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你弄个大中专院校干嘛?(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在萧瑾芝看来,一个投资上亿的公司,就应该有个年龄大,思想成熟、有丰富经验的前辈掌舵、把关,免得企业走弯路。

    这就是老话讲的: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千纸鹤的发展思路,是在创新中不断试错,在试错中持续创新,年轻人就应该有激进和不服输的挑战精神,不能被传统思维模式所束缚。”

    在陈元生看来,新行业、新模式,就应该让年轻人没有任何思想束缚的去闯、去创新、去试错,传统的经验适应不了新事物,反而可能成为创新的枷锁。

    这也是两代人思维模式上的碰撞。

    周紫瑜虽然嫉妒裴映雪,但还是果断的站着陈元生这边,大有“随时准备跳槽”的想法。

    搞的萧瑾芝几次白眼以对,心里甚至把陈元生当成了自己的克星。

    几人的话题,从千纸鹤转移到建筑公司、再到二色织,甚至还谈到了东森木业。

    周景民和萧瑾芝在这个年代,都称得上是很有眼界的人,但对陈元生这种“随心所欲”的管理模式,还是颇受震撼。

    千纸鹤主打的是模式创新,激进而富有挑战性。

    二色织突出对人性的探索,和管理模式的简化。

    宁湖区即将动工的那块地,是对商业和建筑模式的颠覆。

    至于东森木业,纯粹是给黄毛练手。

    周景民这些年接触到的企业和老板形形色色,但像陈元生这么有理想、有深度的,绝无仅有。

    肖子强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当今社会像肖子强这样的人很多,要么是凭关系、要么是有股狠劲,赚到了第一桶金,有的也洗白上岸了。

    但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一个思路:把好赚钱的行业垄断。

    搞贸易赚钱,我们就搞外贸;盖楼赚钱,我们就盖楼;

    娱乐、洗浴、夜总会、物流、赌场、出租……

    有人甚至把菜市场卖鱼、卖肉、卖面条、卖馒头、卖米粉的都插上一脚。

    你能想到的,你想不到的,都有人在利用暴力进行抽水。

    周景民是看着陈元生起家的,这小子刚开始也是利用的暴力手段,胶合板厂拆迁,那是一场实打实的、虎口拔牙的恶仗。

    只是没想到,他发家之后,并没有继续走暴力垄断的老路,而是走上了探索企业创新发展之路。

    这个选择让任何一个帮助他的领导都高兴--没有后顾之忧。

    肖子强牛逼吧,他这一倒,多少人提心吊胆,夜不能寐。

    而小陈这里,你看不出他有什么违法乱纪的勾当……

    “元生,以后资本充裕的话,重点侧重一下屏东区。”

    “肖子强团伙被抓,涉及到很多产业,区里的经济规模当然会受到影响。”

    “如果你有兴趣,适当的接手一些,也当为我谋取点政绩。”

    周景民扯开了话题。

    他今晚请客的目的,除了感谢和拉拢之外,还有试探的意思。

    千亿财团到访青州,这么大的事,若在以往省领导都得惊动。

    要知道整个青州市96年的Gdp才400亿出头。

    结果事情就那么蹊跷,十几个平均身价五十亿的大老板,悄无声息的来了,然后被一帮小混混威胁,在国际上都整出了动静。

    周景民从直觉上觉得可能跟陈元生有关。

    但他又不敢相信陈元生的脸有那么大,能让千亿财团为他冒险,这事也没人敢信。

    但话说回来,如果陈元生真有那么大的面子,那他的实力就太恐怖了。

    如果能通过他,让这帮大老板来屏东区投资,随便砸三五十个亿下去,他周景民就是青州市的“南波湾”,而且能大大抵消上次事件的恶劣影响。

    这个政绩就太牛逼了。

    “叔,没问题,到时候您说话,需要我出多大的力,我就出多大的力。”

    这话说的很通透,很贴心,周景民都忍不住举杯跟陈元生喝了一口。

    放下酒杯,陈元生试探着问道:“周叔,咱们青州市现在有没有中专、职校、技校一类的学校。”

    国内是在1994年开放的民间资本进入大中专院校,现在已经有一些公立大中专院校转民办。

    但相当一部分民办院校,都是以赚钱为目的,靠从学生身上搜刮利益的院校。

    有的甚至赚学生的班费、路费、打螺丝的工资……

    周景民用筷子夹了块鱼肉正准备朝嘴里塞,听到这话,把鱼肉都给掉了:“你弄个大中专院校干嘛?”

    萧瑾芝和周紫瑜也都惊讶的看了过来。

    陈元生是一直惦记着当初答应刘长卿的事,这家伙让他弄个大中专院校,多烂都没事。

    他也是有枣没枣打一杆,如果真有的话,那就整一个,给刘长卿做试验用。

    如果自己投资新建一个话,得耗费太多的精力,不如随便买一个,由着刘长卿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