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公主的教养嬷嬷(2/3)
算。
而且最难以理解的事,公主出嫁之后,教养嬷嬷是要跟着公主去夫家的,教养嬷嬷不光插手了公主的日常教养工作,甚至对公主和驸马的感情生活也插手。
华贵妃调查出来的,甚至有的公主想见驸马一面,都还需要向教养嬷嬷行贿。
若是之前,华贵妃调查此事只是为了拉拢宫中的太妃,但真的看到触目惊心的真相,她心绪难以平复。
有了温宜之后,才更能触目惊心的体会到当娘的感觉,若是温宜被这般磋磨,她便是提刀上马,也一定会为女儿讨回公道。
所以,年世兰穿了一身明黄色的贵妃服制,去了养心殿。
“皇上,臣妾请求皇上,改进宫中教养公主的规矩,按照蒙古的方式养育宫中贵女,才能最大程度的延长公主的寿命。”
华贵妃跪在殿前,不卑不亢。
之前爱新觉罗氏也是马背上的名族,八旗贵女各个骑射俱佳,也能和男儿一起赛马,但入京之后,渐渐的,学了汉人那一套,如今就算是八旗子弟,马背上的功夫也远远不如当初了。
更何况现在京中流行娇养女儿,女儿家出门都需要带上帷幔,和谈在马背上驰骋。
单单是京中也就算了,偏公主也要这般教养,只学了琴棋书画的女儿家,到了草原如何能生存。
身后不仅没有大清的支持,还要面临教养嬷嬷的磋磨,也难怪嫁到蒙古的公主大多都活不长。
年世兰知道,她有办法能让温宜留在京中,但同样都是女儿家,她做不到熟视无睹。
自成了华贵妃之后,年世兰这是第二次穿贵妃服制,上一次还是在她册封贵妃的时候。
“华贵妃,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皇上坐在上座,不威自怒。
公主抚蒙乃是大清的国策,先帝爷在位期间,多数的公主都嫁到了草原部落,为稳定草原和边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华贵妃现在如此说,岂非质问先帝爷的政策,质问历代列祖列宗,不把公主的性命放在眼里。
皇上怒了,小厦子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看向贵妃娘娘的神色有些讳莫如深,按照贵妃如今在宫中的地位,她本可以不管这件事的。
何必惹得皇上不高兴呢。
“皇上,臣妾知道公主抚蒙乃是国策,妾室不敢动摇。”
“但妾身身为大清的贵妃,既然看到了宫规的不合理之处,便要指正,不然臣妾愧对身上这身衣服,也愧对皇上的信任。”
既然公主注定了要嫁到蒙古,为何还要按照宫中的规矩抚养,娇养的芙蓉花如何能在草原上绽放。
之前年世兰还有些看不上欣贵人教养女儿的方式方法,但如今看来,这才是真正为淑和公主着想的做法。
皇上垂眸看着底下的年世兰,眼中带着一丝看不懂的探究。
在他印象中的年世兰,应当是喜爱争风吃醋的,对吃食和首饰十分喜爱,喜爱金玉之物。
一向聪明的她应当知道提出这件事情,只会出力不讨好,甚至只可能得到他的怒火。
“贵妃应当知道,后宫不得干政。”
皇上沉声开口,抚蒙既然是国策,那么后宫嫔妃便没有了置喙的余地。
“皇上,臣妾并没有干政的意思,皇上膝下唯有淑和和温宜两位公主,在名义上都要称臣妾一声母亲。”
“既是教养女儿之事,自然算不得朝政大事,臣妾今日来并不是想让皇上撤销公主抚蒙的国策,只是想平常心的和皇上说说如何教养儿女。”
华贵妃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缓,见皇上神色微微动容,便令颂芝呈上了她调查出来的结果。
皇上也有一母同胞的姐妹,让他看看他的姐妹在蒙古过的都是什么日子,难道他愿意让自己的女儿未来也过这样的日子吗?
