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北戎图谋江南(3/4)
只,以便我们的骑兵能够快速过江,这样我们就可以在短时间内集结足够的力量,对江南发起突袭。”拓拔宏点头表示赞同:“秉忠,你的建议很好。我们就按照这个计划行事,同时也要加强对江南的情报搜集,了解他们的防御情况。”
于是,北戎开始秘密地准备过江的物资和人员,同时派出斥候密切监视江南的动静。而大齐方面,沈凌汐也在积极准备,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和平,真正的决战即将到来。
温景安对沈凌汐说:“凌汐,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北戎有任何异动,就要立刻出击。”沈凌汐点头:“陛下,我已经安排好了,我们会密切关注北戎的动向,同时加强江南的防御,特别是沿江一带。”张彦泽在一旁默默听着,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为失去的土地和人民复仇。
乾隆六年三月初八,拓拔宏派百万大军攻打大齐北方最后一个据点扬州城,知府曹振墉坚守抵抗,扬州城被围两个月后,曹振墉最终因寡不敌众,粮尽弹绝而战死沙场,当天是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曹振墉提前对女儿曹婉诗说:“婉诗,为父要殉国了,我让人带你渡江去江南找陛下,然后你就嫁给陛下入宫为妃,这样你后半生也有了依靠,为父已经给陛下上了奏折,陛下他会接受你的。”
曹婉诗泪流满面,紧握父亲的手:“父亲,我不会让您失望的,我会带着您的遗志,活下去,为扬州城,为我们大齐。”曹振墉抚摸着她的头发,眼中满是不舍:“记住,你是曹家的骄傲,也是大齐的女儿。无论何时,都要坚强,要让世人看到我们大齐的精神。”说完,他转身走向城墙,面对着蜂拥而上的北戎军队,毫无惧色。那一日,曹振墉身披铠甲,手持长枪,犹如一位不屈的战士,直至最后一刻,他也没有退缩,战死在了他誓死扞卫的土地上。
曹婉诗忍着悲痛,按照父亲的嘱托,带着仅剩的家仆,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扬州城。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安和对父亲的思念,但她知道,她必须完成父亲的遗愿,去见皇帝,告诉他扬州城的真相,告诉他自己愿意成为大齐的一份子,哪怕是牺牲个人的幸福。与此同时,温景安和沈凌汐也在等待着来自北方的消息。当曹婉诗的身影出现在金陵皇宫之外时,她的心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她要为父亲的牺牲发声,要为大齐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切。
曹婉诗到了金陵皇宫外,可是守卫宫门的卫士不让她进入,说道:
“皇宫重地,岂是你等可以随便进出的?快快离去,否则按律法处置。”曹婉诗心中一紧,但她没有退缩,她知道这是她唯一的机会。她挺直腰板,用坚定的声音说道:“我是曹振墉之女曹婉诗,我有重要的事情要面见陛下,关乎国家大事,还请通禀。”卫士们相互看了一眼,其中一个较为年长的卫士上前一步,低声询问:“曹振墉?扬州城的知府吗?他怎么了?”曹婉诗的眼泪再次涌了出来,她强忍着哽咽,声音有些颤抖地说:“我的父亲,他已经战死沙场,我带来了前线的消息,还有他的遗愿,必须亲自告知陛下。”
卫士们对视一眼,似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年长的卫士示意其他人退后几步,然后对曹婉诗说:“你稍等,我去通报一声。”不一会儿,那个卫士回来了,表情严肃:“曹姑娘,陛下和皇后正在议事,不过我可以带你进去,但是你要冷静,不得胡闹。”
曹婉诗点头,感激地看着那位卫士,跟随他穿过重重宫门,来到了议事殿外。卫士在外等候,她独自一人走进了大殿,看到了坐在龙椅上的温景安和站在一旁的沈凌汐。她跪倒在地,泪水模糊了视线,但仍清晰地说出了每一个字:“陛下,臣女曹婉诗,特来报信,扬州城已失,父亲曹振墉战死,请求陛下的庇护。”温景安和沈凌汐闻言,立刻迎了上来,温景安问道:“曹爱卿的情况我们都听说了,你不必多礼,起来说话。”
曹婉诗缓缓站起身,擦干眼泪,将父亲的遗愿和扬州城的最后抗争详细叙述了一遍,她这样说道:
“父亲在临终前,让我带着他的遗志和对大齐的忠诚,前来金陵。他说,扬州城虽失,但我们大齐的精神犹存。他让我告诉陛下,即使身死,也要陛下和皇后娘娘坚强,不要放弃任何一块土地,不要让北戎的铁蹄践踏我们的家园。”沈凌汐走到曹婉诗身旁,温柔地扶她起来,眼中透露出深深的同情与敬意:“曹姑娘,你的勇敢和坚韧令人钦佩。你父亲的牺牲,我们会铭记于心。现在,你需要休息,我们会妥善安置你,也会为你的父亲立碑纪念。”温景安沉声道:“曹爱卿的事迹,我会昭告天下,让所有人知道,他是大齐的英雄。现在,我们需要你的帮助,告诉我们关于北戎的一切,以及他们现在的状况。”
