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儒法不两立,声名于我如浮云(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闻言,秦凡一脸嘲讽。

    “天下百姓在乎的是,谁给他们好日子过,谁真心待他们好。

    儒家的存在只是对于权贵阶层有所帮助。

    对于普通百姓,只有奴役与压榨而已。

    如今,天下士族早已自身难保。

    在本公子的势力下,无论是学子还是士族,官员,早已公审完毕。

    如今,势力已成,是时候可以拿鲁县的孔家动刀了。

    以孔家的罪状和天下儒生残害百姓的罪状。

    相信载入史书一定会很精彩。

    本公子不仅要灭了他们的道统,还要将其载入史书,告诉后人,儒家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才被灭的。

    收集天下万民提供的罪证,整理成册。

    以他山之石攻其玉。

    本公子想想都兴奋不已。”

    杀人诛心。

    这是赤裸裸的不给活路。

    一旦如此。

    后世谁敢为儒家翻案?

    面临着铁证面前,各地百姓提供的证据,人人只会以儒家为耻。

    谁还敢头铁的承认自己的儒生?

    面对着秦凡这样的魔鬼,儒家这回算是彻底的踢到铁板了。

    在这个世道,谁的屁股也干净不了。

    这是阳谋。

    秦凡做为开国皇帝,谁也不敢头铁的去改他的定下国策。

    除非是短命王朝。

    不然,儒家的结局已经注定了。

    “公子,你这是打算彻底不给儒家活路了啊?”

    听完蔡邕的话,秦凡一脸肃然的道:“儒家何尝给过其余家的活路?

    凭什么其余百家都可以被儒学吞并。

    而儒学不能被拆解?

    一鲸落,万物生。

    这就是儒家的结局。

    没有竞争,就不会进步。

    所以,本公子选择将其分解,各自朝着自己的方向进步。

    最终受益的也将会是华夏芸芸众生。”

    闻言,众人都沉默了。

    这是事实,没有人会任由一家独大。

    而大汉一家独大后的结果,已经出现了。

    荀彧有些犹豫道:“公子,孔家和儒家可以杀,但孔子做出的贡献的确有益于华夏。

    这是改不了的事实,还请公子不要被愤怒蒙蔽了双眼。”

    对于荀彧,秦凡一直很有耐心。

    从始至终,敢于和自己讲理的唯有他一人尔。

    忠言逆耳,相对于其余人,更多的是服从。

    因为,召唤出来的人忠诚于自己,损害到自己的利益也不会违抗自己。

    但本土的谋士和武将却是不同了。

    “文若,从来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你应该懂得,选择大于努力。

    任何事情都只有利益而已,本身就没有对错。

    自古以来,站错队都是要付出代价的。

    成王败冦。

    无论是争夺天下,或者站错队。

    从来就没有全身而退的先例。

    孔子等于是儒家的旗帜。

    儒家都灭了,留之何用?

    给自己找不痛快吗?”

    秦凡的一席话,让荀彧沉默了。

    党派之争,没有对错,只有利益。

    失败者往往付出的代价就是死亡。

    这时,王允开口道:“公子,儒家是儒家,孔家是孔家,儒家的掌门人从来就不是孔家。”

    秦凡内心的有些无语,儒家存在的时间太久了

    早已深入人心。

    连自己势力内都在为其开脱。

    更何况于天下人了?

    但是如此,更坚定了他抹除这一孔儒的决心。

    这种学说,留着就是祸害。

    “是啊,但无论儒家是谁在做掌门,孔家都是一面旗帜。

    这就足够了。

    为了避免死灰复燃,本公子只能给其冠上罪名。

    永世不得翻身。

    未来,等天下一统。

    想要将书流通于世,必须经过朝廷的审核才能出市。

    违者重惩,只有将文化控制在朝廷手中,才能有话语权。”

    众人摇头苦笑,面对着秦凡如此的坚决。

    他们毫无办法,只能拖一步算一步了。

    未来发动更多的人劝说秦凡,或许还能劝说成功。

    荀彧上前一步道:“公子,此时的大汉还未统一,此举事关重大,属下觉得待天下一统,再来讨论也不迟。

    荆,益两地远离战乱,近些年来,几乎成了所有士族避世的世外桃源。

    儒风盛行,一旦朝廷如此做。

    未来对于荆,益两州的收复将会增加困难。”

    众人眼神一亮,目前虽有拖才是上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