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6章   黄桃考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林方政的空降打破了他的幻想,不过他也不气馁,按照眼下局势,唐芝宇或盘胜西倒台不远,自己再进一步也快了。林方政绝非池中之物,在朗新估计待不久,自己还有机会再进一步。只是不知道,他和许哲茂究竟是什么结局收场了。

    周二,周名轩带领着考察团风尘仆仆赶到了朗新。

    林方政对于他们的到来非常高兴,因为除了周名轩、毛文娟外,还有周勇、李三花等山塘村的父老乡亲。当然还有聘请的农业专家顾问一行。

    和对待欧兴平的态度截然相反,林方政、高白梅、窦涛一行设宴接待了他们。

    故人见面,格外欢喜。众人都围着林方政说个不停,回忆着曾经的峥嵘岁月,诉说着这些年山塘村的山乡巨变,希望林方政能回去看看。

    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庞,林方政心中暖意满满、眼眶也有些湿润。尤其是看着他们现在穿着整洁、饰品豪华,可见确实是过上好日子了。林方政心中满是欣慰。即便是已经知道他们这些大股东想“抛弃”村委会,林方政还是由衷为他们高兴,至少他们没有再过苦日子了。

    全程大部分时候都是林方政和他们在畅谈往事,高、窦等人只能在旁边陪笑聆听。

    饭局结束后,林方政指示高白梅负责,陪同周名轩等人去主要种植黄桃的地区考察。

    目前朗新黄桃种植主要是在朗林乡,考察团深入朗林乡各个村落,通过实地考察、现场听取介绍等方式,对黄桃主要种植地进行了全方位的现场了解,并就发展布局、种植的区域面积、土地性质、土壤、气候、招商引资政策等情况进行了交谈。

    考察结束后,周名轩当即表示,朗新县的黄桃生长气候、土壤等条件充分,种植基础良好,是一块值得开发和拓展的优渥之地。山塘农产品加工公司在水果种植、精深加工、分销渠道、日常运营惯例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基础,如果能合作的话,有希望将朗新的黄桃产业发展起来。

    高白梅当然希望能合作:“目前朗林乡各村都有农业合作社,只是合作社水平太低,在种植、加工、销售上缺乏智慧和资金支持,如果能合作的话就最好了。”

    周名轩问:“现在整个朗林乡已经种植面积大概有多少?”

    朗林乡党委书记袁平文回答:“大概在2000亩左右。”

    “嗯。”周名轩若有所思,“2000亩太少了,我这边一期投资至少扩充4倍,也就是8000亩,能不能拿出这么多地来?”

    乡长霍钧迫不及待接话:“我们别朗林乡别的没有,种黄桃所需的山地有的是,别说8000亩,就算是10000亩也拿的出。”

    高白梅补充道:“周总觉得还不够的话,周边适宜种植的乡镇,我们都可以把地拿出来!”

    “那倒暂时没这个必要。”周名轩摆了摆手,“先试试水再看。我们的意思是,既然你们有各个合作社,那就采取简单的方式。我提几个条件,你们看看怎么样。”

    “您说。”

    “第一,土地上我们采取承包的方式,村民表决同意发包的事情你们搞定。在土地承包上,我希望县里能给予30%以上财政补助。第二,我们公司与合作社采取合作的方式,我们提供资金、技术、渠道等方式支持,具体种植农户,由各合作社负责招募,日常管理也由合作社负责,如果出现品质不达标的情况,责任在合作社。第三,关于收入问题,所有参与种植的农户,我们统一发放工资,然后还在纯盈利部分,根据各个地块的情况,拿出5%给各合作社分红。”

    前两条问题倒不大,就是这最后一条,让朗新众领导有些为难:“周总,5%的份额是不是太低了,还是提一点吧。10%怎么样?”

    周名轩道:“其实按一般情况,我是完全不用再给合作社分红的。地是我包的,工资也是我发的,相当于纯粹的雇佣关系。但我也是农民出身,知道农民的难处,能给5%已经是照顾了。”

    对于一个连自己的村民分红都能“剥夺”的人,周名轩怎么可能再让利?从本质上说,周名轩已经是一个纯粹商人了。

    见对方众人有些犹豫,周名轩补充道:“当然,这是前三年的情况,如果这三年做得红火,三年后我们可以修改合作协议,到时再涨一张也是可以的。另外,我会在县里投资建一个加工厂,引进一条生产线,主要是罐头加工。就投资建在你们产业开发区吧,根据一期规模,预计初步投资在2000万元左右,当然,这里面也需要县里在用地减免、贷款利息补贴、财政专项资金上提供一些支持。如果一年后市场反馈确实不错,我还会联合其他的企业一起过来投资扩产。”

    能够为朗新带来一条生产线,这让高白梅等人很高兴。毕竟如果只是来做一个承包者和经销商,给朗新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是低了,大部分利润都被企业卷走了。但如果能提高产品附加值,落地一条深加工的产业链,就能给朗新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和附加税收,也能为朗新的黄桃产业升级带来不小好处。

    “周总,假设市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