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梁太后的思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盐州,迎来了西夏现在最具权势的梁太后。西夏梁太后对比大宋高太后,可要悲催不少。

    高太后垂帘听政,在汉族的文明中,小皇帝没成年,她是符合伦理道德的,她太后位置非常稳固。宋朝更不存在后党一说,士大夫庞大的势力集团隔绝了后戚参政。

    梁太后不行,西夏很多时候学习大宋,又不能和大宋一样,西夏李家能立国,借助了这里复杂的人口体系,政权要稳固,需要中央集权有得让利给一些部族,这两者始终难以协调。

    西夏皇后一般来自西夏另外的几股强大地方势力,比如野利氏、没藏氏。但梁太后不是,她是汉人,西夏汉族不是一股小力量。

    和辽朝一样,西夏和辽朝幽州在汉唐时期就是中华领土,他们是中华的异族臣子。上千年的积累这些原本的边塞地区自然是种族融合,你绝对不能称呼他们汉奸,他们祖祖辈辈就生活在那里。

    何况,哪怕被异族统治,他们也保留了汉族的文化传承。他们说的语言、用的文字、大部分的生活方式、甚至很多道德准则,其根本都来源于汉族。

    他们是汉族,不是宋人。是大唐崩溃后,汉族文明的主体传承最终放弃了他们。几百年来,他们需要生存,一个连生存都无法保障的族群,不能要求他们太多。亦如今天的果敢族,他们就是汉人,是中华放弃他们,他们没得选。

    西夏李家的崛起是比其他部族更重用了汉人,党项游牧善武,李家崛起是其武功,但建立政权稳固政权,西夏的汉人功不可没。

    梁太后是个极具传奇的人物,她是一个家世极其平凡的女子,她的上位充满了血腥杀戮,你见不到一点夫妻母子之情,李家被她能贬则贬,能杀就杀。她重用自己的娘家梁氏,生生的拉起一个宗族。有的时候,你把她当成一个拒绝全世界的人,似乎更能解读她。作为汉族人,在那里本来就是被压榨的对象。其实,她对党项人并没多少好感,当然她对宋人也无好感。

    梁太后当政,和李家当政有个最大的不同,汉族势大的时候不担心文治,担心的是武功。宋五路伐夏,梁太后撑住了西夏的局势,最后还打出永乐城一个反攻,她坐稳了太后的位置。随着李家皇帝的长大,她不交权就需要继续的赫赫武功,她不可能交权也不敢交权。很多时候一旦你起了这个头,后面就由不得你,你必须走下去。梁家的出头充满血腥,那她要离去一样会充满杀戮。

    梁太后要继续稳住西夏,她要掌控军权,她必须率领西夏军队南侵宋朝,在她眼中,宋才是软柿子。这也符合其他党项族人的利益。

    梁太后这次大举南征是有充分的计划的,她集中了手里最大的力量,只打算攻大宋一路。宋朝尽管前段时间有过起色,但在纯军事这个层面,始终双方都有一种心理,野战西夏占据优势。所以西夏占据战争的主动权,而宋朝永乐城之战后,哪怕新党想到的也是城寨筑过去,挤压过去,挤占他们的生存空间,压垮西夏。

    梁太后这个想法很谨慎,以西夏的实力灭不了大宋,那用雷霆之势咬下一块,要是这个战略能成功,今年一口明年一口那宋朝也会崩。

    梁太后选择东中西有过思虑,东边她首先排除,那里有点远,麟府丰州是吕梁山山外有限的一点空间,打下了收获和付出也不成正比,再往里走地势对西夏太不利。折家作为党项族,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中西两边梁太后考虑很久,她更倾向于中,只有打掉环州,才能和西夏会州形成宽度,当环州传来擒生军惨败的消息,这个给她加了重重的砝码。

    战事不大,西夏梁太后却清楚,这场野战对于西夏意味着什么,她绝不能让环州这样崛起,那样宋顶出来的这个点会让西夏寝食难安。她必须把这个牙顺便拔掉,不能让宋形成连环效应,一旦更多的宋军具备野战击溃西夏能力,那五路伐夏的事就会重演,那会更难打,那个时候宋军不算很强,只是各路准备充分,那是用钱堆出来的。

    梁太后到了盐州,她会中路直接发动战事,没必要东西两路先去试探,那里没多少部队,很容易暴露实力。她有点概叹西夏部队不如从前了,她遗忘了这根本有她的原因。

    西夏李家对战争的理解,是一点一点打出来的,是行武事的人长年的积累。只要多点大局观,那就能带着一支军队崛起。梁氏掌握了军权,可以有策略,统兵方略,但一支军队本质战力还是在军队本身。

    地图上划出来的分兵合击、长途奔袭,看似神来之笔,执行的却是军队,军队没这个实力,可能都跑不到位置,更别说还要打一战。梁氏某种程度犯了大宋很大部分文臣犯的错,只是梁氏还是懂点军队的,就是她不认为西夏军队战斗素质下降是她的原因。

    梁氏要会州和夏州在她中路出击后,做出一个出击的动作,其他要求不了更多。战力都集中在她这里,战事一起会州夏州会不会受到宋军的反击,她不能最后判定,虽然各路线报总结认为宋朝不具备这个前出能力,但小心能使万年船,对于西夏来说,这几个州任何一个地方有事,西夏都很难承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