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战略方向(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他年纪大了,恐怕没这个雄心壮志。”刘曜说道:“只不过见着中原势衰,能占一点好处是一点罢了。他帐下军卒,看似强横,但若丢进中原混战,够打几年的?昔年段部鲜卑何等强盛,自司马伦时便入中原作战,十余年来,起码丢了万余精兵,以至于现在屡屡被慕容鲜卑侵攻,部众离散,惨不可言。再打下去,段部鲜卑要沦为王浚的附庸了。”

    “中原这个烂泥塘。”刘粲幸灾乐祸地笑了句。

    大汉在河南也吃了不少亏。

    高平之战损失数千骑,诸部都有怨言。也幸好他们不像段部鲜卑有宿敌,不然颓势显现之下,日子就难过了。

    “不知孟津之战打得如何了……”笑完之后,刘粲想起刘敷坐镇河内,统筹全局之事,遂问道。

    “天子若从晋阳调兵南下,说明战事不利。”刘曜说道:“若无诏命而来,则说明打得不错。士光稍安勿躁,等着便是。”

    “也对。”刘粲笑道。

    不过他很快目光一凝,因为西南方的驿道之上,奔来了数十骑,为首一人甚至持节。

    刘粲、刘曜对视一眼,道:“不会真败了吧?”

    二人匆忙下了城头。

    来者果然是天使,宣读完诏书后,刘粲有喜有忧。

    喜的是刘敷栽了个大跟头,忧的是邵勋占据了孟津北岸渡口。

    他这么能折腾,这么能打,即便将来自己继承大统,也是个巨大的威胁啊——至于怎么跨过皇太弟刘乂登基,他觉得压根就不是事。

    刘曜则比刘粲更加忧心。

    但现在不是考虑这个的时候,他二人与新来的前将军刘丰交割了一下防务,随后便率军南下,直奔河内——前将军刘丰现为大汉并州刺史,留守晋阳。

    ******

    攻取晋阳,对大汉朝廷来说是标志性的胜利。

    九月十六,天子刘聪降诏:改元嘉平,大赦天下。

    此后三日,他又在新落成的徽光殿内大宴群臣,发放赏赐。

    或许有人觉得奇怪,遮马堤之战渤海王惨败,只得残兵八千退守野王,这事就没人关注了吗?

    其实是有的,刘聪已任河内王粲为大都督,率军二万南下,河内、上党二郡之兵悉归之统领。除此之外,他还向刘桑密授机宜,免得他乱来,脱离朝廷定下的方略。

    已经垂垂老矣的中书监范隆看了眼正与群臣们言笑晏晏的刘聪,低头默默思考。

    他想起了当年放出的那个谣言。

    只不过随手布的闲子罢了,没想到竟然成真了,这让他惶恐不已。

    几年来,他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邵勋不会真是太白星精下凡吧?

    遮马堤之战,以不到三万众,两日破三寨,大败渤海王敷,于大河北岸站稳了脚跟。

    在这一战中,中军大将军王彰被俘,赵固、石勒亦损失了自郭黑略以下十余员将校,可谓惨败。

    这种仗,只有主征伐的太白星才能打吧?

    范隆不太清楚,反正他有些忧心。

    尚书右仆射朱纪坐在范隆下首,他也在想着刚刚结束的遮马堤之战。

    与范隆不同,他与大汉朝廷的绑定非常深入了。

    刘聪登基之后,明里暗里令朝中重臣献女供他享用。

    朱纪身为尚书右仆射,自然也把女儿送进了宫,并当上了贵妃。

    所以他现在是真的处处为天子弹精竭虑,以期家族富贵。

    遮马堤之战已经打完了,结局无可更改,现在需要考虑的是善后。

    邵勋的崛起非常突然,而且非常能打,与其对耗非常不明智。朱纪思来想去,上疏天子,请重点经营关中,厚实国力之后,再夺河洛。

    恰好中山王、河内王拿下了晋阳,从战略局势上来说,兼有大河东西两岸,进可攻退可守,局面非常有利,甚至可以坐观关东诸侯混战,居间渔利。

    天子听后,内心比较赞同,但又有些放不下。

    朱纪知道,天子好胜的老毛病犯了,不再打一下是不会甘心的。

    他只希望,天子不要在河内折损过多兵马了,这不利于进取关中。

    正遐想间,刘聪的声音从龙案后传来:“前日朱卿献了一策,曰‘跨有雍并’,昨日诸卿议过了,今日可有话说?”

    朱纪精神一振,默默观察着众人。

    大汉走到关键的岔路口了,接下来的选择将决定未来很多年的战略。

    “陛下,朱仆射之策,似有不妥。”尚书左仆射马景毫不客气地说道:“以晋阳为东都、平阳为中都、长安为西都,三都并立,闻所未闻。况晋阳新占,人心未附,更无粮械,刘琨、猗卢之辈虎视眈眈,一定能站住脚么?长安又为贾疋所据,尚在晋人手中。三都失两都,岂不让人耻笑?”

    朱纪悄然握紧拳头,很不高兴。

    这老匹夫,安知我“隆中对”的玄妙?

    “还有何人建言?”刘聪听完,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