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生儿子就是为别的女人生的(2/3)
他爸是儿子太多,对所有的儿女都不在意。
如果只有一个儿子,同样会跟二叔三叔一样。
恨不得榨干女儿的血来供养儿子。
二叔二婶别那么偏心乔栋,乔灵也不会跟汪秀儿去深市做皮肉生意。
“四嫂,这是我前阵子才跟人学做的糯米血肠,尝尝看。”
油炸糯米血肠,外层焦脆,内里软糯浓香。
前些年夫妻俩陪谢一城走遍了大半个国家,尝遍无数美食。
还是被乔燕做的血肠惊艳到了。
“真的很好吃,比其他地方做的都好吃。”韩小雅吃了一口就爱上了,夸赞道:“小燕你手艺真好。”
她能文能武,学什么都快,唯独做吃食,怎么都学不好。
当年追乔伟,听信什么抓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男人的胃的鬼话,专门出钱跟酒店大师傅学做菜。
学了几个月,大师傅看到她就头大,忍无可忍之下把学费退给她,让她另请高明。
因此她一直觉得做饭好吃的人好厉害,尤其是男人。
每当乔伟轻松的像喝水一样简单的做出一桌子美食,她就佩服的不要不要的。
自己的手艺被肯定,乔燕眉开眼笑:“四嫂喜欢我再多做些,带回京市吃。”
韩小雅也不跟她客气:“那就谢谢啦。”
家里这些年吃不完的山货和各种腊味,都是村委会和乔燕送的。
“别客气,该说谢谢的是我,没有你和四哥借的钱,我们哪有今天啊。”
乔燕从不隐瞒女儿们,她当年在赵家过的是什么日子,娘家又是如何对她。
也告诉她们是谁帮了她们。
赵小刚是怎么打她,大女儿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从小就表示这辈子绝不结婚,在家陪着她。
她不跟孩子说必须结婚什么的,鼓励她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一生,唯一的要求就是别做违法犯罪的事。
时代不同了,对女性的宽容度越来越高,不结婚别人也不会抱着,你是不是脑子身体有毛病的异样眼光看你。
人生短短几十年,过的舒心就是最大的幸福。
“就在这儿住,房间有,床上用品也换了全新的,过些天我们一起回去。”
乔伟道:“既然回家过年,得打扫布置一下,明天回去看看,有要买的东西再来。”
农村的房子不住坏的很快,谢一城留下的房子木料全都被虫蛀了,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已经不能住人。
前两年村委会开会,决定由村里出钱给乔伟盖一栋小楼。
乔伟没考虑过回老家养老。
谁也不敢说自己身体好,就一辈子都没个病痛。
老了还是在发达的城市养老比较好,医疗资源就比县城强。
况且就一个孩子,就算很难见面,能住在一个城市心理上也是种安慰。
不过,想偶尔回老家住住还是得有个落脚地。
乔康三年前就盖了楼房,乔健媳妇去年跟娘家借了些钱盖了楼房。
兄弟间是什么关系不用多说。
乔伟不缺钱,没必要去别人家住,也不占村里的便宜。
给村委会转了三十万,请村里帮忙盖了栋两层小楼。
家具家电是照顾宋红兵的生意。
韩小雅:“我们先回去把东西布置好,咱们两家一起过年。”
乔燕高兴的说:“好啊,阿菊跟你们一起回去,帮着搭把手。”
“不用,离除夕还有六天,我们俩就能搞定。”
乔伟问乔兰:“阿兰考虑报考哪个大学?”
