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6章 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回陛下,情况差不多!”

    李若涟神色凝重:“陛下,除了他们的三十多名直系外,至少还有两三千的家丁、家将也随之消失了,去了哪里我们也没有完全查到。

    据情报司的推断,很可能就是去年我们在北讨之前,祖家就察觉到了不对劲,就让不少的家丁、家将们脱离的辽东军队,

    毕竟原辽东军中的精锐不少都是他们的家丁、家将组成的,少一些别人也察觉不到。

    祖家联姻众多直系散开,情报司推断祖家联姻的目的是进入草原,劫掠一块地盘,作为根据地。

    散入大明各地的直系弟子则是改头换面之后组件商队,从各个互市出去,将一些物资送给盘踞在草原的直系后代,如此草原的那一部分就能长时间存在,且能吸收周边小部落壮大自己。

    若是大明东征完成,大明境内没有乱,那他们大不了继续北迁西进,

    辽东军阵的火器工坊存在那么多年,他们肯定掌握了火器的打造技术,加上各家也掌握了冶炼,只要在草原发现了铁矿,那历时就能拉起一直强横的队伍,

    北边的几个蒙古部落拦不住的,或许能进入罗刹过搞一块地方,以罗刹国现在的情况,也无力阻止的。

    若是因为东征的问题,大明乱了,周边群起攻击,他们也能浑水摸鱼。

    盘踞辽东那么多年,积蓄了众多的财富,以及家族子弟众多,兄弟同心,熟悉军旅,建立一块地盘对他们来说轻车熟路。”

    说到这里,李若涟低声道:“目前臣已经抽掉了两个百户的锦衣卫进入草原,希望能找到他们的老巢所在!”

    “真是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呀!”

    崇祯眼中寒光闪烁的自语了一声:“袁可立知道此事吗?他的想法呢?”

    “袁阁老知晓此事,他的意思是分散出去的先不用管,只要东征结束,他们就翻不出什么浪花。

    待东征结束,将留在辽东的一网打尽就行了,送进诏狱,不怕他们不交代,到时候让勇士营去处理就行了。

    若是进入乞儿吉思部、布里亚特等部,那就就好了,这两部若是主动叫出来,那则罢了。若是不交,那我们就顺道将这两部也一起收拾了。

    目前我们在极力收集证据,争取一次将他们全部钉死,让天下人无话可说!”

    “通知袁可立,此事交由他全权处理!”

    “臣遵旨!”

    李若涟起身回应,然后慢慢退出了东暖阁。

    东暖阁内,崇祯将战报和清理计划整理好,沉思了片刻,看向王承恩:“大伴,给火器研究院一道密旨,火器研究院全部动起来,

    明年五月份之前,准备两万颗掌心雷、两万颗飞雷弹,以及五千颗两百斤重普通火药的的超级燧发地雷。”

    “再给工业研究院一道密旨,让他们在明年五月份之前完成八十艘苍山战船的改造工作,另外,让王徵年底回京,参加年底的总结工作。”

    ……

    一连七八道命令下达后,崇祯才停了下来,眼中闪过一丝的决绝之色。

    他之所以对李若涟说明年之后大明再无战事,一个是自登基以来连年征战,大明需要休整。

    其次陕西旱灾已经在扩散了,虽然推广土豆、红薯,还建了大量水库,将原本流向大海的河水引入水库之中,制造了大量的取水车用于取水,用以缓解大旱的到来。

    以目前的情况看,是比想象中的好一些,且土豆、红薯的产量还算喜人,百姓勉强能果腹,

    但历史上大旱最严重的是崇祯七年以后,且持续九年的时间。

    虽然他囤积了近亿石的粮食,又有扶桑几大平原粮食的支撑,加上大明本土的粮食,撑四到五年是极限。

    假设从崇祯七年开始赈灾,四五年后,正是大灾最为严重的时候。

    想要百姓不饿死,不会出现父子夫妇相剖啖,灾民揭竿而起的局面,那就必须想办法给百姓希望。

    而中南半岛人少地多,还一年三熟,安南、缅甸、暹罗、南掌(老挝)、真腊(柬埔寨)等几个国家就是百姓的希望。

    那些平原只要开垦出来,即便是大灾再严重一些,大明也依然不惧。

    今年是崇祯四年,明年打完之后,还要移民、安顿、开垦,以及之后如何运输等等,这都不是一年两年能一下完成的。

    所以,真算下来,明年打完之后的四五年的时间也不一定够用。

    这才是他刚刚说明年之后大明无战事的原由所在了。

    至于说为此侵犯了中南半岛的诸国,别说他们以前本就是大明的藩国,就算不是,为了大明的未来以及华夏的未来,这事儿也得干了。

    这就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

    “殿下,小心点、小心点……”

    “父皇、父皇,您在哪里?”

    ……

    东暖阁外急促的步伐和呼喊声,打断了崇祯的沉思。

    不待出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