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劫贪官济百姓(2/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被染上了一层白茫茫的颜色。

    大多数男丁皆需步行,但是姜家的两辆马车都是自带的,且几匹马都被喂得高大壮硕,他们一家安然无恙地待在马车里。

    大嫂邱梅雪手中还捧着暖炉,和景秋蝶还有柳嬷嬷、春雨坐在一辆马车里。

    另外一辆马车里是姜衍、姜思雨,阿北,还有桃枝。

    姜念薇则是和二哥坐在外头,不时还可以听到马车之中姜衍念诗的声音。

    姜衍捧着书籍,认真地为姜思雨讲解着诗句。

    阿北也默默在一旁,聆听着他们的对话,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专注和好奇,仿佛也被姜衍的话语所吸引。

    “爹,你说的那些内容,我真的记不住。”姜思雨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嘟囔道:“你也知道,我本来就对这些没什么兴趣。”

    姜衍闻言,不禁皱了皱眉,轻轻地摇了摇头,道:“你真是……也不知道你到底像哪个!”

    虽然口头上责备着,但姜衍的眼神中却满是宠溺和无奈。

    他深知自己的这个小女儿性格活泼好动,对于枯燥乏味的书本知识提不起兴趣,便由着她去了。

    转头他又看向了阿北,“阿北,你能懂得刚才我所说诗句的含义吗?”

    阿北微微一愣,随即迅速反应过来,他清晰地记得那些诗句,于是缓缓开口背了一遍诗句,又将其中含义道明,“……这是诗人对天下苍生的深深忧虑。”

    姜衍听着阿北的复述,抚摸着胡须,眼中流露出满意之色。

    “你这孩子,记性真是好得出奇,只要你肯下功夫,将来参加科举考试,考取功名也并非难事。”

    说罢便拿出一本书,递到阿北手中,“这是我精心摘抄的,你且拿去看,有空时多读读,对你的学业定有助益。”

    阿北受宠若惊,他虽识字,却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教育,接过书之后,内心倒是升腾起一股五味杂陈之感,这姜家人对他实在太好了。

    姜衍一路走来,目睹了太多的民生疾苦,那些沉重的现实远比他想象中的更为残酷。

    然而,此刻的他却感到力不从心,自身尚且难以保全,又如何能够顾及到那些水深火热的百姓呢?

    他心中泛起一丝无奈和苦涩,想起那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今,他连自己的小家都难以守护,又如何能够去谈论治国平天下的大业呢?

    但对阿北这个孩子,他倒是觉得投缘,“阿北,你有师父吗?”

    阿北沉默了许久,低声回答:“小的没有师父。”

    他的出生就不受期待,作为孟家私生子,屈辱度日,就算是有学堂他也不敢去。

    一旦自己出现在学堂之中,便会成为那些纨绔子弟的眼中钉,受尽欺辱与嘲笑。

    姜衍摸了摸胡子,“如此甚好,思雨不爱念书,不如你做我的学生吧。”

    阿北的眼中闪过一抹惊喜,“姜先生,可是小的身份卑微。”

    “读书这件事,没有卑微之说,我也出身贫寒,只要你愿意我便教你。”

    他连忙斩钉截铁地回答:“我愿意。”

    姜思雨也在一旁拍手叫好,“这样爹爹一路上也不会逼着我念书了。”

    姜念薇在马车外已经听到了几人的对话,或许在父亲的教导之下,孟怀北会有所改变。

    只是想到他杀死那个老光棍的情景,真有几分长大之后心狠手辣的模样。

    这一路上还算是安稳,姜念薇不时会回头看秦家的状态。

    秦梦蕊全身疼痛,根本无法正常走路,秦子谦和庄秋荷只能轮流背着她前行,在这崎岖的山地和冰冷的雪地中,他们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难。

    还时刻提心吊胆,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滑倒,又不能将秦梦蕊弃之不顾,只能咬紧牙关,坚持前行,也算是吃尽了苦头。

    三日之后,他们便到达了隆州押送犯人的驿站。

    风势也愈发猛烈,呼啸着穿过大街小巷,卷起阵阵雪雾,街道两旁的树木被风雪压弯了腰,枝叶在风中摇曳,发出凄厉的声响。

    一家人安顿好之后,姜念薇悄悄地将大哥拉到了一边,低声商讨着接下来的计划。

    “大哥,你还记得上次在淳州的时候,我偷偷从那个贪官家里弄来的银两吗?我们便可以依照上一次一样行事,只不过这一次我需要你帮我。”

    姜澜煦本来还在犹豫,他们尚且戴罪在身,上一次是侥幸,若是被发现,恐连累家人。

    又突然想起,隆州此地,贪官异常之多,且家中的宝物也多,若是可以寻得几支上好的百年人参,对父亲和妻儿的身体都用好处。

    且他如今囊中羞涩,一路上都是靠妹妹与母亲打点。

    “你也看到了,一路上此地流浪的百姓众多,我们只是劫富济贫罢了。”

    光靠她一个人,肯定无法行事,还需要大哥的帮忙,况且大哥的轻功比她要好,这样去贪官家中也要简单许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