“我想好了,就报考本省的大学,没考上我就跟我妈守店做生意,不复读了。”乔兰笑着回答。
从小就跟着妈妈做生意,家里宾馆要管,还开着几个铺子做着生意,她升学压力不大。
考上最好,考不上也不怕没事儿做。
多读书能长见识明事理,但说到底还是为了能有个好前程,后半生能过的轻松些。
不管有没有上大学,能赚到钱就是王道。
况且她对自己的形象有自知之明,想做白领不可能。
做又苦又累工资又低的工作,还不如在家做生意。
乔伟点头:“本省的大学也不错,回家方便。”
乔菊说:“四舅,我要考京市的重点大学,跟大丫姐一样厉害。”
乔伟鼓励她:“那你要继续加油,等你考上了四舅送你升学礼物,不过,也别把自己绷得太紧,该学就学,该休息还是要休息。”
乔秀考上大学他送了台笔记本和一部手机,一视同仁,乔兰乔菊姐妹也有。
外地考生比京市本地考生考清大的分数更高,教育资源又不如京市好。
凤县的高中几十年来考上清大的学生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乔菊有志气是好事,不管能不能考上,适当的鼓励是需要
如果只有一个儿子,同样会跟二叔三叔一样。
恨不得榨干女儿的血来供养儿子。
二叔二婶别那么偏心乔栋,乔灵也不会跟汪秀儿去深市做皮肉生意。
“四嫂,这是我前阵子才跟人学做的糯米血肠,尝尝看。”
油炸糯米血肠,外层焦脆,内里软糯浓香。
前些年夫妻俩陪谢一城走遍了大半个国家,尝遍无数美食。
还是被乔燕做的血肠惊艳到了。
“真的很好吃,比其他地方做的都好吃。”韩小雅吃了一口就爱上了,夸赞道:“小燕你手艺真好。”
她能文能武,学什么都快,唯独做吃食,怎么都学不好。
当年追乔伟,听信什么抓住男人的心就要先抓住男人的胃的鬼话,专门出钱跟酒店大师傅学做菜。
学了几个月,大师傅看到她就头大,忍无可忍之下把学费退给她,让她另请高明。
因此她一直觉得做饭好吃的人好厉害,尤其是男人。
每当乔伟轻松的像喝水一样简单的做出一桌子美食,她就佩服的不要不要的。
自己的手艺被肯定,乔燕眉开眼笑:“四嫂喜欢我再多做些,带回京市吃。”
韩小雅也不跟她客气:“那就谢谢啦。”
家里这些年吃不完的山货和各种腊味,都是村委会和乔燕送的。
“别客气,该说谢谢的是我,没有你和四哥借的钱,我们哪有今天啊。”
乔燕从不隐瞒女儿们,她当年在赵家过的是什么日子,娘家又是如何对她。
也告诉她们是谁帮了她们。
赵小刚是怎么打她,大女儿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从小就表示这辈子绝不结婚,在家陪着她。
她不跟孩子说必须结婚什么的,鼓励她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过一生,唯一的要求就是别做违法犯罪的事。
时代不同了,对女性的宽容度越来越高,不结婚别人也不会抱着,你是不是脑子身体有毛病的异样眼光看你。
人生短短几十年,过的舒心就是最大的幸福。
“就在这儿住,房间有,床上用品也换了全新的,过些天我们一起回去。”
乔伟道:“既然回家过年,得打扫布置一下,明天回去看看,有要买的东西再来。”
农村的房子不住坏的很快,谢一城留下的房子木料全都被虫蛀了,随时都有坍塌的可能,已经不能住人。
前两年村委会开会,决定由村里出钱给乔伟盖一栋小楼。
乔伟没考虑过回老家养老。
谁也不敢说自己身体好,就一辈子都没个病痛。
老了还是在发达的城市养老比较好,医疗资源就比县城强。
况且就一个孩子,就算很难见面,能住在一个城市心理上也是种安慰。
不过,想偶尔回老家住住还是得有个落脚地。
乔康三年前就盖了楼房,乔健媳妇去年跟娘家借了些钱盖了楼房。
兄弟间是什么关系不用多说。
乔伟不缺钱,没必要去别人家住,也不占村里的便宜。
给村委会转了三十万,请村里帮忙盖了栋两层小楼。
家具家电是照顾宋红兵的生意。
韩小雅:“我们先回去把东西布置好,咱们两家一起过年。”
乔燕高兴的说:“好啊,阿菊跟你们一起回去,帮着搭把手。”
“不用,离除夕还有六天,我们俩就能搞定。”
乔伟问乔兰:“阿兰考虑报考哪个大学?”
“我想好了,就报考本省的大学,没考上我就跟我妈守店做生意,不复读了。”乔兰笑着回答。
从小就跟着妈妈做生意,家里宾馆要管,还开着几个铺子做着生意,她升学压力不大。
考上最好,考不上也不怕没事儿做。
多读书能长见识明事理,但说到底还是为了能有个好前程,后半生能过的轻松些。
不管有没有上大学,能赚到钱就是王道。
况且她对自己的形象有自知之明,想做白领不可能。
做又苦又累工资又低的工作,还不如在家做生意。
乔伟点头:“本省的大学也不错,回家方便。”
乔菊说:“四舅,我要考京市的重点大学,跟大丫姐一样厉害。”
乔伟鼓励她:“那你要继续加油,等你考上了四舅送你升学礼物,不过,也别把自己绷得太紧,该学就学,该休息还是要休息。”
乔秀考上大学他送了台笔记本和一部手机,一视同仁,乔兰乔菊姐妹也有。
外地考生比京市本地考生考清大的分数更高,教育资源又不如京市好。
凤县的高中几十年来考上清大的学生一个巴掌都数得过来。
乔菊有志气是好事,不管能不能考上,适当的鼓励是需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