本来只是听华贵妃这么说,皇上心中还没有什么感触,但真看到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在蒙古过的日子,皇上也不免动怒。
“皇上,公主抚蒙乃是大清国策,臣妾不敢置喙,后宫不得干政乃是祖宗规矩,臣妾绝不敢犯。”
“只是,既然看到了其中的不足,便应予以改正,臣妾请求皇上,召回已出嫁公主的教养嬷嬷,起码不要让公主和驸马见一面,都需要一个奴才的允许。”
华贵妃狠辣的开口,不过是内务府分配的奴才,竟然敢磋磨主子,若真是召回了,华贵妃便不会放过这群人。
皇上心中其实动容了,但公主已经嫁去了蒙古,便是蒙古的媳妇。
若是大清横加干预,怕是会引起蒙古各部族的不满。
牵扯到朝政,便不仅仅是后宫的事,皇上考虑的便多了些。
“你能想到淑和、温宜的教养,朕很欣慰,公主教养的事,朕会和考虑,至于其他的,你先回去吧。”
皇上的意思很明确,若是还没出嫁的公主,他是愿意考虑的,但是已经出嫁的,要不要因此得罪蒙古,他还需要
而且最难以理解的事,公主出嫁之后,教养嬷嬷是要跟着公主去夫家的,教养嬷嬷不光插手了公主的日常教养工作,甚至对公主和驸马的感情生活也插手。
华贵妃调查出来的,甚至有的公主想见驸马一面,都还需要向教养嬷嬷行贿。
若是之前,华贵妃调查此事只是为了拉拢宫中的太妃,但真的看到触目惊心的真相,她心绪难以平复。
有了温宜之后,才更能触目惊心的体会到当娘的感觉,若是温宜被这般磋磨,她便是提刀上马,也一定会为女儿讨回公道。
所以,年世兰穿了一身明黄色的贵妃服制,去了养心殿。
“皇上,臣妾请求皇上,改进宫中教养公主的规矩,按照蒙古的方式养育宫中贵女,才能最大程度的延长公主的寿命。”
华贵妃跪在殿前,不卑不亢。
之前爱新觉罗氏也是马背上的名族,八旗贵女各个骑射俱佳,也能和男儿一起赛马,但入京之后,渐渐的,学了汉人那一套,如今就算是八旗子弟,马背上的功夫也远远不如当初了。
更何况现在京中流行娇养女儿,女儿家出门都需要带上帷幔,和谈在马背上驰骋。
单单是京中也就算了,偏公主也要这般教养,只学了琴棋书画的女儿家,到了草原如何能生存。
身后不仅没有大清的支持,还要面临教养嬷嬷的磋磨,也难怪嫁到蒙古的公主大多都活不长。
年世兰知道,她有办法能让温宜留在京中,但同样都是女儿家,她做不到熟视无睹。
自成了华贵妃之后,年世兰这是第二次穿贵妃服制,上一次还是在她册封贵妃的时候。
“华贵妃,你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皇上坐在上座,不威自怒。
公主抚蒙乃是大清的国策,先帝爷在位期间,多数的公主都嫁到了草原部落,为稳定草原和边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华贵妃现在如此说,岂非质问先帝爷的政策,质问历代列祖列宗,不把公主的性命放在眼里。
皇上怒了,小厦子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看向贵妃娘娘的神色有些讳莫如深,按照贵妃如今在宫中的地位,她本可以不管这件事的。
何必惹得皇上不高兴呢。
“皇上,臣妾知道公主抚蒙乃是国策,妾室不敢动摇。”
“但妾身身为大清的贵妃,既然看到了宫规的不合理之处,便要指正,不然臣妾愧对身上这身衣服,也愧对皇上的信任。”
既然公主注定了要嫁到蒙古,为何还要按照宫中的规矩抚养,娇养的芙蓉花如何能在草原上绽放。
之前年世兰还有些看不上欣贵人教养女儿的方式方法,但如今看来,这才是真正为淑和公主着想的做法。
皇上垂眸看着底下的年世兰,眼中带着一丝看不懂的探究。
在他印象中的年世兰,应当是喜爱争风吃醋的,对吃食和首饰十分喜爱,喜爱金玉之物。
一向聪明的她应当知道提出这件事情,只会出力不讨好,甚至只可能得到他的怒火。
“贵妃应当知道,后宫不得干政。”
皇上沉声开口,抚蒙既然是国策,那么后宫嫔妃便没有了置喙的余地。
“皇上,臣妾并没有干政的意思,皇上膝下唯有淑和和温宜两位公主,在名义上都要称臣妾一声母亲。”
“既是教养女儿之事,自然算不得朝政大事,臣妾今日来并不是想让皇上撤销公主抚蒙的国策,只是想平常心的和皇上说说如何教养儿女。”
华贵妃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缓,见皇上神色微微动容,便令颂芝呈上了她调查出来的结果。
皇上也有一母同胞的姐妹,让他看看他的姐妹在蒙古过的都是什么日子,难道他愿意让自己的女儿未来也过这样的日子吗?
本来只是听华贵妃这么说,皇上心中还没有什么感触,但真看到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在蒙古过的日子,皇上也不免动怒。
“皇上,公主抚蒙乃是大清国策,臣妾不敢置喙,后宫不得干政乃是祖宗规矩,臣妾绝不敢犯。”
“只是,既然看到了其中的不足,便应予以改正,臣妾请求皇上,召回已出嫁公主的教养嬷嬷,起码不要让公主和驸马见一面,都需要一个奴才的允许。”
华贵妃狠辣的开口,不过是内务府分配的奴才,竟然敢磋磨主子,若真是召回了,华贵妃便不会放过这群人。
皇上心中其实动容了,但公主已经嫁去了蒙古,便是蒙古的媳妇。
若是大清横加干预,怕是会引起蒙古各部族的不满。
牵扯到朝政,便不仅仅是后宫的事,皇上考虑的便多了些。
“你能想到淑和、温宜的教养,朕很欣慰,公主教养的事,朕会和考虑,至于其他的,你先回去吧。”
皇上的意思很明确,若是还没出嫁的公主,他是愿意考虑的,但是已经出嫁的,要不要因此得罪蒙古,他还需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