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贸易能拯救迦太基么?(1/2)
对于罗马人而言,这种事情是很好理解的。
如果单纯从经济方面考虑,那根本不会有后世的罗马时代。因为如果只考虑经济收益的预期,那么连布匿战争都打不起来。
要知道,当年,罗马人根本没什么称霸地中海的野心。
那时候,西地中海的霸主还是迦太基。罗马反而一直奉行保守的外交政策,避免和迦太基发生冲突。
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的贸易秩序,和各种海上航线,都是人家迦太基经营起来的。而罗马人在这个体系里,其实日子过得很赚。
作为一个陆上大国,罗马是当时西地中海最重要的出口者之一。因为在这个贸易体系中,处于“生产者”的地位,所以受益颇多。
罗马不但积极参与迦太基的商业往来,还是迦太基的债主——由于罗马是个大出口国,所以迦太基虽然富裕,但它其实是欠罗马钱的。在双方矛盾爆发之前,迦太基还欠着罗马1500塔兰特的债务。
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后来第一次布匿战争,迦太基的总赔款,也就3200塔兰特,还是分期还的。
由于手持迦太基的巨额债务,还在不断从贸易中获利,因此,罗马很需要迦太基维持的西地中海商业秩序,更希望与迦太基合作,维持西地中海的贸易。它不但不想和迦太基开战,还很希望迦太基能继续稳定下去。以至于迦太基那边出现动乱时,罗马人比他们都急。
迦太基的军队由大量雇佣兵构成,但为了省钱,对于这些士兵,一直是用完就丢的态度。因此,战后经常出现老兵造反的现象。而迦太基就只能再拉军队,进行镇压。
这种事情,在迦太基历史上经常发生。连当时迦太基的第一名将、汉尼拔的老爹哈米尔卡,都是因为果断镇压自己的老部下,而出名的。
在双方彻底闹翻之前,迦太基出现雇佣兵暴乱时,罗马就立刻下达禁令,阻止意大利人去给这些雇佣兵提供支援。另外,为了防止迦太基兵力不足打不过,罗马还特意自己掏腰包,替意大利地区所有的迦太基奴隶赎身,把他们放回国,给迦太基补充人力。
波里比阿记录道,罗马人对迦太基所有的要求,都做了慷慨回应。尽管可能有吹嘘自己祖国的部分,但整体来说,罗马为迦太基考虑的,已经非常贴心了。
这时候的罗马,还在安心于经营自家。也没看出有什么冒险和扩张精神,只是安于在现有秩序下过日子而已。
当然,按后世史学家的观点,罗马人的外交举措确实真诚,但还是相对简单幼稚,也称不上英明。
直到“撒丁岛事件”爆发,罗马的态度才发生转变。因为这个岛屿位置很重要,就在罗马家门口,控制这里,可以控制整个第勒尼安海的航道。
海盗和迦太基海军,都以此为基地,威胁罗马的航线。实在没法对此继续无视,罗马才开始把视线投向海洋。而随着罗马军队准备对周围一系列岛屿动手,与迦太基的矛盾才开始渐渐不可避免。
而直到第一次布匿战争胜利,罗马人才彻底明白过来,自己其实不用斤斤计较于那点债务和贸易收入:假如用金钱衡量,这区区小数目,又何以与摧毁迦太基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提并论呢?
所以,与迦太基的战争才如此重要,因为这个时候,罗马人才完成了心态上的转变,为后世那个辉煌的庞大帝国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也是因此,说迦太基必须毁灭,其实没错。因为不毁灭它,估计也就没有后世的罗马了。
可以说,经济贸易就是罗马与迦太基外交中最稳固的部分。或者说,从经济角度看,这个规模的债务和贸易额,意味着这场战争就不可能打起来。
但结果,大家也是都知道的。
把战争因素考虑进去,事情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原本效率最高、最赚钱的方式,往往非常不安全。家庭的问题就是如此。
放弃众多责任,确实可以让自己这辈子,理论上过得更舒服。但在社会的变化面前,人的一生却又显得很长:
从八国联军攻入京师,到志愿军攻入汉城,只有五十年;
从甲午年,日本开始武装扩张,到1945年吃了二次原被迫投降,也是正好五十年;
而世界二极之一的红帐汗国,寿命还不如很多人类……
对于中原,数字其实更加明确:从共和政治,连续的历史记录开始,到清朝灭亡,2800年的信史时代,一共发生了3761场战争,只有800多年没有战争的记录。持续时间超过15年的和平期,有史以来只出现过三次。
可惜,一代人的和平,就足以让人产生错觉了。
因此,最大的问题就是,放弃组织能力,可能都等不到下一代人,自己就会遇到“有钱,但对方不讲道理”的情况了。