曹婉诗点了点头,她知道自己肩负着重任,她详细地讲述了北戎军队的动向、战术以及他们目前的部署,她这样说道:
“陛下,根据我在扬州城内的观察和父亲的汇报,北戎军队虽然强大,但他们并不擅长水战。他们的主要力量还是集中在骑兵,对于江南的水网地带,他们可能会有所顾忌。此外,北戎在扬州城的统治并不稳固
于是,北戎开始秘密地准备过江的物资和人员,同时派出斥候密切监视江南的动静。而大齐方面,沈凌汐也在积极准备,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和平,真正的决战即将到来。
温景安对沈凌汐说:“凌汐,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北戎有任何异动,就要立刻出击。”沈凌汐点头:“陛下,我已经安排好了,我们会密切关注北戎的动向,同时加强江南的防御,特别是沿江一带。”张彦泽在一旁默默听着,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为失去的土地和人民复仇。
乾隆六年三月初八,拓拔宏派百万大军攻打大齐北方最后一个据点扬州城,知府曹振墉坚守抵抗,扬州城被围两个月后,曹振墉最终因寡不敌众,粮尽弹绝而战死沙场,当天是五月二十七日,这一天曹振墉提前对女儿曹婉诗说:“婉诗,为父要殉国了,我让人带你渡江去江南找陛下,然后你就嫁给陛下入宫为妃,这样你后半生也有了依靠,为父已经给陛下上了奏折,陛下他会接受你的。”
曹婉诗泪流满面,紧握父亲的手:“父亲,我不会让您失望的,我会带着您的遗志,活下去,为扬州城,为我们大齐。”曹振墉抚摸着她的头发,眼中满是不舍:“记住,你是曹家的骄傲,也是大齐的女儿。无论何时,都要坚强,要让世人看到我们大齐的精神。”说完,他转身走向城墙,面对着蜂拥而上的北戎军队,毫无惧色。那一日,曹振墉身披铠甲,手持长枪,犹如一位不屈的战士,直至最后一刻,他也没有退缩,战死在了他誓死扞卫的土地上。
曹婉诗忍着悲痛,按照父亲的嘱托,带着仅剩的家仆,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离开了扬州城。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不安和对父亲的思念,但她知道,她必须完成父亲的遗愿,去见皇帝,告诉他扬州城的真相,告诉他自己愿意成为大齐的一份子,哪怕是牺牲个人的幸福。与此同时,温景安和沈凌汐也在等待着来自北方的消息。当曹婉诗的身影出现在金陵皇宫之外时,她的心中充满了坚定和决心。她要为父亲的牺牲发声,要为大齐的未来贡献自己的一切。
曹婉诗到了金陵皇宫外,可是守卫宫门的卫士不让她进入,说道:
“皇宫重地,岂是你等可以随便进出的?快快离去,否则按律法处置。”曹婉诗心中一紧,但她没有退缩,她知道这是她唯一的机会。她挺直腰板,用坚定的声音说道:“我是曹振墉之女曹婉诗,我有重要的事情要面见陛下,关乎国家大事,还请通禀。”卫士们相互看了一眼,其中一个较为年长的卫士上前一步,低声询问:“曹振墉?扬州城的知府吗?他怎么了?”曹婉诗的眼泪再次涌了出来,她强忍着哽咽,声音有些颤抖地说:“我的父亲,他已经战死沙场,我带来了前线的消息,还有他的遗愿,必须亲自告知陛下。”
卫士们对视一眼,似乎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年长的卫士示意其他人退后几步,然后对曹婉诗说:“你稍等,我去通报一声。”不一会儿,那个卫士回来了,表情严肃:“曹姑娘,陛下和皇后正在议事,不过我可以带你进去,但是你要冷静,不得胡闹。”
曹婉诗点头,感激地看着那位卫士,跟随他穿过重重宫门,来到了议事殿外。卫士在外等候,她独自一人走进了大殿,看到了坐在龙椅上的温景安和站在一旁的沈凌汐。她跪倒在地,泪水模糊了视线,但仍清晰地说出了每一个字:“陛下,臣女曹婉诗,特来报信,扬州城已失,父亲曹振墉战死,请求陛下的庇护。”温景安和沈凌汐闻言,立刻迎了上来,温景安问道:“曹爱卿的情况我们都听说了,你不必多礼,起来说话。”
曹婉诗缓缓站起身,擦干眼泪,将父亲的遗愿和扬州城的最后抗争详细叙述了一遍,她这样说道:
“父亲在临终前,让我带着他的遗志和对大齐的忠诚,前来金陵。他说,扬州城虽失,但我们大齐的精神犹存。他让我告诉陛下,即使身死,也要陛下和皇后娘娘坚强,不要放弃任何一块土地,不要让北戎的铁蹄践踏我们的家园。”沈凌汐走到曹婉诗身旁,温柔地扶她起来,眼中透露出深深的同情与敬意:“曹姑娘,你的勇敢和坚韧令人钦佩。你父亲的牺牲,我们会铭记于心。现在,你需要休息,我们会妥善安置你,也会为你的父亲立碑纪念。”温景安沉声道:“曹爱卿的事迹,我会昭告天下,让所有人知道,他是大齐的英雄。现在,我们需要你的帮助,告诉我们关于北戎的一切,以及他们现在的状况。”
曹婉诗点了点头,她知道自己肩负着重任,她详细地讲述了北戎军队的动向、战术以及他们目前的部署,她这样说道:
“陛下,根据我在扬州城内的观察和父亲的汇报,北戎军队虽然强大,但他们并不擅长水战。他们的主要力量还是集中在骑兵,对于江南的水网地带,他们可能会有所顾忌。此外,北戎在扬州城的统治并不稳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