时候“地广房稀”,用工便宜,材料也便宜!

    就近“开山采石”“挖土烧砖”,干柴煤炭都不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