秩序的破坏不会带来秩序的空虚,而是会成为新秩序的土壤。就和贸易终究没法拯救迦太基一样,这些弱化的秩序,也是没法挡住觊觎者的。
如果单纯从经济方面考虑,那根本不会有后世的罗马时代。因为如果只考虑经济收益的预期,那么连布匿战争都打不起来。
要知道,当年,罗马人根本没什么称霸地中海的野心。
那时候,西地中海的霸主还是迦太基。罗马反而一直奉行保守的外交政策,避免和迦太基发生冲突。
原因也很简单:当时的贸易秩序,和各种海上航线,都是人家迦太基经营起来的。而罗马人在这个体系里,其实日子过得很赚。
作为一个陆上大国,罗马是当时西地中海最重要的出口者之一。因为在这个贸易体系中,处于“生产者”的地位,所以受益颇多。
罗马不但积极参与迦太基的商业往来,还是迦太基的债主——由于罗马是个大出口国,所以迦太基虽然富裕,但它其实是欠罗马钱的。在双方矛盾爆发之前,迦太基还欠着罗马1500塔兰特的债务。
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一笔巨款了。后来第一次布匿战争,迦太基的总赔款,也就3200塔兰特,还是分期还的。
由于手持迦太基的巨额债务,还在不断从贸易中获利,因此,罗马很需要迦太基维持的西地中海商业秩序,更希望与迦太基合作,维持西地中海的贸易。它不但不想和迦太基开战,还很希望迦太基能继续稳定下去。以至于迦太基那边出现动乱时,罗马人比他们都急。
迦太基的军队由大量雇佣兵构成,但为了省钱,对于这些士兵,一直是用完就丢的态度。因此,战后经常出现老兵造反的现象。而迦太基就只能再拉军队,进行镇压。
这种事情,在迦太基历史上经常发生。连当时迦太基的第一名将、汉尼拔的老爹哈米尔卡,都是因为果断镇压自己的老部下,而出名的。
在双方彻底闹翻之前,迦太基出现雇佣兵暴乱时,罗马就立刻下达禁令,阻止意大利人去给这些雇佣兵提供支援。另外,为了防止迦太基兵力不足打不过,罗马还特意自己掏腰包,替意大利地区所有的迦太基奴隶赎身,把他们放回国,给迦太基补充人力。
波里比阿记录道,罗马人对迦太基所有的要求,都做了慷慨回应。尽管可能有吹嘘自己祖国的部分,但整体来说,罗马为迦太基考虑的,已经非常贴心了。
这时候的罗马,还在安心于经营自家。也没看出有什么冒险和扩张精神,只是安于在现有秩序下过日子而已。
当然,按后世史学家的观点,罗马人的外交举措确实真诚,但还是相对简单幼稚,也称不上英明。
直到“撒丁岛事件”爆发,罗马的态度才发生转变。因为这个岛屿位置很重要,就在罗马家门口,控制这里,可以控制整个第勒尼安海的航道。
海盗和迦太基海军,都以此为基地,威胁罗马的航线。实在没法对此继续无视,罗马才开始把视线投向海洋。而随着罗马军队准备对周围一系列岛屿动手,与迦太基的矛盾才开始渐渐不可避免。
而直到第一次布匿战争胜利,罗马人才彻底明白过来,自己其实不用斤斤计较于那点债务和贸易收入:假如用金钱衡量,这区区小数目,又何以与摧毁迦太基所带来的巨大利益相提并论呢?
所以,与迦太基的战争才如此重要,因为这个时候,罗马人才完成了心态上的转变,为后世那个辉煌的庞大帝国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也是因此,说迦太基必须毁灭,其实没错。因为不毁灭它,估计也就没有后世的罗马了。
可以说,经济贸易就是罗马与迦太基外交中最稳固的部分。或者说,从经济角度看,这个规模的债务和贸易额,意味着这场战争就不可能打起来。
但结果,大家也是都知道的。
把战争因素考虑进去,事情就会完全不一样了。
原本效率最高、最赚钱的方式,往往非常不安全。家庭的问题就是如此。
放弃众多责任,确实可以让自己这辈子,理论上过得更舒服。但在社会的变化面前,人的一生却又显得很长:
从八国联军攻入京师,到志愿军攻入汉城,只有五十年;
从甲午年,日本开始武装扩张,到1945年吃了二次原被迫投降,也是正好五十年;
而世界二极之一的红帐汗国,寿命还不如很多人类……
对于中原,数字其实更加明确:从共和政治,连续的历史记录开始,到清朝灭亡,2800年的信史时代,一共发生了3761场战争,只有800多年没有战争的记录。持续时间超过15年的和平期,有史以来只出现过三次。
可惜,一代人的和平,就足以让人产生错觉了。
因此,最大的问题就是,放弃组织能力,可能都等不到下一代人,自己就会遇到“有钱,但对方不讲道理”的情况了。
秩序的破坏不会带来秩序的空虚,而是会成为新秩序的土壤。就和贸易终究没法拯救迦太基一样,这些弱化的秩序,也是没法挡住觊觎者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